首頁 > 評論 > 正文

用“安全帶”代替“枷鎖” 讓靈活就業“蓄水池”更穩固

2022-04-22 15:31:29來源:新華日報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影響持續,對就業造成了一定壓力。壓力之下,我省既發力傳統就業供給,又加強靈活就業保障。從省醫保局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醫保,到常州等地降低靈活就業人員醫保繳費率,我省全面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強靈活就業服務,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要求,充分發揮靈活就業“蓄水池”的作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時間自由、進出便捷、收入體面的靈活就業,已成為和傳統就業相互補充的新就業形態。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職業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視頻制作、網絡主播、文案寫手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靈活就業的蓬勃發展,改變著人們的就業觀,也對人社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題。養老如何保障?工傷哪里賠償?權益怎么確保?常見訴求之外,還有更多問題有待解答,比如有的平臺報酬提成設置不合理,勞動者對待遇不夠滿意;職業前景不夠明朗,勞動者有“吃青春飯”的擔心等。加之靈活就業本身的不穩定性,在容納更多就業提高“蓄水池”容量后,也可能會加大整體就業的不確定性。因此,更好發揮靈活就業在“保就業”中的作用,需要我們以問題為導向完善規則、強化服務,讓靈活就業的“蓄水池”更穩固。

從靈活就業人員的“急難愁盼”著手,先“松綁”再系上“安全帶”。近日,“騎手因送餐致二級傷殘,平臺被判賠109萬”的事件引發關注,暴露出部分崗位“以安全換靈活”帶來的嚴重后果。平臺通過種種手段規避責任,勞動者維權舉證難、訴訟耗時久,這些現象曾長期困擾靈活就業人員,進而限制了職業的健康發展。用“安全帶”代替“枷鎖”,才能讓靈活就業人員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賠。目前,北京等部分省市和7家互聯網頭部平臺企業,已開展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我省今年也打破了靈活就業參保的壁壘,將職工醫保與養老保險“解綁”,讓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單獨”參保職工醫保。以點帶面的探索進程值得期待,下一步,政府還要聯動企業、工會、行業協會等多方力量進行精細化的方案設計,為靈活就業人員送上更多保障政策的“大禮包”。

市場引領和政府引導并重,為靈活就業提供有力支持。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就業政策必須關口前移,通過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舉措呵護好作為“中上游”和“中樞”的市場主體,從而讓作為“下游”和“末梢”的靈活就業崗位“水位充盈”。要加大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高質量發展,引領靈活就業邁向更高層次。讓勞動者在就業中不斷積累提升是高質量就業的應有之義。兼職工作、共享工作、彈性工作、階段工作、遠程工作、非標準工作等豐富的就業形式,所需的就業服務各有不同,要更加注重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和人力資源的可持續提升,以培訓、交流等多種方式,為不同崗位提升生產力和創造性提供支持,從而讓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實現體面勞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