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新高 穩就業是一道開放考題

2022-04-28 16:37:54來源:北京商報  

1076萬。

數字面前,每年都會有“最難就業季”的感嘆。但今年,形勢似乎格外嚴峻。4月27日,人社部召開2022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據介紹,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新高,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

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保持就業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

在開年經濟下滑、三重壓力之下,就業成為多方的關切點,在中國經濟政策調整諸多變量中的分量,逐漸加重。兩年前,總理就曾在國常會上表示,“只要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么了不起的”。

這樣的信號,如今看來依然清晰。就業向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而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重中之重。1076萬畢業生的就業之路怎么走,不僅關系到當下經濟復蘇的活力與動力,還關系到中國經濟未來幾年的發展態勢。

穩就業就一直排在“六穩”之首,而穩就業的當務之急,在于保障當前存量就業崗位不會大幅減少,同時想方設法增加與新增就業人群相匹配的就業機會。

穩住存量,需要政府的托底保障,通過減負、紓困、穩崗等措施,穩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對失業人員要加大失業保障、就業援助等力度,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減輕失業對其基本生活的沖擊。

在4月27日召開的國常會上,政策對此專門提及。國常會指出,將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擴大到受疫情影響的所有困難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提至90%。

而增加與新增就業人群匹配的就業機會,既要擴大崗位供給與有效輸送,促進新興產業的增長和服務業的升級,也要引導就業人群在現階段就業、擇業觀念的調整。

長期以來,一些畢業生的職業期待與用人行業需求之間往往漸行漸遠。一些崗位急需補給,但畢業生并不感冒。一些行業備受青睞,門檻越卷越高。

教育部和各省市分別出臺措施解決今年特殊的就業問題。這些政策包括服務性較強的崗位推送、見習培訓、渠道擴展等。同時,引導畢業生理性對待就業問題,認清現實,把握自己。

“最難就業季”里,就業問題被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意味著它將帶動全社會對與此相關問題的深度思考。鼓勵全社會以更加多元和務實的態度解決就業問題,是將就業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鼓勵靈活就業、自主創業,讓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讓產業更迭加速推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