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攜“你”共享美好生活

2023-04-17 09:25:15來源:包頭新聞網  

“雖然看不見,但這臺智能聽書機卻能讓我聽到了書香、感受到了關愛。” “我之前就想辦理殘疾人證,卻因出行不便而一直拖著沒辦。如今,你們上門來給我辦理,我也能享受相關政策了。”“節目太精彩了,不出村就能看這個熱鬧,盼著你們能常來。”……

讓殘疾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提升殘疾人獲得感,2023年,我市各級殘聯部門發力不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殘疾人上門服務

幫盲人打開新的“閱讀”之門,固陽縣殘聯開展“書香中國,文化入耳·愛心助殘”活動,為具有固陽縣戶籍年齡在18-60周歲的一、二級視力殘疾人發放聽書機。

聽書機有什么功能、有什么內容、如何操作。在發放的過程中,固陽縣殘聯工作人員手把手地對視障讀者進行了一對一實踐指導,逐一教會他們用手中的聽書機聆聽世界之聲,享受讀書之樂。“感謝黨、感謝政府為殘疾人辦實事。”一名視力殘疾二級的殘疾人抱著聽書機愛不釋手。

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石拐區殘聯將文藝演出送進了嘎查。

在吉忽倫圖蘇木爬榆樹嘎查和三岔口嘎查,臺上演員精彩呈現,臺下殘疾人朋友連連叫好,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出村不方便,文化送上門,臺上的故事讓殘疾人村民們增長了知識、轉變了觀念,更激勵他們敢于在逆境中奮起,勇于在奮斗中成長。

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東河區殘聯為258名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有針對性、多樣性、個性化和“保姆式”的優質托養服務。

“家政服務公司上門都開展了哪些服務?”“滿意嗎?”“生活質量有無改善?”“您還有哪些需求和建議?”近日,東河區殘聯與居家托養服務承接機構的工作人員通過入戶的方式,與今年即將享受居家托養服務的殘疾人簽訂了《2023年東河區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協議書》,并對正在享受托養服務的殘疾人展開了居家托養服務滿意度的調查。

“我行動很不方便,生活自理能力差,自從享受居家托養服務以來,服務人員經常來家里幫忙收拾衛生,還給我洗頭理發,讓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肢體一級殘疾的老張說起居家托養服務人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授“魚”更授“漁”,九原區殘聯主動對接、積極謀劃,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內蒙古青山殘疾人綜合輔助性服務中心包頭·青山創益就業基地項目,瞄準殘疾人需求,努力促進殘疾人就業。

項目將在2023年完成投資500萬元,建成殘疾人就業園區,吸納殘疾人輔助性就業500人。計劃2024年完成投資700萬,殘疾人輔助就業達1000人。2026年底前,實現累計安置1500名殘疾人的就業規劃,打造“以工助殘·以商養殘”全新公益模式。

記者從市殘聯了解到,2023年,我市殘聯部門將繼續聚焦殘疾人群眾的“急難愁盼”,全方位發力;落實各項就業政策,力爭年內實現新增殘疾人就業666人;推進殘疾人個性化康復服務,使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比例達到90%;全力推動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和旗縣區殘疾人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為殘疾人提供高質量的康復、托養服務;持續開展殘疾人大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大學生扶殘助學活動,對接收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補貼14.4萬元,促進融合教育發展;繼續實施文化進社區、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20場(次);多種形式選拔優秀殘疾人運動員70人,積極備戰全區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特奧會;落實殘疾人“邀訪·傾聽”、走訪探視、領導干部定期接訪等制度,暢通殘疾人訴求表達渠道,殘疾人來訪、來信、來電辦結率100%;加快推進城鄉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為533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落實“跨省通辦”“一次辦”“馬上辦”等要求,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開展上門辦理殘疾人證服務,做到應辦盡辦。

(文/圖 記者:郭燕;編輯:吳存德;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