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包頭市紅十字會 努力讓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隊伍

2023-08-09 09:38:54來源:包頭新聞網  

“今年我們又一次早早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采集任務,而且是第一個把血樣寄送到自治區紅十字會的。”包頭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負責人潘杰希望通過他們“快一點”“多一點”的努力,讓在生命邊緣苦苦支撐的重癥血液疾病患者盡早看到希望。

2023年6月包頭市第15例捐獻者包容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造血干細胞捐獻與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重癥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2004年,包頭市開始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入庫志愿者6771人,累計實現捐獻15例。2023年再一次完成362人份血樣的采集任務。


(相關資料圖)

20年來,從2008年首例捐獻的突破,到2022年首次跨省的“逆行出征”,包頭紅十字會積極宣傳,努力推動,讓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了解并且加入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隊伍中來,從死神的手里奪回了一個個生命,讓一個個瀕臨絕望的家庭重獲新生。

宣傳 讓恐懼因了解而消除

潘杰是2009年開始負責這項工作的,她說,最初人們因為不了解,以為是要“抽骨髓”而十分抗拒。

為了消除誤會造成的恐懼,多年來,包頭市紅十字會利用“世界骨髓捐獻者日”“5·8世界紅十字日”等節點,通過展板、折頁、公益短片等宣傳品反復宣傳。聯合主流媒體開辦專題節目,邀請專家講述專業知識及案例。請捐獻者現身說法,用親身經歷和感受解除大家的疑惑與擔憂。努力營造捐獻者“個人自愿、家庭支持、社會贊譽”的良好社會氛圍。

“不是抽骨髓,操作過程就跟獻成分血一樣。全血從一個胳膊里抽出來,分離出造血干細胞后,其余的血液再從另一個胳膊輸回體內。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隨著人們了解的加深,血樣采集任務完成得越來越順利,但潘杰覺得,這還遠遠不夠。

如何讓宣傳覆蓋面更大、更加深入人心?包頭市紅十字會認識到,除了有“內容”,還要有“流量”。目前,包頭市紅十字會正在策劃制作一部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短片,制作完成后可以通過網絡、公共媒體平臺擴大傳播量,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過程,理解這一善舉的重大生命意義。

相隨 讓愛的感召更有力量

2023年6月,包頭市第15例捐獻者小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從高分辨配型血樣采集、體檢、注射動員劑到干細胞采集的各環節,都有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全程陪同。15例捐獻,15次陪伴,一件事、一起做,是一次次的互相感動,也是一次次的互相鼓勵。

除了捐獻過程中的相伴相隨,在服務志愿者和捐獻者的路上,包頭市紅十字會不斷努力向前。與中華骨髓庫、自治區紅十字會、采集醫院密切配合,加強捐獻環節管理,優化捐獻流程,保障捐獻者順利捐獻。定時回訪志愿者,確認捐獻意愿,更新聯系方式,讓愛心不會流失。主動與捐獻者及家屬所在單位溝通,為他們安排好休假……

“捐獻的過程中,紅十字志愿者對我照顧得特別細致,各方面考慮得也特別周到。”小包是在2022年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么快就配型成功實現了捐獻。

為給愛心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包頭市紅十字會仍在不斷地努力,“今年我們計劃與包醫一附院聯系,為志愿者打通捐獻前體檢綠色通道。”包頭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于河告訴記者。

回饋 讓善舉得到充分尊重

雖然捐獻者沒有提出過任何要求,但包頭市紅十字會始終認為,善舉應該得到回應。

捐獻后,包頭市紅十字會會給予每位捐獻者1萬元的慰問金,每年還會對捐獻家庭進行人道關懷慰問,并且積極為捐獻者爭取、創造各種榮譽和進步的機會。2022年,包頭市紅十字會協調市婦聯授予捐獻者康麗榮“巾幗志愿者”榮譽稱號。2023年,積極牽頭協調各部門為捐獻者落實了乘坐公交和游覽景區“兩免”待遇。

在與其他省市交流經驗的過程中,包頭市紅十字會也了解到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比如有的省市授予捐獻者“見義勇為”榮譽稱號,有的在一些榮譽評選中優先考慮捐獻者,有的實現了血樣采集常態化。

“我們也積極推動對捐獻者的獎勵舉措,不僅是想要鼓勵更多人參與進來,更是希望每一份愛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我們也希望,這項工作能夠得到相關各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讓愛人者能夠得到愛的回應。”于河說。

(文/圖 記者:郭燕;編輯:吳存德;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