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在北京“看見”大美包頭

2023-08-09 08:44:12來源:包頭新聞網  


(資料圖)

“我們真幸運,遇上了包頭的展演,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有種身臨大草原的感覺。”8月8日,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內蒙古體驗區包頭市展演活動在北京蒙藏學校舊址開啟,圍觀群眾駐足觀看、發出贊嘆。

展演活動以“石榴結籽心連心 共鑄民族團結情”為主題,共設置“包頭有禮”、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榴結籽心連心 共鑄民族團結情”、中華醫藥(蒙醫藥)體驗、中華民族歌舞表演5個展區。

上午十點,在中華民族歌舞表演區,包頭市藝術劇院演員門德正在用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樂曲熱烈奔放。舞臺后面的大屏幕上播放著藍天白云綠草地,讓游客有種身臨大草原的感覺。緊接著是舞蹈《敕勒歌》。紅色的舞蹈服,漂亮的抖肩動作,大氣舒展,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展現出了蒙古族的熱情與豪邁。

游客李琳帶著老伴何彥秋跟著舞蹈演員翩翩起舞。何彥秋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都已經退休,他們都非常喜歡內蒙古,喜歡蒙古族那種歡快的、有感染力的音樂,也想體驗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正巧碰上了包頭的展演,感覺特別好,讓我們在北京就‘感受’到了大草原的遼闊。我們還看到了很多包頭的特色產品,了解了包鋼的發展史,參觀了包頭的非遺項目,現在我們非常想去實地感受一下不一樣的包頭。”何彥秋激動地說。

“包頭有禮”展示區展示著從全市800多件名優特產品中精選出來的具有包頭代表性的“精品”,草原滋味唇齒留香的達茂旗牛羊奶食特產,自然醇味無添加無污染的“41°固陽獻”農特產品,原創的民族特色工藝品、原創文化IP……這些展品融合傳統與時尚,展示出屬于包頭重工業城市的“文藝范”和“時尚感”。一位帶著孩子前來觀展的游客說:“這個展演拓寬了孩子的視野,讓他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來,跟著我做,先把紙這樣對折,再折到三分之一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蝴蝶在教前來觀展的游客做剪紙作品,不一會兒,一個喜字就剪好了。展廳的中間掛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頭剪紙作品《同心向黨筑夢北疆》,以各民族水乳交融,和樂相生的圖景向兩側延展,邊角鑲嵌以我國在航天軍工領域的巨大成就,全面而生動地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筑偉大中國夢的恢宏圖景。鄭蝴蝶的身側掛著她的作品《九魚團花》。該作品獲得中國第四屆民間文藝山花獎金獎。作為漢族傳統剪紙樣式,《九魚團花》構圖勻稱協調,九魚造型流暢靈動,鮮活的力量躍出紙面,寓意長長久久。該展廳還陳列著六合枕、烙畫、羊皮畫、手工糖、蒙古象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游客們可以通過展廳感受到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共同滋養而生的民間文藝佳品。

6米的“大美包頭”長卷在“石榴結籽心連心 共鑄民族團結情”展區里格外醒目,三鹿城雕、稀土大廈、包鋼集團、一號高爐、美岱召、秦長城、希拉穆仁草原等包頭的地標性建筑、歷史古跡和著名景區躍然畫上,展現出包頭青山綠水的壯美景象。該展廳分為“大美包頭”“硬核包頭+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和“紅色包頭”三部分。VR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在“齊心協力建包鋼”展覽館回到了全國各地支援包鋼建設的火紅歲月,感悟深厚歷史文化價值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意義。“紅色包頭”展區的紅色遺跡和紅色故事耳熟能詳,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的成長。

品嘗著中醫養生茶,來自湖南的游客李先生正在認真地聽工作人員介紹中藥和蒙藥的用途和功效。李先生說:“這個中醫養生茶口味清淡,沒有濃重的藥味,我還挺喜歡喝的。我準備帶這個宣傳冊回去仔細了解一下,感覺很神奇。”蒙醫藥作為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事業獨有的特色和優勢,是蒙古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蒙醫藥為主題的中華醫藥(蒙醫藥)體驗館里通過針灸療法、小兒推拿療法和包頭中藥有限責任公司的藥品,展示了傳統醫藥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完美結合。

包頭市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秀芳表示,包頭市此次設立“包頭有禮”、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榴結籽心連心 共鑄民族團結情”、中華醫藥(蒙醫藥)體驗、中華民族歌舞表演等5個展區,采取“實物+場景+沉浸式體驗”的立體式展現形式,為參觀的各族群眾帶來互動式、沉浸式的全新體驗,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各族群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包頭、走近包頭,感受到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記者:梁晶晶;編輯:吳存德;校對:王振偉;審核:賈星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