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以新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 科技創新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2023-08-21 07:38:17來源:包頭新聞網  

拼經濟就是拼創新,強產業首先要強人才。


【資料圖】

面對建設“世界綠色硅都”“世界稀土之都”的使命職責,我市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精準對接、同向發力,緊扣產業鏈做深做好創新“引”“用”文章,在鹿城大地描繪出“以新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生動圖景。

政企相向加速創新

“頭炮”打響,戰鼓齊鳴。今年以來,我市明確提出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戰略,錨定“兩都”建設和五大戰新產業,以“事業編制企業用”等方式破解重點產業領域企業人才引進難問題,就每個產業的人才隊伍怎么建、如何強,研究制定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方案舉措,著力建設塔基穩、塔身壯、塔尖亮的產業人才“金字塔”。

“企業所需所急就是人才工作所向所為。”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慕柏峰介紹,實施“事業編制企業用”就是要緊扣包頭產業鏈創新,在人才鏈上下深功夫、做細文章,精準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招才引智。

與此同時,我市扎實開展“科技體檢”“科技特派員”“四個一”行動三項重點工作,與國內著名高校院所共建了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努力營造更好更優的創新生態,提升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契合度,推動科技創新更多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生產力。

八月的草原清風送爽、草木蔥蘢,塞外黃河之濱生機勃勃、百業興旺。在包頭最美的時節,第十五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中國稀土學會2023學術年會隆重舉行,在兩天時間內,12位院士、5場專題活動和24場分論壇,圍繞“創新驅動 綠色發展”交流前沿技術、碰撞思想火花,為我市建設“兩個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匯智聚能。

一個個創新平臺落戶、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一批批人才團隊來包,正是我市在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育匯聚等方面持續發力所結出的碩果。這些豐碩的成果,為再塑我市產業競爭新優勢、匯聚產業發展新動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產學研融合厚植創新“沃土”

高校科研團隊攀登創新高峰,了解行業技術動態;企業深耕市場逐浪商海,深知客戶需求。如何讓二者在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各展所長、優勢互補?我市以集中力量推進“科創中國”平臺包頭站點建設的有力行動給出了答案。

市科協推動255家企業、高校院所,2578位市內外專家入駐“科創中國”科技創新融通平臺,發布科技需求553項、科技成果1259項,成功對接386項,其中22項技術需求通過平臺完成簽約,10項科技成果通過平臺實現了落地轉化,我市以對接成效第三名入選“科創中國”平臺試點城市轉化對接榜單前十強。

政府“做媒”,校企“聯姻”,我市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愈發清晰:大力引進和建設新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等產學研載體,著力集聚創新資源、引育人才團隊,助力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目前,全市爭取中國科協定向服務我市的產業科技服務團12個,科技服務團專家來包調研指導16次,走訪企業55家,征集挖掘技術需求159項,解決技術問題49個。

看“引入”,舉目望去,一個個產學研融合發展的人才高地活力迸射;看“產出”,成果豐碩,一項項高水平技術“闖入”競爭市場。8月17日,稀土高新區管委會、韓國磁化電子株式會社、包頭江馨微電機科技有限公司舉行“年產1億只高端三軸防抖VCM驅動馬達”項目入區簽約儀式,明確項目生產設備由江馨微電機自主研發……在我市搭建的創新平臺上,廣大科技人才大膽試、大膽闖,盡情施展才華、綻放精彩,與奮起轉型中的包頭相互成就、共同成長。

(記者:梁彥強;實習生:王璐;編輯:吳存德;校對:王振偉;審核:王雪仙)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