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汽車未來生態發展洞察:電動化是根基,自動駕駛是未來
4月28日,以“數聚互聯 洞悉未來”為主題的2021易觀分析春季報告發布會正式召開。本次發布會由易觀分析主辦,聚焦在信用卡、汽車、養老、國潮等5大熱點行業,圍繞互聯網各行業數字用戶洞察與行業數據分析,解讀典型企業實踐案例。同時,作為互聯網年度盛大獎項評選,連續舉辦了11屆的“易觀之星”亦將在本次發布會上開啟2021年度評選。
會上,針對移動互聯網、國潮、養老、信用卡、汽車行業重磅發布了五大報告。其中,易觀分析汽車行業中心研究總監姜昕蔚對汽車智能生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以及數字化汽車用戶洞察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以下為演講實錄:
♦電動化是根基,自動駕駛是未來
全球已形成碳中和共識,減碳趨勢不可阻擋。目前,我國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仍較高,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結束,高耗能商品需求下降,電力需求也將呈現下降態勢,將出現電力產能過剩的情況。
新能源汽車因電子系統更先進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支撐無人駕駛與車聯網的發展。同時,電動車由于能源和保養費用更低,已經在共享出行場景下展現出成本優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是汽車“四化”核心,而電動化又是汽車“四化”的基石,可以說,新能源汽車是本輪汽車變革的“試驗田”。新能源汽車疊加智能網聯技術與共享模式,加速汽車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全面變革。
新能源汽車正由出行工具向智能空間升級。首先是向硬件+軟件+服務的結合體的升級。在硬件方面,除了核心動力總成變化帶動的一系列零件變更,越來越多智能硬件也進入車內。在軟件方面,除了車載操作系統的智能升級,智能駕駛系統將是重要的新型軟件。在服務方面,車聯網的發展將帶來豐富的車內服務,同時,車輛也能夠通過云端與周邊服務進行互通連接。
進而是向智能空間升級。因新能源汽車能夠更好的支撐無人駕駛和網線技術的發展,將率先被這些新技術所賦能,并成為一個個實時在線的互聯網平臺。車廠能夠基于車聯網監測汽車和人的狀態,通過數據洞察,開創圍繞人和車的全新商業模式。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參與者超過400家,主要劃分為3股勢力:傳統勢力、造車新勢力、跨界產業巨頭。
♦電動汽車市場分析
2021年,小米、百度競相入局電動汽車行業,掀起科技企業跨界造車新潮流;智能化技術不斷發展,中國電動百人會超級快充標準的討論成為解決行業痛點重要一步;電動汽車本身肩負國家能源與經濟高質量轉型使命,伴隨市場腳步愈發加速,全年有望實現較大增長,為下一個十年電動汽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我國電動汽車已經進入市場化爆發元年。
總體來看,雖然基于2020年Q1的疫情影響銷量較小,但2021年Q1相對2019年Q1同比增長接近85%,其中,3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為10.5%,顯示出在政策相對收縮的情況下,以市場自身為驅動的新能源增量愈發明顯。以人為本+更有效率的優秀產品開發,是下一個十年電動汽車產業競爭的主旋律。
電動車市場競爭的焦點正朝產品競爭向產品+服務雙競爭轉移。具體表現為:新勢力優勢品牌大浪淘沙進入頭部企業陣營,二線新勢力品牌的先發優勢開始示弱;自主品牌不斷崛起,整車能力優勢凸顯;燃油車市場合資企業的優勢不斷被打破。
我國純電動汽車廠商現有資源與主機廠實力強相關,而創新能力與主機廠市場把控和客戶服務強相關。易觀分析綜合多個維度數據,分別得到了2020年-2022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廠商現有資源TOP5與中國純電動汽車廠商創新能力TOP5。
分別以現有資源和創新能力作為縱軸和橫軸,就形成了2021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廠商實力矩陣。在領先者象限,主要以目前在智能電動汽車搶占先機的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以及目前在市場上有優秀表現的傳統造車勢力。目前處于務實者象限的大都為傳統的合資或自主廠商,同樣在2020年新能源爆發的元年,現有合資廠商布局的部分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仍稍顯不足。
創新者象限則主要以威馬為代表的暫屬二線的新勢力品牌同樣處于創新者象限,五菱汽車較為特殊,其產品本身需要創造更高價值資源。補缺者象限主要以在當前市場上表現較為靠后的傳統車企和新勢力為主,廠商需求增加自身產品的差異化以及競爭力去搶占市場。
通過2021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廠商實力矩陣,可以看出電動車市場正由藍海加速進入紅海。
♦自動駕駛行業展望
2021年中國自動駕駛行業迎來爆發式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宣布入局自動駕駛,企業融資、戰略合作相關新聞層出不窮。相關政策不斷完善,業內企業不斷獲得更多的開放路測牌照,相關企業正全力沖刺技術落地。緊接著,“碳中和”概念大熱加之新能源汽車行業助推,圖森未來作為自動駕駛第一股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不過,商業化實現困難仍是自動駕駛行業內所有企業需要翻越的一座大山,在沖刺的路上,能否實現商業化成為企業生存下去的關鍵。
♦以視覺和攝像并行的多元感知融合方案的發展將繼續成為主流
目前國內廠商實現自動駕駛的路徑多為車路協同,車載攝像技術目前仍以Mobileye和特斯拉為領先,這項技術也需要廠商具備強大的軟件開發能力和技術,另外目前的激光雷達成本仍然較高,且在短期內難以實現成本的大幅降低。
易觀分析認為,短期(1-3年)傳感器感知市場將主要以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為主,以視覺系統為主導的 ADAS技術將成為行業主流,自動駕駛技術普遍停留在 L3 以下;中長期(3-5年)激光雷達成本有望大幅降低,L4技術日漸成熟,性能優異的激光雷達將成為主導系統,同時搭配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智能汽車將實現真正的多元傳感器融合。
目前智能電動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的發展路線已成為行業共識,由以前的分布式架構,到當前最熱門的分域集中式架構,再到未來的中央計算式架構,算力的飛速提升,帶來了SOC芯片的爆發增長。
參考《智能網聯技術路線2.0》提出的自動駕駛的滲透率,2025年中國L2/L3滲透率50%,2030年中國L2/L3滲滲透率70%,L4滲透率20%。易觀分析認為,這其中未來空間發展巨大,基于國家自主可控的大發展戰略以及國內出現的以華為、地平線、黑芝麻代表的優秀芯片廠家,相信未來中國將出現世界級芯片企業。但是,鑒于國內廠商自動駕駛的全棧自研,對于芯片產業未來的競爭格局也出現了一些不確定性。
從軟件系統來看,軟件定義汽車已成為行業共識,軟件人才會定義未來的汽車開發,軟件成本會成為未來主要的汽車成本,軟件的高毛利特點將會成為未來智能汽車商業模式探索的重要參考。作為下一代AIOT終端的智能電動汽車,軟件系統的開發以及帶來的用戶體驗將成為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汽車廠商軟件人才的需求缺口將以成千上萬來計數。
易觀分析認為,作為汽車的“生態”,以SOA為主體的軟件開發平臺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新的行業增長點。
技術優化迭代成為自動駕駛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得益于政策的支持與移動通信的發展,中國高精定位技術已開始廣泛應用于量產車,伴隨著更多L2-L3車型上市,未來高精度定位技術會搭載于更多的車輛中。
易觀分析推斷,隨著車輛智能化程度加深,技術與通信廠商間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未來V2X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將會迎來深度融合,加速推進車輛進一步智能化。
從整車制造來看,得益于政策與資本的支持,中國新興造車勢力涌現,為中國汽車行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活力。中國L4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已形成以百度apollo為首的車路協同和以小馬智行為首的單車智能兩種模式,行業邁向融合發展的快車道。新興造車勢力在研發方面具備后發優勢倒逼傳統車企尋求縱向合作補足短板,兩方勢力共同推進自動駕駛行業技術發展。
♦易觀千帆為客戶提供內部運營決策支持和外部競爭對手分析的一站式服務
基于多年行業深度研究經驗與數據資源積累,易觀分析通過多元數據基礎洞察各行業數字用戶行為,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數字化規劃,提供戰略分析與決策,評估企業數據資產價值。對于數字化企業、投資公司、廣告公司,易觀千帆幫助客戶提供競爭分析、運營分析、投資分析的數據支撐,為客戶提供內部運營決策支持和外部競爭對手分析的一站式服務。貫穿企業戰略規劃與業務發展,為企業解決相應問題,助力高效運營,實現精益成長。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