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江蘇深商接盤眾泰汽車 接下“燙手山芋”露野心

2021-10-29 15:14:44來源: 中國汽車報網  

繼龐大重整之后,眾泰重整再次成為業界焦點。

10月21日,仍然“披星戴帽”的*ST眾泰股價持續上揚,收盤價8.98元,站上3年來的新高。而在兩周的時間內,其喜迎連續3個漲停板,并持續保持上升勢頭。對此業界公認的原因是,眾泰于10月8日發布的一份公告。當日,眾泰與江蘇深商簽署了《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投資協議》,重整投資款為20億元。由此,年初股價為1.14元的*ST眾泰開始一波飆漲行情。

而最為引人矚目的,還是其幕后接盤者深商系子公司江蘇深商。兩年前,正是其母公司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商控股”)接盤破產重整了龐大集團,并且使龐大集團在今年初見曙光。而此次江蘇深商是否能讓眾泰也“挽狂瀾于既倒”,同時又會給現有業務帶來哪些助益,同樣備受關注。

接下“燙手山芋”露野心

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19年,龐大集團破產重整在即,在汽車流通圈藉藉無名的深商控股出手,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截至10月21日收盤,龐大集團的股價為1.74元,總市值為178億元。而兩年前,龐大集團的股價僅為1.03元。

回首當時的龐大集團,令人百感交集。龐大集團曾是地方改制國企,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也曾是中國第一大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鼎盛時曾擁有超過1000余家經銷網點,除了傳統的乘用車、商用車外,連工程機械也有涉及,強大的經銷能力和超前的金融支持讓龐大集團擁有了與主機廠博弈的資本。但缺乏規劃盲目擴大營業范圍,終于使2018年龐大集團爆發財務危機,當年虧損61.55億元。2019年,在法院裁決龐大集團重整后,龐大集團創始人龐慶華也辭去了行政職務。據企查查顯示,雖然經過減持,但龐慶華目前仍持有龐大集團2.48%的股份,排名第五大股東之列。截至目前,接盤方深商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23.545億股龐大集團的股份,占總股本的23.02%。

“敢于在風險極大的情況下接下危機四伏的龐大集團,需要眼力、膽識和勇氣。”華泰證券分析師凌岳斌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深商控股參與龐大集團重整,既需要資金實力,也需要管理能力和戰略規劃。

當時,深商控股以旗下子公司深商北方名義接盤。2019年,深商控股、國民運力及元維資產組成的聯合體為龐大集團重整帶來了17億元的資金“輸血”。據知情人透露,接盤之初,原“龐大系”管理人員與“深商系”高管在內部會議上分兩邊落座,難以接受現實。

深商控股是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營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主要從事大型項目投資和高新技術開發生產,以金融業和房地產開發為主。公司法定代表人黃繼宏,曾任廣東中汽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深圳市智慧交通產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車聯網企業領袖俱樂部特邀顧問,同時還是龐大集團董事長。

接盤龐大之后,深商控股在汽車業多元布局的“野心”日益浮出水面。從企查查可以檢索到,在黃繼宏直接或間接控制的72家企業中,絕大多數為提供汽車租賃與道路客運服務的運輸公司,另外還有4家企業主營業務涵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智能網聯、車聯網等領域。其中包括國民運力、深圳市國民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彼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國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2020年6月,深商控股聯合長春汽開區、建行吉林省分行、長發集團共同發起600億元的紅旗產業發展基金。“汽車交通產業是深商控股集團年來的重要發展方向,深商集團通過收購、重組、重整汽車零部件及流通運營企業以及與產業鏈企業深度合作,目標是致力于推動國內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深商控股董事長張思民對此表示。

破產重整樹立形象

令人欣慰的是,龐大集團在深商控股的努力下,正在迎來新的起色。

在接盤者的努力下,*ST龐大于2020年1月“摘星”,變更為“ST龐大”。2020年8月,龐大集團實際控制人也由龐慶華變更為黃繼宏。2021年5月,龐大集團證券簡稱由“ST龐大”變更為“龐大集團”,成功實現“脫帽”。

重整后,龐大集團經營狀況有了改善。龐大集團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龐大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6.64億元,同比增長33.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3億元,同比增長1213.4%。

“經過2020年一整年的磨合與調整,終于重回增長軌道。”龐大集團投資人代表黃繼勇認為,這要從四個方面來看龐大集團重整的舉措。

一是升級管理體系。對企業的組織機構進行結構調整,打破以往的區域制管理,變為更有針對的品牌管理,通過代理的品牌線條對管理結構進行梳理,新成立7個品牌事業部進行垂直管理;同時,成立一個全公司級別的績效提升推動小組,績效小組可以直接對接部分業績發展有待激勵的店面,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探索形成適合自身的店面管理模式。

二是直接面對市場,參與競爭。對以往相對封閉、獨立的品牌,如斯巴魯等,使該品牌事業部等同其他事業部,并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三是與時俱進,關注信息化、數字化營銷,成立公司級信息化小組,把信息化、數字化營銷變成公司一級工程,并且在全公司、全部門店改變思維方式,培訓員工的數字營銷意識,并積極探索新方法。

四是進行業務拓展,成立獨立的二手車事業部。由此,2021年上半年,龐大集團二手車業務翻倍增長。龐大集團已將二手車業務視作公司的重要戰略布局,計劃今年底實現二手車業務門店覆蓋率超過60%,使4S店內新車、二手車業務相互引流,有機結合。同時,還在二手車店面搭建To C的中介臺,為用戶之間二手車交易提供便捷服務。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向維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從龐大集團重整的措施和取得的初步效果看,一是戰略清晰,汽車經銷商行業主攻目標要集中,尤其是在不了解情況、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宜貿然去拓展新領域,而重整者為龐大集團發展制定了清晰的目標和路徑。二是強化管理,管理是經銷商企業的生命力,與自身業務不相適宜的管理架構,往往是導致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深商控股在龐大推行以品牌為導向的垂直管理+績效指導面化管理的綜合模式,提高了管理效能和經營效率。三是開放式發展,及時引入信息化、數字化思維方式和相應的手段,這是針對市場、針對消費者很有效的舉措。四是做好加減法。即在甩賣不良資產的同時,有目的地進行業務拓展,結合公司現狀及行業發展現實,成立二手車事業部,及時搶抓市場機遇,找到了新的盈利空間。

能否再次妙手回春

屢屢接盤出現危機的企業,深商控股的動作令人為之側目,能否讓眾泰也如龐大一樣起死回生,是業界對深商控股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蘇深商接盤的眾泰汽車,其“重啟”難度并不亞于龐大集團。

回顧過往,眾泰汽車也曾經輝煌無比,2016年曾以超33萬輛的年銷量,挺進自主品牌銷量榜的前十位。但隨后幾年,眾泰汽車的銷量不升反降,2017年銷量為31.7萬輛,2018年銷量更是大幅下滑至23萬輛,2019年銷量僅為15.3萬輛。到2020年,眾泰汽車的整車業務處于停產狀態,當年的產銷量僅為1000多輛。

汽車銷量的急劇下滑,導致眾泰的財報出現巨額虧損。2017年至2019年期間,公司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24億元、-12.41億元和-111.31億元。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據報道,今年9月,幾十名眾泰汽車的經銷商代表從全國各地趕到浙江永康眾泰汽車總部討債,據不完全統計,僅眾泰子公司浙江眾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債主”就有573家經銷商,欠債總金額超47億元,而眾泰這家子公司已經被當地法院裁定破產清算,將不復存在。

“江蘇深商是否能徹底扭轉眾泰的頹勢,目前看還難以預判。”招商證券分析師馬宏圖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因為眾泰與龐大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對龐大可以迅速剔除不良店面資產,優化經銷商管理,提高運行效益,而眾泰基本已經停產,面臨的人員、技術、資金及債務等問題眾多,這是對接盤者的嚴峻考驗;另一方面,像龐大這樣的經銷商涉及產業鏈環節相對較少,而重整眾泰這樣的整車企業幾乎涉及重啟整個產業鏈,要實現產、供、銷、人、財、物等資源的重新配置,難度很大,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其實,在2020年,深商控股大股東深商金控還投資了*ST利源,該公司是商用車鋁材供應商。今年4月,*ST利源新選出的董事長劉健和副董事長陳希光,此前曾分別擔任龐大集團董事和副總裁。

事實上,業界已經注意到,深商控股的汽車布局正在逐步延伸,從原有的交通運輸到出行租賃、新能源材料,再到如今的汽車經銷商,乃至二手車市場,以及商用車原材料,但還缺少汽車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即整車制造。

“眾泰汽車有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造車資質,在如今的新形勢下,即使深商控股通過重整眾泰而直接進入新能源造車新賽道,也并不意外。”凌岳斌表示。(趙建國)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