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汽車芯片短缺周期超預期 董揚:建議積極擴大芯片產能

2021-11-02 07:59:54來源: 中國汽車報網  

汽車芯片短缺的周期之長超出人們的預料。因此,采取何種措施應對芯片短缺,就成為當前必須思考的尖銳問題。焦點有兩個,一是芯片短缺是短期問題還是長周期?二是中國要不要積極擴大芯片產能?有芯片行業的專家認為,芯片是國際化程度高、技術壁壘高、投資生產周期長的產品,緊平衡是芯片產業的規律。對此筆者有些不太成熟的不同意見。

第一,當前的芯片短缺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長期因素,應該重視長期因素。

芯片短缺的短期因素是顯而易見的。全球新冠疫情,應用企業和中間供應商囤貨,水災、火災等突發事件,都是確實存在的。去年下半年,曾經有專家預測,到今年下半年,芯片短缺應得到明顯緩解。但事實證明,芯片短缺的周期明顯長于專家預測。顯然,除了上述短期因素外,還有芯片短缺的長期因素。日前,在海南舉行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的閉門峰會上,黑芝麻的單記章先生發言認為,當前,芯片短缺存在明顯的長周期因素,這就是應用范圍爆炸式增長。對此,筆者比較認同。依筆者親身經歷,身邊增加了智能耳機、充電寶、電子煙,都在使用芯片,個人使用的電器中,芯片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第二,中國有機會在十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內成為世界新的芯片制造大國。

回顧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明顯存在著產業轉移規律。雖然汽車技術發展是平穩的、漸進的,但是汽車生產卻是在市場條件好、生產力要素有明顯優勢的地方出現突發式、間歇式增長現象。如上世紀前半葉的美國、后半葉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筆者推斷,同樣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全球化程度高、技術壁壘高的芯片產業也應該有同樣的規律。中國完全有機會在十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內成為世界新的芯片制造大國。中國目前已經具備大力發展芯片制造的有利條件。一是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也應該是全球第一的芯片應用市場;二是中國制造正在由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縱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發展歷程,隨著中國制造水平的提高,依次成為輕紡產品、家電、一般機械到汽車的制造大國。芯片產業是比汽車產業技術難度、投資強度和全球一體化程度更高的產業,所以芯片極很可能成為繼汽車之后新的爆發增長點。如果不考慮產業轉移規律,長周期、緊平衡可能確實是芯片產業的規律。但是如果考慮到芯片產業向中國轉移的可能性,當前,我們就應該大力發展芯片產能。當然,同時我們要建設芯片的生態和全產業鏈。

第三,中國汽車產業對于芯片有重大、長期需求。

有芯片行業的同行擔心,中國汽車產業長期依賴進口芯片,在目前短缺周期內,汽車產業對于國產芯片有很高的熱情,一旦緊張時期過去,中國汽車產業會不會又轉向熱衷于使用進口芯片?現在增加的汽車芯片產能將來會不會放空?根據筆者的了解和判斷,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至少不會成為主流。中國汽車產業看待汽車芯片至少已發生以下四方面的變化。一是中國汽車產業應用芯片的能力正在迅速提高,有能力轉而使用國產芯片;二是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從引進技術發展為主轉向創新發展。在創新發展中,我們更需要距離近、反應快、改進效率高的國產芯片;三是汽車企業都增加了產業安全意識。中國品牌整車企業不大可能在已經應用國產芯片后,又去轉向有產業安全風險的進口芯片。不但中國品牌整車企業如此,連外資一級零件供應商也在積極尋求使用當地芯片,他們同樣需要有更高的產業安全;四是與以往的機械類零部件的國產替代不同,汽車整車與零件企業并不要求國產芯片價格明顯低于進口芯片。因為汽車芯片在汽車系統中重要度很高,但價值并不高,穩定可靠供貨比降價更重要。

因此,筆者建議,中國芯片產業重新考慮世界芯片產業的長周期、緊平衡規律,積極發展在中國的芯片產能。比如在這一次芯片芯中非常緊缺的32位MCU和SOC車規芯片生產線。

最后,對于中國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建議要加快對芯片的了解和應用。一是要聚集人才,組建團隊,加快對于芯片和軟件的研究和了解;二是要和本土芯片企業積極合作,互相促進,共建生態;三是要用開放和創新的心態看待國產芯片,要做到敢于用,愿意用,樂于用。國產芯片創新企業地平線已經發出了建立汽車芯片生態的倡議,汽車整車和零件企業應該有更加開放的態度。

雖然筆者倡議組建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已有一年,但是對于芯片仍然是一個門外漢。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董揚)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