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即將收官 央企整合大動作如何影響汽車業

2022-08-04 09:30:20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在我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即將收官之際,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又有了新的動向和變化。在前不久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工作推進會上,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央企間資源有效整合,深入開展企業間同一業務或同質業務的整合,在檢驗檢測、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物流等重點領域和戰略性、前瞻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競爭能力強、資源配置優的一流企業。那么,此次會議重點提到的深化專業化整合將如何影響汽車行業?

“‘專業化整合’確實是這一段時間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方向與內容,對于汽車國企來說也是如此,國有車企需要在汽車工業的做優和做強方面努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市場競爭極為充分的汽車行業來說,央企或大國企合并的可能性不大,加強、加深合作更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專業化整合,車企在行動

作為近10年來國資布局調整的重要路徑,專業化整合正在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詞”。據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先后完成了25組46家中央企業重組,并且根據國家發展需要,新組建了9家央企,央企數量從10年前的117家調整至97家。隨著央企重組整合工作的向前推進,目前央企整合大致形成了“橫向合并”戰略性重組、“縱向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專業化整合3種重組方式。“中央企業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了一批專業化整合項目,方式新、力度大、效果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資本市場的充分認可。”翁杰明如是說。

7月12日,在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工作推進會上,25家單位13組專業化整合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涉及領域包括能源裝備企業劃轉、數字科技、大宗商品供應鏈等項目。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釋放出了一個重要信號,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央企的專業化整合將呈現出加快推進的態勢,專業化整合所涉及的面也將明顯擴大,將在更多行業推進專業化整合。

汽車行業也已經開始行動了。5月13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通用技術集團正在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檢”)開展檢驗檢測業務整合事宜,本次整合或將令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變更實際控制人。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汽研與中國中檢擁有很強的業務協同性,前者的主營業務包括汽車及相關產品技術研發、測試評價等業務,而中國中檢作為綜合性質量服務機構,也在開展多項汽車檢測業務。兩者實現專業化整合之后,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央企存在的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等突出問題,打造出主責主業更加聚焦、業務結構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優勢企業。

三大汽車央企持續深化改革

談到央企重組整合,自然有不少人會聯想到近年來幾度出現的傳聞,即一汽、東風和長安的重組整合。

2017年12月1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3家汽車國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4大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當時業界許多人都將這視為重組的前奏;2018年新年伊始,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兵器裝備集團”)完成了公司制改制,至此,一汽、東風和長安汽車三大央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3家央企均從原來的國有企業變為國有獨資公司;2018年,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合資成立“T3出行”公司;2020年1月,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共同發起設立T3科技平臺公司,以期通過自主研發與投資并購相結合的方式,獲取電動平臺及先進底盤控制、氫燃料動力、智能駕駛及中央計算三大領域先進技術。

那么隨著央企專業化整合的持續推進和深入,3家央企是否有希望實現重組整合,成立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

趙英認為不大可能,在他看來,首先,3家央企家大業大,再加上合資公司等結構錯綜復雜,合并的難度非常大,具體操作起來也非常繁瑣;其次,與鋼鐵、煤炭和電力等行業不同,汽車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沒有必要將3家央企合并起來,反而應當在促成合作的同時鼓勵競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此外,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直言,就算3家汽車央企合并,也未必就能實現“1+1>2”的效果,相反,在組織架構、人才隊伍以及管理流程等方面的梳理工作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這無疑會讓新成立的大型汽車集團停滯發展較長一段時間。對此,該專家提出,對于3家中央汽車企業的重組整合需要慎重,不僅要充分考慮到各家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地的就業保障等民生問題,而且還要避免過去那種“拉郎配”的錯誤做法,盡量讓市場主導。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彼此之間不整合重組并不意味著3家央企的改革腳步就此停滯。恰恰相反,在這3年時間里,一汽、東風和長安都站在了國企改革的最前沿,是“排頭兵”和“風向標”。就在今年5月30日,東風公司旗下的H股上市公司東風集團,與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的控股股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交易完成后,東風汽車控股股東將由東風有限變更為東風集團,實際控制人將由東風有限變更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即國務院國資委)。在業界看來,此次股權變更,是東風公司持續深化國企改革,做大做強自主商用車業務的重大舉措。

全行業重組整合成大勢所趨

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撰文指出的那樣,大型整車集團已看清形勢,并積極抱團取暖應對產業危機,這將倒逼中小企業不能再觀望遲疑。大型整車集團的緊密合作能在顯著增強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實力的同時,有效帶動全行業整合重組的進程。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以來,長安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車、一汽轎車等主流車企或引入新投資者或完成資產重組,鈴木、雷諾和馬自達等外資企業也開始實施整合重組,為此,在努力推進大型企業合作的同時,也應高度重視其他中小型汽車企業的整合重組。

安慶衡建議,首先,中短期內,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有限,但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卻持續攀升,因此新能源汽車企業兼并重組亟待提速;其次,政府推動行業整合重組至關重要,地方政府應正視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推動當地汽車行業的整合重組。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新增企業數量,另一方面要推動現有企業兼并重組、盤活已建產能、提高資質利用價值;第三,自主品牌車企也應進一步加大同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的合資合作力度,持續優化整零協同關系,構建其產業資源生態網絡,保障供應鏈體系的穩健。

“面對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和市場持續下行的危機,中國汽車行業應把握整合重組的重大機遇,加大產業重組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取消生產資質買賣、限制政府財政托底、刺激企業戰略重組,全面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安慶衡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