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房產 > 正文

下半年到期債券規模約2887億元 房企積極尋求債務展期自救

2022-06-22 09:22:14來源:城市金融報  

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典型房企境內外到期債券規模約為2887億元,其中民企債券到期規模占比達到71%,而在民營房企到期債券中,海外債約占總規模的56%。

試圖通過債務展期,以時間換空間的房企名單又新添了一員。

6月13日早間,領地控股公告透露稱,為實現再融資及改善公司流動資金狀況,其就一筆本金總額1.5億美元、年利率12%的現有票據提出交換要約。

交換要約的提出意味著公司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上市以來,這家四川房企的千億征程仍然沒有起色,新的融資窗口亦未能助推其發展步伐,反而將公司拉至違約邊緣。

債務展期一年

公開信息顯示,領地控股該筆展開交換要約的優先票據發行于2021年6月28日,到期日為2022年6月27日。截至公告日,其未償還規模約1.23億美元(不包括控股股東所持有的1520萬美元)。

根據交換要約備忘錄所載的條款及受限其條件,交換現有票據的未償還本金額最少需達到1.1億美元(或90%)。若無變動,交換要約將在6月20日下午4時結束,計劃發行的新票據期限為364天,按年利率12%計息,到期后支付。

也就是說,領地控股正試圖通過這場交換要約將債務到期日延期一年,年利率維持不變。有消息稱,若該筆美元債于6月下旬完成展期,則公司今年年內再無境外債到期。

于領地控股而言,不多的存續境外債是幸運,亦是無奈。2020年上市以來,該公司僅在去年發行了一筆境外美元債。彼時,按照相關規劃,這筆資金將用作一般公司用途,但亦可能根據市場情況變動進行調整。

不過一年時間,這筆當初的救急款變成了卡在喉嚨中的一根刺。而事實上,這種尷尬的局面并非沒有預兆。

2021年,房地產融資渠道逐步收緊,想要在資本市場找到資金并不容易,尤其是經營面在行業中難以排得上名的小房企。因而,為了獲得資金,領地控股以高息、短期的方式發行了第一筆美元債,也是其上市以來的唯一一筆。

若行業仍處在上行周期,領地控股如期償還該筆美元債或許沒有那么難,但可惜,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市場急速下行,融資渠道快速枯竭,行業各類風險事件頻出。

這讓不少房企的資金流動性及償債能力打上了問號,其中也包括領地控股。

2021年,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3.22%至4.88億元,凈利潤率從2020年的8.06%降至4.23%,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其同期擁有債務總額119.75億元,短期債務規模約41.86億元,對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2.98億元,資金情況并不寬裕。

不過,那時的領地控股盡管資金承壓,但一直未有實質的違約情況發生。

情況惡化是從今年5月開始的。當月19日,領地控股、領悅服務午后股價突發閃崩,截至收盤二者跌幅分別達83.82%、59.6%,領地控股總市值從前一日的34.92億港元蒸發至5.65億港元。

股價異動被外界視為暴風雨來臨的前兆。當日晚間,公司就此事件回應表示,集團經營一切正常,控股股東概無質押公司股份,亦無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動的事件發生。

自救并非孤例

否認經營面異常不足一個月,領地控股便調頭駛向了“自救”之路。去年至今,與其有著相似經歷的開發商不在少數,債務展期屢見不鮮。

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房企今年共新增發行了26筆美元債券,其中16筆為要約交換,以現有票據交換為新發行票據,變相展期。

譬如,今年1月大發地產完成票據交換要約,發行了規模約1.38億美元的新票據,年利率提升至12.5%;3月末,正榮地產5筆票據交換要約獲接納,發行本金總額7.29億美元、2023年到期、年息8%的優先票據(新美元票據);5月,中梁控股達成交換要約,發行了兩筆規模分別為4.29億美元、2.02億美元的新票據……

以高息置換為代價要約交換即將到期債券,積極尋求債務展期是房企自救最重要的一步。一旦發生實質違約,開發商的自救難度將呈幾何倍數地增長,例如至今仍在泥沼中掙扎的花樣年、佳兆業、奧園等房企。

5月30日,因一筆1.49億美元的未償還貸款融資,花樣年債權人FlowerSPV4Limited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出清盤呈請。

這并非首次。去年11月,該公司附屬公司花樣年投資也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有相關媒體報道稱,其兩次被要求清盤均是因同一筆債務,提出清盤的也為同一債權人。

盡管極力反對,但花樣年的處境卻很難因此發生改變。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花樣年的極力反對只能拖延一時,若債權人堅持的話,法院會裁定清盤。而一旦裁定清盤,便會出現海外債權人與國內債權人、當地政府的博弈和搶奪資產的局面。

花樣年對此顯然也很焦慮。6月2日,其通過官方微信表示,公司持續與主要美元債債權人積極溝通,目前已進入重組方案的實質性溝通階段。

走在花樣年前面的是當代置業。6月5日,當代置業向外透露稱,公司已獲開曼群島大法院許可,將在6月29日召開債權人大會。若法院流程順利,其將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最終完成海外債務的重組。

在一眾違約房企中,能像當代置業一樣就海外債務重組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并不多,這個過程中的博弈與抉擇太多,也太難做。因而若非無路可走,出險房企們更愿意通過展期、出售資產、引入戰投等方式自救。償債大潮中,這份出險房企名單恐怕也會越來越長。

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典型房企境內外到期債券規模約為2887億元,其中民企債券到期規模占比達到71%,而在民營房企到期債券中,海外債約占總規模的56%。

對應的美元債發行卻仍處于“冰封”狀態。截至6月8日,中資房企美元債累計發行金額為513億元,其中5月份發行金額為65.9億元,同比減少79%,更是年內低點。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指出,若房企的融資不放松,房地產行業短期內很難回暖,“尤其是民企的融資”。其表示,融資政策要向民營房企開放,但開放的同時要進行資金強監管,防止房企資金挪用或無序擴張。 (吳 典)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