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江蘇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 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一

2022-06-21 08:58:49來源:江蘇經濟報  

工業增加值十年跨過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臺階,年均增長6.8%;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占比全國最高;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一……6月20日上午,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奮進新江蘇 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專場,介紹十年來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情況。

產業集群聚鏈

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

十年來,江蘇始終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本,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制造業領先優勢進一步彰顯,江蘇用全國1%的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2%的工業增加值,工業對GDP貢獻超過40%,位居全國第一。”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李鋒說,2021年,江蘇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35.8%,占比全國最高。產業體系完整優勢進一步突顯,全省制造業覆蓋31個大類、179個中類、609個小類,機械、電子、石化等八大行業中,規模超萬億的行業有5個,機械、紡織行業規模居全國第一,電子、石化、醫藥行業規模全國第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7.5%、10年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39.8%、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十年來,江蘇一直重視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引導和促進產園、產城融合。“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舉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空母艦,深化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塑造江蘇集群和產業鏈整體競爭優勢。”李鋒說,江蘇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等6個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占長三角一市三省的1/2,列全國第一。重點打造的30條優勢產業鏈中,特高壓設備及智能電網等7條產業鏈基本達到中高端水平、國際競爭優勢明顯,2021年晶硅光伏組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4%,智能電網、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占全國40%以上,海工裝備、風電裝機的市場份額占全國30%以上。集群龍頭骨干企業競爭實力顯著增強,規模超千億企業12家、比2012年翻了兩番;超百億企業從2012年的120家增加到175家;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8家、285家、1998家,數量居全國前列。

“智改數轉”賦能

兩化融合水平實現“七連冠”

十年來,江蘇持續實施大規模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智能制造發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躍升,2021年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4.8,比2015年提高15.9,連續七年保持全國第一;關鍵工序制造設備數控化率達到60.1%,比2015年提高32.3個百分點。

李鋒在發布會上介紹說,江蘇堅持把“智改數轉”作為制造強省網絡強省的加速器,工業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1.2萬億元。標桿示范作用增強,南京獲中國軟件名城,蘇州、無錫獲批中國軟件特色名城,蘇州、無錫分別獲批國家區塊鏈產業發展先導區、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全省擁有全球“燈塔工廠”達到8家,累計建成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38家、示范車間1639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累計分別達到86個、135家,上云企業累計超過35萬家。信息基礎設施升級加快,建成了全省各市、縣主城區和重點中心鎮全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光纖網絡接入帶寬實現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數級增長,移動網絡實現從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2021年,累計上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44個,標識注冊量約440億、解析量約250億,接入企業數3.4萬家,各項指標均穩居全國首位。

加快“智改數轉”賦能,常州是一個典型。“常州率先打造工業互聯網新高地,培育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超1.3萬家企業使用云服務,1093家企業獲評江蘇省星級上云企業,其中五星級38家。”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華勤在發布會上介紹說。

科技創新支撐

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2021年,江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0.3%,到2025年要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13.5%左右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清在發布會上說,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3.5%左右,數字經濟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十年來,我省堅持把數字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有力支撐了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說,我省遴選頂尖科學家領銜,在數字領域累計組織12項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南京大學功能集成光量子芯片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東南大學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獲國家發明一等獎。近十年累計部署514項前瞻性數字技術研發項目,助力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國家超算無錫中心3次榮獲“戈登·貝爾”獎;華進半導體“大板集成扇出先進封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近十年累計支持232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領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培育了高端數字信號處理DSP芯片、基于RSIC-V CPU的國產安全芯片等一批重大目標產品。設立培育資金和省高企培育庫,累計投入省級培育資金46.3億元,入庫培育企業3.4萬家,60%的培育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1年底,全省電子信息領域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8065家,是2012年的8.3倍。

為全面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更好地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將于今年8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在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數字化、數據利用和保護、保障和監督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將為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建設數字經濟強省,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省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設立省數字經濟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發展基金支持體系。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