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東京奧運會賽事轉播競賽已開始 長視頻領域“三足鼎立”

2021-07-29 14:03:59來源:中國商報網  

東京奧運會已經拉開帷幕,賽場上,奧運健兒們爭金奪銀,賽場外,一場轉播大戰也已打響。在體育賽事直播5G化、小屏化的趨勢下,更多觀眾開始選擇通過手機App觀看體育賽事轉播。長視頻方面,央視頻、咪咕視頻、騰訊視頻“三足鼎立”,同時,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加入這場競賽,以圖瓜分這一體育盛事紅利。

長視頻領域“三足鼎立”

奧運會內容的傳播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企鵝智酷發布的《里約之后,中國體育走向何方》報告數據顯示,接近80%的用戶使用手機觀看奧運會,在觀看內容形式上,直播視頻、圖文資訊和錄播、轉播視頻都成為了強需求。

從東京奧運會的轉播情況看,在長視頻領域,形成了央視頻、咪咕視頻、騰訊視頻“三足鼎立”的格局。央視頻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基于5G+4K/8K+AI等新技術推出的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東京奧運會期間,用戶可以在央視頻免費看到電視頻道轉播的近3000場重要比賽。奧運會期間,央視頻依據新媒體平臺特性推出了會員制,為會員特別提供另外4000場比賽的直播。

隸屬于中國移動的咪咕視頻此前則拿下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0年歐洲足球錦標賽、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的全部直播和點播內容權益,成為主要的版權方之一。在技術方面,咪咕視頻推出了5G云包廂、5G云吶喊、5G云打call等觀賽“黑科技”,同時咪咕視頻還打造了主演播室+XR演播室,將現實與虛擬完美糅合,給觀眾帶來科技感十足的觀賽體驗。

作為奧運持權轉播商中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曾在2008年、2012年兩屆奧運會中擔任轉播商。騰訊旗下騰訊視頻、騰訊體育、微信、QQ、騰訊新聞、騰訊網、騰訊微視、QQ瀏覽器、騰訊看點等產品也會進行有機整合,打造更為多元的奧運內容。

短視頻時代下的奧運來了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絡及智能終端的發展和普及,短視頻、直播平臺用戶規模不斷攀升,并成為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觀看體育賽事的新渠道。與往屆奧運會不同,東京奧運會中出現了更多短視頻平臺的身影。

今年6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快手聯合舉辦了奧運轉播短視頻戰略合作發布會,雙方正式宣布達成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事轉播短視頻戰略合作。綜合來看,快手通過賽事、自制內容、玩法三條線構成了未來持續近兩個月的“奧運大餐”,相比于長視頻平臺,快手在賽事呈現之外,還策劃推出了《這就是冠軍》《老鐵!早上好》《奧運一年級》《冠軍來了》《大話奧運》《哦呦!冠軍》等多檔直播、自制內容。

奧運是全民關注的焦點,為了讓更多用戶能夠參與進去,快手此次還重磅推出了眾多創新趣味互動玩法,其中就包括趣味奧運知識直播答題活動《快手狀元·奧運答題季》,通過答題的形式,了解奧運知識、近距離感受奧運氛圍。與此同時,在東京奧運會期間,中國隊每獲得一塊金牌,即開啟一場分紅包活動,在玩法上,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奧運戰隊明星拍攝特效視頻,用作品為奧運健兒點贊,最終通過作品熱度的比拼獲得紅包。

而不是版權方的抖音選擇了另辟蹊徑。奧運倒計時一周年時,抖音就邀請奧運乒乓球冠軍鄧亞萍、奧運跳水冠軍吳敏霞連麥直播,并聯手一眾冠軍發起了冠軍PK賽。奧運會臨近,抖音簽約集結100多位奧運健將和八大國家隊,覆蓋乒乓球、女排、跳水、體操、舉重、田徑、游泳、羽毛球等多個運動項目,站內上線“奪冠2021”專題頁。花式顛乒乓球、背肌夾萬物、出水pose等挑戰賽也紛紛登上抖音熱點榜。

據悉,東京奧運會期間,抖音還將在站內打造“冠軍駕到”系列獨家內容,通過“聊天室直播”的形式連麥東京奧運健兒,以及站內明星大咖一起聊天互動,分享訓練故事、東京奧運背后的故事等內容。

短視頻平臺成體育賽事版權新玩家

今年是體育賽事“大年”,圍繞體育賽事版權的競爭也逐漸白熱化。顯然,作為體育賽事版權市場的新玩家,短視頻平臺們正在成為版權市場上的重要競爭者。

從今年3月開始,快手陸續拿下了CBA聯賽、2021年美洲杯全場次(28場比賽)的直播及短視頻版權,截至本賽季CBA聯賽收官,據快手統計,快手平臺上平均每10位用戶就有1位看過CBA直播,CBA賽事期間單場最高同時在線人數186萬,總播放次數達到8.1億,直播總互動數達到3.6億。

抖音也從今年3月開始發力,宣布成為2020歐洲杯賽事官方合作伙伴。今年6月,抖音、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又同時宣布成為2021年美洲杯新媒體合作伙伴。相比于長視頻平臺,短視頻平臺的互動性明顯更強,例如2021年美洲杯期間,抖音除了進行賽事直播外,還在平臺內發起“dou來美洲杯”話題,吸引用戶對比賽精彩鏡頭進行解說、剪輯等二次創作,并在平臺分享。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體育賽事轉播小屏化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一些奧運賽事的精彩瞬間也更適合通過短視頻進行傳播。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些有專業需求的用戶或者專項運動愛好者往往對運動過程中的細節更為關注,通過電視等大屏產品觀看更合適。(記者 祖爽)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