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 江蘇民營企業表現亮眼

2022-09-14 09:39:00來源:新華日報  

前不久,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京發布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我省共44家企業入圍,比去年增加1家,數量位列全國第五。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江蘇92家企業入圍,數量居全國第二。從這兩份榜單中,不難看出近年來江蘇企業持續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

增速回升,民營企業表現亮眼

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的500強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02.48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44家上榜蘇企共實現營業收入總額超過5萬億元,自疫情暴發以來,營收增速回升明顯。

恒力集團、盛虹控股集團、江蘇沙鋼集團、中天鋼鐵集團、南京鋼鐵集團等11家江蘇企業均位于榜單前200名,營業收入均超過1300億元。其中,恒力集團有限公司排名24位,為蘇企最高位次,去年營收7323.45億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江蘇企業在榜單上“五進四出”,即使是入圍蘇企中排名最后的江蘇陽光集團,營收也達451.62億元,同比增長14%,由去年榜單的495位躍升至493位。從入圍500強的門檻看,“守門員”企業營收比去年再次提高13.7%。

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江蘇民營企業處于突出地位,占入圍企業數量的75%。“尤其在疫情背景下,民營經濟的發展韌性再次凸顯。”江蘇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蔣昭乙分析說。

“十四五”以來,江蘇民營經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已然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生力軍。這在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體現得更為明顯。總部位于蘇州市吳江區的恒力集團高居第三,14家蘇企入圍前百,13家蘇企營收破“千億門檻”,恒力也在“2022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單項榜單中登頂,創江蘇民營企業在該榜單中的新高,展現出江蘇在民營經濟和制造業領域的優勢。

“今年上榜的江蘇制造業企業各項數據較為接近,‘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也反映出江蘇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趨勢。”蔣昭乙說,以民營經濟發達的吳江區為例,該區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里的上榜企業,清一色都是民營制造業企業。

創新驅動,釋放發展動能

總體上看,隨著我省企業營收邁上新臺階,創新驅動釋放發展動能的特征愈發明顯。

據統計,2022中國企業500強上榜企業共投入研發費用14474.67億元,相比去年增長10.78%。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江蘇企業研發總投入達到577.56億元,研發人員近8.2萬人,發明專利已超6.4萬件。

瞄準自主創新賽道的江蘇企業越來越多。盛虹控股集團是入圍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前百的3家江蘇民營企業之一。“公司的目標,是為我國新能源、新基建、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關鍵材料和打造競爭優勢。”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為此公司瞄準產業鏈和供應鏈關鍵空白和短板,深入推進新能源、新材料戰略布局,形成行業獨有的“油、煤、氣”三頭并舉、“烯烴”“芳烴”雙鏈并進、上下游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以全鏈創新為支撐,去年企業營收已超3400億元。

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營業收入達406.6億元,首次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位列278名。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物流”的科技型企業,滿運軟件在疫情防控中大放異彩,他們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通線上車貨匹配及交易閉環,降低了公路貨運的空駛、空置、空載“三空”難題,從而推動整個物流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實現降本增效。

“上榜企業代表了我省在‘創新發展’方面的佼佼者,以蘇州上榜企業為例,涉及化纖紡織、光電纜、新能源等高新領域,而且都在積極開辟產業發展的‘新賽道’。”蔣昭乙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上榜企業已孕育出前景可觀的“創新火種”,也只有科技動能不斷增強,發展潛力持續釋放,才能點燃江蘇企業整體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實現新的飛躍。

結構優化,提升國際競爭力

結構調整,成為蘇企持續“進階”的另一把密鑰。翻看兩份榜單,江蘇上榜企業多集中于先進制造、高端紡織、智能裝備、現代商務等領域,新能源、計算機、辦公設備等新興產業企業也在榜單涌現。在我省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導向下,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在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蘇企中,制造業企業62家,占比近七成;服務業企業18家,占比兩成。入圍企業分布在22個細分行業,其中愈發強調科技含量的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4家,數量首次居我省各行業之首。

總部位于南通的中天科技集團去年營收突破800億元,同時登上了兩個500強榜單。在董事長薛濟萍看來,面對疫情沖擊等不利形勢,企業營收再創新高的關鍵,在于堅持8個字——“綠色驅動,合規穩進”。集團對外傾力拓展光伏、風電、儲能綠色建設,乘勢而上,對內加速制造業自動化、信息化硬性投入,數字化牽引降耗減排,挖掘紅利。“走向國際是‘百年中天’必由之路。我們將一邊遵循世貿規則,遵守市場秩序,主動接軌,對等開放,融入大循環;一邊堅持國際產業‘向上思維’,管控風險,確保穩中有進。”薛濟萍說。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教授認為,不斷提升產業可持續性和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成為江蘇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關鍵。“制造業企業要以高端化和國際化為導向,開展市場前沿技術研究,打造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標桿,建設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研發機構。”

眼下,盡管我省不少企業規模已達到“世界級”,但專家提醒,以“全球競爭力”的綜合標準來衡量,真正能夠引領全球科技和產業發展的一流企業還不多。不過,江蘇民營經濟發達、“專精特新”企業多,潛力巨大,未來隨著我省營商環境的全方位優化、科創政策的持續精準扶持,必將會有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涌現,為江蘇經濟注入新動能、創造新優勢。(許愿 李晞 付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