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券業總資產三季度突破10萬億元 券商板塊修復性行情或將展開

2021-11-25 08:29:28來源:大眾證券報   

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14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已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31萬億元。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63.57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凈利潤1439.79億元,同比增長8.51%。機構認為,北交所的設立,將繼續催化券商板塊表現。

券業總資產三季度突破10萬億元

從監管方面來看,政策持續寬松向好,提供給證券行業良好的發展環境。2018年證券行業經歷了信用違約事件造成的大額減值損失與市場持續低迷的階段以后,自2019年開始進行了向上修復業績的態勢。

11月19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數據顯示,證券行業資產規模穩步提升,券業總資產在三季度突破10萬億元。

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94萬億元,環比增長超8%;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也達到10.97萬億元,環比增長約5%。相形之下,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則有所下滑,今年前三季度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為416億元,同比減少3.61%;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則同比下滑6.91%至47.12億元。

財務報表顯示,140家證券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47.12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36.80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19.62億元、利息凈收入483.07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1064.04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439.79億元,124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

當前階段,中郵證券分析師程毅敏認為:“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模式轉型所帶來的長期利好為證券行業主要業績增長點,主要原因是居民存款逐漸由帶來較低回報和流動性的銀行轉向能帶來較高回報和高流動性的股市趨勢不變,疊加券商基金投顧試點擴張和逐漸擴大的基金保有量,證券業景氣度不斷上升,加之半年報業績亮眼與低估值的嚴重錯配情況,股價有望得到修復并進一步上行。此外,北交所的設立,將加速新三板的發展,帶動IPO業務增長趨勢進一步提升,同時有望提高市場交易的活躍性,繼續催化券商板塊表現。”

券商擁有廣闊的業務空間

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加速,頭部券商主動謀求轉型——注重控制自營風險敞口和股票質押規模、兩融業務穩定增長;挖掘穩定賺取利差的重資產業務機遇,如衍生品、FICC、融券業務等代客戶持有資產業務(下稱“代客業務”)。

具體來看,券商場內衍生品業務主要包括經紀、自營、做市三類,整體以經紀業務和做市業務為主;場外衍生品主要包括場外期權和收益互換,收益憑證也是場外衍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期協關于場外衍生品業務的規定,不得與自然人簽訂業務合同或開展場外衍生品交易,場外衍生品的目標客戶主要包括金融機構、專業投資機構、實體企業等,個人客戶主要通過結構化產品間接參與場外衍生品市場。

個股方面,國泰君安聚焦權益類場外期權及收益互換、跨境場外衍生品服務等,注重與銀行合作、建設自身銷售能力,加強總分聯動、補齊系統短板,并強化境外一體化運作。公司主要通過交易投資業務線的證券衍生品投資部(一級部門)開展權益類場外衍生品業務;并在香港設置全資投資子公司,負責境外標的的跨境交易客需平盤交易,發展互換、期權等場外衍生品業務。

光大證券以衍生品、做市商、量化策略等為主要業務形式,聚焦場內期權做市業務、加大資金配置力度,培育和提升交易對沖能力;申萬宏源一級交易商資質獲批后,圍繞場外期權及收益互換、建立全球化、多產品體系,加速提升資金配置效率、擴張資金配置規模、豐富風險對沖手段,多效并舉提升ROE。

另外,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投行、直投業務占優的券商受益預期將逐步落地。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共計81家,其中10家為新股,其余71家從精選層平移。

“北交所將極大提高投資者積極性,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提升融資規模,為券商帶來更廣闊的業務空間。”對此,東北證券分析師王鳳華認為,證券行業整體上基本面扎實,板塊或迎來估值修復。證券板塊堅持由周期到成長的估值邏輯。關注持續受益資本市場環境改善的龍頭券商中信證券。同時,圍繞三季報業績,推薦資管、大財富管理業績彈性較大公司如東方證券、興業證券。(張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