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 SSD 量價齊跌,大廠如何自救?

2023-06-12 22:09:40來源:ZAKER財經  

文 | 半導體產業縱橫

最近,從各個公司的數據顯示,SSD 的出貨量一直下跌。西部數據是全球最大的硬盤生產企業,同時生產 SSD 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一季度西部數據出貨為 1260 萬塊硬盤,出貨量下滑了 35.7%。

三星去年四季度,企業級 SSD 營收下滑至 17.8 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隨著北美客戶企業級 SSD 的訂單需求減少,三星一季度企業級 SSD 收入暴跌 55%。


(相關資料圖)

SK 集團(SK 海力士和 Solidigm)也感受到了整體市場放緩的影響,報告顯示第一季度企業級 SSD 收入為 4.58 億美元,環比下降 36.4%。

下滑的不只是出貨量,SSD 的價格也同樣下跌。

來自 TMHW 的統計顯示,市面上 21 款熱門的 SSD 產品(1TB、2TB 和 4TB 容量)自 1 月以來,絕大多數的價格都出現了下滑,幅度最高有 33% 之多,即使是西數黑盤 SN770,平均降幅也達到了 23%。

三星的 990°PRO 在去年年底作為新品發布,其 1TB 最早的定價在 1000 元以上,后來逐漸降價,從 1099 到 999 再到 899,現在京東的價格已經達到了 699,不到半年時間降價 400,其中的降幅不可謂不大。

不單單是大牌,現在很多 " 小眾 " 品牌的 SSD 已經殺到了接近機械硬盤的價位,例如部分采用長江存儲泰山顆粒 + 聯蕓 1602 主控的固態硬盤目前已經來到了每 TB200 元出頭的程度。

有業內人士感嘆:" 這一輪固態硬盤的降價潮足足持續了接近一年。尤其是最近半年來,SSD 的降價幅度有點猛。"

不錯,實際上 SSD 的價格已經連續下滑多個季度。

據日經統計,2022 年 10-12 月期間 SSD 指標性產品 TLC 256GB 批發價(大宗交易價格)為每個 29.5 美元左右,較前一季相比下跌 6%(跌 2 美元),連續第 5 季下跌、連續第三季創下史上新低記錄。

到了今年的一季度,SSD 繼續下跌,跌幅較前一季的 6% 呈現擴大,且連續第四季創下史上新低紀錄。2023 年 1-3 月期間 SSD 指標性產品 TLC 256GB 批發價(大宗交易價格)為每個 27 美元左右,較前一季(2022 年 10-12 月)相比下跌 8%(跌 2.5 美元)。

2023 年一季度,已經成為 SSD 連續下跌的第 6 個季度了。

下跌的背后

SSD 下跌的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在持續影響。

第一個因素是 SSD 供應端和需求端的巨大變化。

在供應端,由于 2021 年的市場需求引發的不斷擴產,帶來了 SSD 的庫存積壓。相關消息人士表示:" 由于 SSD 的庫存在整個 PC 供應鏈中堆積,華碩等電腦廠商自二季度以來庫存居高不下,并繼續向下調整 SSD 和其他組件的訂單。"

需求端在消費級和企業級都有了疲軟,個人電腦和數據中心的 SSD 需求都在下降。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布數據稱,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 PC 出貨量為 5670 萬臺,年同比下降 28%,成為過去 10 年來,除 2020 年第一季度因新冠疫情爆發中斷制造和生產外,出貨量最低的季度。

SSD 價格續跌,和 PC、數據中心相比,來自 PS5 等游戲機的需求規模小,因此即使 PS5 等游戲機的需求增加,也無力對整體 SSD 行情帶來支撐。

第二個因素是 NAND Flash 顆粒的價格下降。

眾所周知,SSD 的數據全部存儲于 NAND 閃存里,NAND 是 SSD 的存儲媒介,也是其成本最高的部分。因此,SSD 的價格也非常容易受到 NAND Flash 的價格影響。

近半年來,NAND Flash 的價格是在始終下跌的。據 CFM 閃存市場數據顯示,2022 年 NAND Flash 市場綜合價格指數下跌 41%。

去年 10-12 月期間,NAND Flash 指標性產品 TLC256Gb 價格為每個 2.40 美元左右,較前一季下跌 14%。今年一季度,集邦咨詢估算 NAND Flash 的平均售價下降 10-15%,并且在第二季度將持續下跌。如果從企業平均售價來看,SK 海力士今年一季度 NAND 的售價環比下跌約 10%。

第三個因素是國內 SSD 廠家的 " 殺入 "。

今年的 SSD 降價,與國內企業的加入不無關系。從今年年初,一批中國 SSD 封裝廠家和新品牌全面崛起,致態、金百達、金邦、移速、梵想等一批國產廠商不斷下探市場低限,全面進入價格戰準備,開始血洗中國 SSD 市場。

長江存儲 232 層 TLC 顆粒的出現,真正改變了固態硬盤市場。

由于受到庫存積壓的影響,三星的高端 2T 產品已經降價到了 1000 元以下。不過,市場對對于這種輕描淡寫的降價幅度并不認可。

到了三月,使用長江存儲顆粒的 PCle3.0 的 1T SSD 全面進入了 200 元 ~300 元區間,2T 的產品降價達到 600 元以下。前文提到的聯蕓 1602 主控 + 長江存儲 232 層 TLC 顆粒的組合方案價格也達新低。綜合來看,長江存儲顆粒的 2T 容量 SSD,已經比三星、SK 海力士等廠商的 1T 還要便宜。

在京東平臺上,SSD 硬盤銷量前五里,有 3 款采用國產閃存,而且同樣是 PCLe4.0 接口的 SSD,三星 1TB 賣 709 元,而接口的長江存儲只賣 439 元。

受采用長江存儲顆粒廠家的影響,傳統的 SSD 品牌廠商只能調整價格,西部數據已經將 1TB 產品的價格調整到 400 元以下。

變局" 減產 "

當然,面對市場庫存的積壓,相關廠商也已經作出對策,不斷宣布減產。

從時間線來看,率先打響減產 " 發令槍 " 的企業,是日本的 NAND Flash 大廠鎧俠。2022 年 10 月,鎧俠將其日本四日市和北上 NAND Flash 晶圓廠的生產量減少約 30%。

隨后的一個月內,美光宣布將其 NAND 晶圓的產量減少約 20%,當時美光 CEO Sanjay Mehrotra 表示:"NAND 市場正經歷 13 年來最嚴重的低迷。"

兩大廠商的減產并沒能挽救 NAND 的持續下滑。一直對于 " 減產 " 持保留意見的三星,在一季度營業利潤暴跌 96% 的情況下被迫減產,宣布:" 優化已經在進行的生產線運營,要將存儲芯片產量降低到有意義的水平。"

不過,面對市場的疲軟,SK 海力士依舊堅持不減產。雖然,SK 海力士將公司資本的支出消減了一半,但面對是否減產問題時,SK 海力士的聯席 CEO 樸正浩表示,預計 2023 年將不會進一步減產。

無論如何,各個大廠都作出了對于 NAND 的自救舉措,市場原本也在期待,隨著廠商對于 NAND 產量的減少,市場再次發揮活力。

不過,存儲企業的減產并沒有帶了預期的效果,企業級 SSD 的庫存在第一季度不降反升,三大企業級 SSD 制造商一季度的銷售額幾乎腰斬。

" 合并 "

除了減產,最近美日兩大閃存巨頭也在謀劃合并。甚至有相關媒體表示,西部數據和鎧俠就合并事宜進入最終協調階段。

按照目前西數與鎧俠制定的合并計劃,在此次合并后的實體,將由鎧俠持有 43% 的股份,西數持有 37% 的股份,剩余的股份由兩家公司的現有股東持有。

雙方合并的誘因,是目前市場閃存、SSD 價格持續下滑,帶來的雙方營收以及利潤的暴跌。實際上,主要原因就是營收和利潤大跌使得公司業績下滑,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雙方擔心投資減少導致股價下滑,也就做出了抱團的決定。

從全球市場情況來看,如果鎧俠和西部數據成功合并,兩家份額加起來將達到 35.2%,甚至超越排名第一的三星(33.8%),成為全球最大的 NAND 制造商。

此前,SK 海力士在收購了英特爾的 NAND 閃存及存儲業務后,成立了新公司 Solidigm,二者的是占比達到 17.1%。未來的閃存市場,將呈現出三星、鎧俠 + 西數、SK 海力士 +Solidigm、美光的格局。

TrendForce 也預測,此次合并可能會重塑企業 SSD 產品未來的研發戰略。如果出現進一步的集成機會,西部數據可能會將其重點轉向客戶端 SSD 的開發。同時,鎧俠可以投入更多資源來加強客戶驗證流程。這種資源的戰略性重新分配可以提高企業級 SSD 的出貨量,從而促進該行業的增長。

" 升級 "

前文提到,一直不肯退讓減產 NAND 的企業—— SK 海力士。SK 海力士其實在發布財報時作出預測:" 就 2023 全年來看,SK 海力士預計 DRAM bit 需求增長 5%-9%;NAND bit 增長 15%-19%。"

SK 海力士似乎想憑借持續升級、開發更加先進的產品來進一步確立市場地位。去年 8 月,SK 海力成功開發出世界最高 238 層 NAND 閃存。近日,SK 海力士又宣布已經開始量產 238 層 4D NAND 閃存。

SK 海力士強調:" 公司以 238 層 NAND 閃存為基礎,成功開發適用于智能手機和 PC 的客戶端 SSD(Client SSD)解決方案產品,并在 5 月已開始量產。公司在 176 層甚至在 238 層產品,都確保了成本、性能和品質方面的世界頂級競爭力,期待這些產品在下半年能夠起到改善公司業績的牽引作用。"

此外,也有媒體稱 SK 集團即將完成其開發全面的企業級 SSD 產品線。憑借價格靈活的全系列 TLC、QLC 和 PLC 產品,SK 集團未來應該能夠提高其企業級 SSD 的市場份額。

結語

對于二季度的預測來看,TrendForce 表示第二季 NAND Flash 均價將持續下跌 5%-10%。TrendForce 稱:" 由于對服務器、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需求仍太疲弱,NAND 閃存仍供過于求。供需回歸市場均衡的關鍵在于 NAND 供應商能否進一步減產。"

不過,在今年 3 月的中國閃存峰會上,長江存儲首席運營官程衛華在演講中表示,預計 2023 年全球閃存需求將回暖,供需趨于平衡。程衛華說到:"NAND Flash 市場供需將在今年下半年達到平衡,手機、服務器、個人電腦等仍是主要的需求來源。"

同時,市場也傳出 NAND 漲價的消息,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原廠試圖更大范圍的調漲 NAND 價格,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尋求將其 NAND 閃存價格提高 3%-5%。同時,長江存儲的顆粒報價已經從開始抬升。有消息稱,長江存儲原廠閃存正式開始漲價,幅度大約 3-5%,比如 256G 已經漲價 4-5 美元 ( 約合人民幣 28-35 元 ) 。

對于當前的情況,供應鏈表示,隨著頭部大廠減產越來越密集,同時疊加 AI 對存儲的需求激增,這會在短期拉升 SSD 等存儲的價格,所以這對于廠商而言是好事,但是漲價的幅度到底有多高,最終還是要看市場的反饋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