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陜西、河南等地極端天氣頻發 對農產品板塊影響幾何?
天氣是社會經濟生活的“晴雨表”,事關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然而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影響著各產業領域的發展。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20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氣溫高、降水多,氣候年景偏差;與近十年平均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偏多。
近期,國內極端氣候比較頻繁,強風、暴雨、冰雹等異常天氣先后出現在江蘇、湖北、陜西、河南等地。5月21—22日,云南及青海又先后發生地震。這對于農產品板塊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湖北、河南均是我國重要的水產及生豬主產區域。連續陰雨天,會導致池塘水體渾濁、水體溶解氧下降、雨后天晴魚類的細菌性疾病暴發。因此,若強降雨持續,會對水產養殖造成一定影響,若強降雨造成洪水導致魚塘被淹則影響將更加明顯,進而影響國內菜粕的下游需求。后期,需要持續關注湖北地區的天氣及降雨強度。”新湖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陳燕杰表示。
此外,陳燕杰表示,降雨也會給國內養豬大省的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帶來不利因素。“因為雨水和泥漿增多,會降低消毒劑的使用效果,雨水沖刷也會導致地下及地表殘留的非洲豬瘟病毒隨著泥漿流動、車輛運輸蚊蟲等方式擴散至復養中的豬場,促進非瘟病毒傳播。不過,非瘟至今,夏季降雨一直存在,隨著防疫措施的改進,如運輸車輛清洗消毒烘干要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等,目前強降雨對非瘟的防治工作預計尚未造成明顯影響。”她說。
對于油脂品種的供應方面,陳燕杰認為,從棕櫚油產區看,目前進入降雨偏少季節,降雨水平較為正常。巴西當季大豆已經全部收獲進入出口高峰期。巴西南部地區始終干旱,對巴西二茬玉米單產影響較大,通過對CBOT玉米及大豆比價影響美豆的新作播種面積預期,從而支撐美豆盤面走強。
此外,美國新作大豆正值播種期。雖然美國中西部局部地區偏干旱,但有利于大豆的播種進度,暫時不會對新作單產造成明顯影響。“目前看,夏季拉尼娜中性概率較大。后期重點關注7—8月的美豆產區天氣變化。”陳燕杰說。
大豆方面,市場人士表示,當前多地頻發的極端天氣對大豆的生產影響有限。“當下正值國內農作物的播種與初期生長期,極端天氣的出現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對于國產大豆而言,云南、青海等地并不是主要產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云南省每年大豆的產量占比國內不超過3%,我們認為對國內整體大豆供需變化影響較小。”大豆天下網高級分析師王艷茹說。
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黑龍江省旱田播種已超九成,由于前期天氣因素的影響,今年東北地區大豆播種時間較往年推遲將近半個月。而根據天氣預測數據顯示,未來10天,北方大部農區降水偏少,以晴為主,光溫條件較好,大部墑情適宜,利于春玉米和大豆等春播作物苗期生長。
“需求方面,現階段是豆制品的季節性消費淡季,大豆終端需求不佳是必然,但是受近兩年大豆價格高漲的影響,使得進口大豆替代量明顯增加,擠占國產大豆的市場份額;加上五一前后,下游企業經過一波補庫后需要一段時間的消耗;且近期長江中下游多地出現持續的強降雨天氣,會影響豆制品的保質期,也令當前大豆市場購銷清淡。對比來看,當前大豆下游需求降幅明顯高于往年同期,短期拖累國產大豆價格。但是目前國儲收購仍在進行,限制價格的跌幅,加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1/2022年度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同比將減少6.9%。因此,本年度大豆面積減少對未來大豆價格將形成長期的支撐,而一旦主要產區大豆的生長期出現一絲不利的極端天氣,就會提振大豆價格,我們依舊看好遠期的大豆價格,后期重點關注大豆主產區的天氣變化。”王艷茹說。
此外,近期紅棗期貨價格大幅波動引發市場關注。新疆果業集團投資部套保中心主任黃李強表示,前期價格太低疊加端午備貨的影響,導致近期紅棗盤面價格出現反彈。
談及國內部分地區的極端天氣對紅棗的影響,黃李強表示,目前主產區新疆天氣良好,近期云南、青海等地的地震以及東南地區的大風、強降雨天氣對于棗樹的生長沒有任何影響。
“棗樹由于不喜雨水,因此主要在北方地區種植。由于光照充足,降雨較少,2005年前后棗樹開始在新疆大面積種植。目前國內一半的紅棗產自新疆,其中紅棗期貨的標的灰棗基本上均產自新疆,內地其他地區的紅棗大多不僅如此市面流通,新疆紅棗的生長情況成為了影響國內紅棗供應的最重要的因素。”黃李強介紹說。
“對于需求端來看,華南地區是我國紅棗特別是灰棗的主要消費地,上述地區的異常天氣對于物流運輸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紅棗的消費,造成銷區結構性供給不足,影響產地新疆和集散地河北滄州的去庫存進程,對以產區定價的紅棗價格理論上產生利空的影響。”黃李強表示,不過,目前紅棗進入消費淡季,市場終端庫存充足,上述天氣因素對于紅棗整體的供需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天氣因素對其他農產品產生利多作用,或將對紅棗的價格產生一定的帶動,但是影響有限。(鄔夢雯)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