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反壟斷下的新共贏 消息稱阿里巴巴和騰訊考慮彼此開放生態

2021-07-16 09:09:46來源:北京商報  

真正的開放來了?近日,不斷有消息傳出,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考慮逐步向彼此開放生態。知情人士透露,初步步驟可能是,阿里巴巴將騰訊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寶、天貓。而在微信體系中,用戶可直接分享來自淘寶的商品信息或通過微信小程序訪問。

不是冤家不聚首。過去十余年,盡管在很多場合,馬云馬化騰不乏交流,但在業務維度,兩大巨頭“針尖對麥芒”,那些屏蔽與反屏蔽,以及誰先發起屏蔽,成了無頭公案。

吊詭的是,過去十余年,開放是巨頭們的共同命題,但騰訊阿里只能“零和博弈”:開放是各成派系,分陣營你死我活。

活久見也罷,小興奮也好,騰訊阿里算不上“徹底的握手言和”,但部分業務的互通互利,著實令人期待。尤其在反壟斷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用戶因此受益良多,企業亦可換種思路。

兩大巨頭的一小步,互聯網新開放共贏模式的一大步。

新開放共贏,就要與以前的開放共贏“說再見”。前文所述,騰訊阿里過去的競爭,是整個互聯網競爭模式的縮影:開放與封閉像孿生兄弟,開放是各自陣營的開放,封閉是敵我陣營的封閉——巨頭裹挾的小兄弟越多,大大小小的戰斗就越激烈。

新開放共贏,意味著更大意義上的“為人民服務”。草莽時代的企業競爭,反射到用戶福祉上,是不折不扣的雙刃劍。兩大巨頭激烈博弈的時候,為了擊潰對手,經常拿出免費甚至倒貼的誘惑,用戶確實嘗到過甜頭。

但當用戶離不開A也離不開B,且用戶數量巨大的成熟階段,數據和功能上的封閉,反而成了開放的掣肘。騰訊阿里這樣的TOP2企業,旗下產品眾多,均是用戶高頻的生活工作必備,是互聯網“水電煤”。而App之間不互通,導致了諸多使用障礙,也有違科技讓生活更便捷的本意。

新開放共贏,不只是“體恤民情”,更能讓企業轉變競爭策略,變得更加理性,致力于競合雙贏。競爭固然是市場保持活力的手段,創新才是源泉。初創時期的企業,不構成壟斷,尚能縱情創新,用技術和產品的優勢擊敗對手。

成熟期的企業,例如騰訊阿里,壟斷已成事實,盡管壟斷本身不是錯,難免習慣性體量壓制,而不是創新驅動。以此為據,所有的封閉,本質上是惰于創新,賴以壟斷。一旦動用過激的市場策略,就落入不正當競爭的陷阱,也就是反壟斷監管的重點。

說到底,反壟斷代表了理性,給狂熱、盲目的市場降降溫。企業或被動或主動,必須解答理性競爭這道新課題。

因此,騰訊阿里互通什么?誰占了便宜,誰吃了暗虧?很難用一時的高下來評判,也不應該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我們心存希冀的是,以超級巨頭互通為標志,中國互聯網真正的開放共贏,就此打開了一扇窗。(張緒旺)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