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2025年金融業總資產突破11萬億元

2021-10-03 10:18:03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9月30日,記者從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獲悉,《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實施。記者注意到,《規劃》提到,全力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依托大灣區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圍繞服務綠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主題研發產品,研究推進碳期貨品種上市,逐步形成系列、多元的創新產品體系,打造國際市場的“廣州價格”,創建國際一流的期貨交易所。

到2025年金融業總資產突破11萬億元

《規劃》提到,將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完整的期貨產業鏈,吸引全球投資者和各類企業廣泛參與,探索形成國際標準,打造風險管理中心。加快推進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區建設,匯集機構、人才、業務和資金,建設面向全球的財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金融資源配置中心。

此外,支持廣州推進數字金融創新發展,創建數字金融標桿城市。以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為核心,加快完善綠色金融機構體系、創新綠色金融服務產品、拓寬綠色融資渠道,建設引領全國、影響全球的綠色金融創新發展高地。加快構建完善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規劃》提到,到2025年,金融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廣州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9.5%;金融業總資產突破11萬億元;法人金融機構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金融業稅收收入達700億元;金融交易平臺輻射力明顯提升,打造1~2個全國性的交易平臺;培育1—2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持牌金融控股集團公司;金融業從快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全市金融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明顯改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

打造集商務辦公、數據處理、災難備份等于一體的期貨產業園區

記者注意到,《規劃》提到,全力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依托大灣區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圍繞服務綠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主題研發產品,研究推進碳期貨品種上市,逐步形成系列、多元的創新產品體系,打造國際市場的“廣州價格”,創建國際一流的期貨交易所。

此外,圍繞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聚集上下游相關企業和周邊服務商,帶動商品進出口,在南沙區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打造集商務辦公、數據處理、災難備份、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會議培訓于一體的期貨產業園區。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引導企業建設商品期貨交割庫,延伸期貨產業鏈條。

此外,積極引進境外實體企業、金融機構參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產品交易,優化市場參與者結構,增加機構投資者比重。積極探索境外投資者參與廣州期貨市場的路徑,在現有監管框架和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拓寬廣州期貨市場參與機構范圍,積極引入境外市場參與者。探索與境外有影響力的期貨交易所開展跨境合作,擴大“廣州價格”影響力。積極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進一步打通本外幣、境內外、在岸離岸市場的對接合作路徑,拓寬資金跨境流通渠道,完善市場跨境交易機制。(王楚涵)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