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8月1日起施行!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發布

2022-06-30 10:17:32來源:城市金融報  

6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下稱《規定》),明確用戶賬號不得有假冒新聞媒體名稱等8種情形,還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信息內容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管理制度,完善投訴舉報受理、處置、反饋等機制,建立健全互聯網用戶賬號信用管理體系等。《規定》將于8月1日起施行。

近年來,各類互聯網信息服務迅速發展,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體現用戶個性特征,方便在線交流,成為億萬網民展示自我的重要載體。但同時,通過注冊、使用賬號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實施網絡暴力等行為時有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出臺《規定》,旨在加強對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的管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發展

互聯網用戶賬號是用戶網絡身份的標識。當下,各個互聯網網站平臺上的用戶賬號數量數以十億計。海量用戶賬號是網絡繁榮度的標志,也給網絡生態治理提出了高要求。

揆諸現實,不論是大量僵尸粉、營銷號和水軍噴子橫行網絡,還是前兩年媒體曝出的“‘假靳東’坑騙六旬老太”,都將許多黑產拋在了公眾面前。這些黑產,有的涉及電信網絡詐騙,有的涉及虛假營銷炒作,共同點是都牽涉到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由此可見,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既關乎網民權益的保護保障,也關乎網絡亂象的清理整治。對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作進一步的精細化管理,可謂應時而生,十分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跟2015年3月1日實施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信息管理規定》相比,此次的規定不光涉及用戶賬號注冊,還涉及使用、管理、注銷等各環節,幾乎是對互聯網用戶賬號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最終則是著眼于給互聯網用戶賬號加載“責任”與“權利”。這樣一來,用戶的個人信息泄露,平臺的失責在法律法規上得到進一步明晰;對于部分賬號躲在馬甲之下隨意引戰、網暴和造謠等亂象,相關責任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平臺也有義務對其予以清理。

本質上,健全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方面的法規,是指向營造清朗網絡生態的探索,也重申了正確合理安全用網的理念:每個網民都有其網絡權利,這些權利應得到足夠的保障;每個網民也都有其網絡義務,它需要人們恪守邊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作出應有貢獻。《規定》是規范互聯網用戶注冊、使用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管理賬號信息行為的需要,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公平公正和網民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維護網絡空間良好生態的需要。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