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當前最新:快手短劇暑期檔交出高分答卷:50+部精品短劇上線,22部播放量破億

2022-09-26 18:42:47來源:Bianews鞭牛士  

來源:烹小鮮

來源 | 烹小鮮

作者| 子路


(相關資料圖)

上周末,快手星芒短劇發布暑期檔數據戰報,“億級俱樂部”再添新成員。

本期“追劇一夏”暑期檔,快手站內詞條閱讀突破500億,共上線50+部精品短劇,其中22部實現播放量破億。

并涌現了《育兒大作戰》4.9億+、《如花如荼》4億+、《養敵為患》3.3億+、《胡同兒》《娘仨》3億+等爆款精品,在題材拓展、多樣商業化、全網營銷玩法等維度實現新的突破。

今年是全平臺短劇檔期化的第一年,同臺競技賽馬場,快手牢牢守住前身位,并且為行業帶來了短劇產品升級的示范效應。

今年也是快手短劇暑期檔第二年,始終致力于帶動行業前進的快手短劇,今年給出了哪些高分答卷?

古風加碼,高甜「躍質」

一方面,是面向用戶基本盤的高甜作品質量升級。

今年初,快手古風短劇《長公主在上》橫空出世,其氤氳氛圍感詮釋了與眾不同的高甜短劇,不僅在站內收獲3.6億+播放量,還實現了全網破圈,拉動快手短劇用戶增長。

一風起,萬云飛揚。

以短劇天花板、快手10.4億播放量《這個男主有點冷》為例,短劇行業崛起源頭,正是用戶對于快節奏、強刺激、碎片化作品的需求。可以認為,高甜短劇是行業基礎。

囿于成本,過往高甜作品主要以都市甜寵品類為主,對服化道、場景量要求更高的古風短劇產出量偏低。

《長公主在上》的成功,證明了古風短劇賽道的龐大潛在受眾,直接帶動大量同類作品跟進。但數量劇增不代表質量同頻,有其他平臺側工作人員告訴烹小鮮(pengxx01),“古風類已經多到,要告訴片方規劃好時間慢慢上新了。”

但細數今年暑期檔,快手星芒古風短劇表現格外優越,播放量TOP3里占了兩部。

不僅延續了頭部作品的用戶黏性,還一步步拓展、夯實站內古風賽道,快手短劇做對了什么?

第一:達人經濟,顏值先行

古風短劇看什么?一看顏值,二看氛圍。

顏值層面,快手短劇暑期檔做了同一水準線之上的大升級,跑出來的這幾部劇里,每一對男女主都達到了“賞心悅目”的高顏值標準。

并且,快手已形成以頭部達人為風向標的古風經濟。如《如花如荼》女主“一只璐”李璐璐、《養敵為患》男主李菲、《萬刃閣少女》主演楊馥羽、圣微等,皆為古風圈知名達人,自帶受眾群。

第二:制作在線,質感升級

制作層面,這幾部短劇的服化道、鏡頭美感等也進階到長劇水準。

以女主為例,《萬刃閣少女》故事偏重二次元,特意為女主設計了具備漫畫特征的花苞頭,服裝強調窄腰、大袖;《門主》女主設定為武功高強的刺客掌門,其服裝更多偏向黑色調,也更加利落。

相比往期作品,鏡頭剪接也更加流暢。《如花如荼》結合豎屏表現形式,著重強調男女主的特寫鏡頭,極限推拉氛圍感十足。

《養敵為患》的“養成系”設定,也通過小演員到大演員的同一鏡頭剪輯完成調轉,兼顧故事性與畫面美感,可見功力。

從成品來看,快手短劇暑期檔古風賽道質量升級十分明顯,在保證短劇快節奏爽感的同時,顏值、美感等幾可與古偶比肩。

自此,快手古風與都市甜寵品類一起,共同豐富了短劇行業的“奠基之石”高甜賽道。這批高質量作品的出現,表現了快手短劇始終探索躍質進階的決心。

題材拓展,無限可能

古風賽道躍質升級是快手短劇的縱向深耕,另一方面,是其穩步前進的多題材橫向開拓。

數據戰報已經展現出一些新變化,相比往期由高甜短劇牢占鰲頭的播放量榜單,今年暑期檔榜首由“家庭共情”賽道短劇《育兒大作戰》以4.9億+播放量拿下,且數據還在上升中。

除此之外,《胡同兒》《娘仨》《也是婆婆也是媽》《仁心》《端不平的那碗水》等現實題材作品成績同樣喜人。

自今年初至今,快手短劇“家庭共情”賽道聲勢漸成。由冬漫社制作的《女人的覺醒》《再婚》兩部劇分別拿下6.1億+、9.5億+播放量,暑期檔高位作品《育兒大作戰》《娘仨》也出自其手。

這類短劇常以婚戀、孕育、養老等家庭生活細節入手,勾勒出與用戶呼吸相關的落地故事,擊中30+女性用戶共情,反響頗佳。

《胡同兒》同樣講述家庭故事,但細分品類又有些不同。這部劇更像是“失傳已久”的京味兒情景喜劇,從一對北京小情侶講起,串聯起當代年輕人在婚戀中可能會遭遇的種種問題,婚房怎么買?彩禮怎么算?懷孕影響工作怎么辦?兩個人其實代表了一代人。

快手短劇運營負責人于軻曾在采訪中表示,“時代旋律”同樣是快手短劇接下來的發展重點,《胡同兒》就是這樣的作品。

《胡同兒》對白

除此之外,《仁心》同樣值得一提。

這是全行業第一部聚焦醫生職業的短劇,由創壹科技制作、慧慧周主演,用周醫生的職業經歷勾連多個醫患故事。劇情尖銳不失溫和,關注到孕婦產后漏尿、阿爾茲海默癥老人、失孤家庭等等,強力剖開社會現實,故事雖短,情感卻濃。

尤其劇情最后,曾經怨恨父親放棄救治母親的周醫生,終于在新一輪抗疫之戰面前理解了父親。十七年前后兩場大疫,不僅勾連起兩代周醫生的命運與抉擇,也扎扎實實切中了當下的社會共情。

觀眾評論,“用心拍的作品,就是不一樣。”

高甜古風、家庭共情、時代旋律、職業現實,還有正在成長中的民俗懸疑、魔幻童話等等新品類,快手短劇始終跋涉在開拓新題材的路上。

開辟一條新賽道,就能容納更多創作者、輸出更多好作品。快手短劇造血力,未來無限可能。

快手,短劇行業開拓者

短劇是當下影視行業中最接近商業的類別,而快手的優質作品打底、題材橫向拓展,為短劇商業化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合作方式。

以暑期檔為例,《育兒大作戰》與唯品會攜手深度合作,增設“艾青專賣場”;《胡同兒》拿到捷達汽車的貼片廣告;《六月的青春》與“天貓超市×護舒寶”聯動;

上汽大眾攜手快手星芒、開心麻花,定制短劇《新星駕到》;《如花如荼》與磁力制造合作,產出了一系列與劇情相關的周邊產品……

達人直播帶貨數據也有了相應突破,《如花如荼》女主角“一只璐”李璐璐在短劇播出期間,直播間總銷售額刷新紀錄、突破1080萬+,全場總場觀數900萬+,總訂單量20萬+。

于軻告訴烹小鮮(pengxx01),“分賬不是快手短劇為創作者提供的最終盈利目標,品牌合作、直播帶貨等更多變現模式,更能拓寬短劇自上至下的生命周期。”

從目前來看,已經有越來越多創作者獲得了利好反饋。

同樣,快手短劇的質量升級與題材拓寬帶動了更多用戶增量。截止2022年7月底“快手光合大會”,快手短劇日活用戶已達2.6億,超過50%的快手短劇日活躍用戶日均觀看10集以上短劇。

其對于現實題材的關注、主動承擔起揭示社會共情的責任感,也獲得了包括新華社、央視網等在內的主流媒體認可。

截至目前,快手短劇已打通“內容+流量+變現”全鏈路模型,內外循環發展利好。不斷拓寬、升級內容,正是夯實模型基底的必由之路。

短劇發展第四年,行業熱鬧如繁花著錦。年初我們仍在討論“短劇同質化”,短短半年,快手短劇已經率先走出題材多樣化道路,一樹花開多枝。整體來看,快手對短劇行業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

快手短劇是最早的入局者,也是始終走在前列的開拓者,這份精神值得肯定。

短劇行業未來發展如何?也許,快手將最先覓得答案。

注:全文圖源網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