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王寧4年虧16億,投資人苦等Keep上市套現?

2023-07-10 17:49:43來源:Bianews鞭牛士  

2022年4月,臺灣藝人劉畊宏憑《本草綱目》毽子操紅遍大江南北,掀起全民居家健身風潮。劉畊宏本人也不斷地刷新著漲粉記錄,短短一月時間漲粉6000萬,成為現象級的健身博主。

線上健身賽道再度熱了起來,Keep卻十分尷尬。

按照Keep的商業邏輯,專業健身內容是核心,它希望用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成為訂閱會員、購買健身用品以及相關服務,從而實現收益。然而,劉畊宏的爆紅也拷問著Keep:健身IP鞏固的內容護城河是否牢固。


(資料圖片)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Keep的資本故事還有吸引力嗎?6月30日,Keep發布公告啟動招股,預計于2023年7月12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2年,Keep共計虧損凈額約為16億元

此前keep多次傳出IPO消息,但由于種種原因擱置了。如今,隨著劉畊宏男孩女孩們逐漸回到線下健身房,居家健身紅利早已褪去,加上國內健身賽道競爭加劇,keep顯然錯過了最佳上市日期。

在盈利和投資方壓力下,Keep只能硬著頭皮上市。

01.三闖港交所,Keep急了

這已是keep第三次沖擊IPO。2022年2月25和9月6日,Keep先后向港交所遞表,但均未成功通過聆訊。直至今年3月提交的申請書順利通過,Keep上市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短短一年多時間內遞表三次,可見Keep上市心切。

這期間,在線健身風口來了又去,Keep卻沒能給投資者一個盈利預期。2020年,疫情蔓延導致居家健身受到追捧,Keep等平臺迎來了一波增長。當年第二季度月活用戶數同比激增1000萬,達到3325萬,增幅高達48%。

疫情特殊環境加強了健康、健身概念對于用戶心智的滲透,Keep再次站上風口。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的健身人群為3.03億,預期到2026年將達到4.2億,年輕一代對于健身開支越來越多。

不過,Keep的發展方式還是老一套:融資、燒錢換用戶、快速沖刺上市。

2020年5月,Keep從五源資本、GGV、騰訊、BAI資本等VC手里拿到了8000萬美元。僅半年后,Keep再獲3.55億美元的F輪融資,對應估值超20億美元。

圖|Keep的融資歷程

一位體育圈媒介告訴鳳凰網科技,Keep在F輪融資后加大了廣告投放。除了體育賽事和品牌活動外,熱門綜藝、頭部直播間成為重點合作對象。2021年,更是簽下當紅藝人易烊千璽做自己代言人。

瘋狂地營銷擴大規模,顯然是為了上市做鋪墊。招股書顯示,2020 至 2022 年keep營收為11.07億元、16.2億元、22.12億元,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6.9%、46.3%和36.6%。

近三年來Keep營收一直在增長,但營收增速持續下降,而且收入增加并沒有彌補巨額虧損,直到2022年虧損才有所收窄。數據顯示,2020至2022年,keep同期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

結合此前的融資金額,這樣的燒錢速度實在驚人。

重回風口的Keep,沒能順利抓住機遇順利扭虧,也錯過了最佳上市窗口期。陪跑多年的投資人耐心也已不多了。

“企業要有自我造血能力,現在拿錢不容易了。”一位二級投資人向我們表示,如今市場變得越來越務實,相比以往大家愿意燒錢去投商業化漫長的項目,現在更關心盈利能力。

02. 紅利退潮后裸泳激進商業化投訴不斷

如今通過聆訊,Keep創始人王寧看似松了口氣,能夠勉強給投資人交差。但問題是,上市后keep就能經住市場考驗嗎?

6月13日,“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收到退市通知。這家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迎來大幅增長,并順利上市,卻在連續虧損后資金鏈斷裂,最后關停倒閉。有業內人指出,每日優鮮讓背后投資機構面臨巨額損失。

相比之下,生鮮電商 ,Keep海外對標樣本臺Peloton或許更有警示性。美國互聯網健身平臺Peloton曾踩著“居家”風口上市,巔峰時期市值高至500億美元,是Keep25倍體量。

然而,面對驟然消失的紅利,Peloton它沒有做好發展規劃,導致市值暴跌,甚至淪落到“賣身”的地步。這也引起了外界對于Keep的擔憂。

隨著疫情的逐漸消失,不少用戶回歸線下健身房,Keep平均月活用戶增幅驟然下跌,2021年平均月活躍用戶增幅還是16%,到2022年已經跌到了6%了。而挑戰遠不止如此。

圖|劉畊宏抖音直播健身

特殊時期興起于抖音的劉畊宏直播健身,已經撕開了keep作為健身平臺的裂痕,這有可能成為Keep的致命傷。

依據Keep的商業邏輯,優質的健身IP和內容可以吸引用戶,涵蓋“吃穿用練”的健身產品能提升用戶的體驗;智能硬件產品可以促進用戶對內容的消費,進而反哺線上內容,提升用戶粘性。線下Keepland能補足居家健身外的場景,這樣一個完整的健身生態就形成了。

圖|Keep招股書展示的健身內容生態

一言蔽之,Keep所有的商業落地都要建立在內容生態上。

可是,Keep難以壟斷優質的健身內容。它強調的專業健身內容以及個性化健身訓練,無論是線上線下都容易找到替代品。

健身于穿衣打扮、吃喝玩樂不同,它不是強需求,更需要自律性和耐心。對于業務的健身小白而言,他們更愿意在小紅書、抖音尋找同類內容,分享自己的健身動態;專業的健身愛好者更不會天天對著視頻跟練,他們傾向于線下健身房進行鍛煉。

它盯上的智能硬件、健身視頻和線下健身平臺等領域,目前都是紅海。智能硬件方面,keep的對手是蘋果、小米等廠商,無論是研發、系統和品牌剩聲量都不占優勢;食品、服飾等賽道,也已遍布耐克、安踏、湯成倍健等巨頭。

“以前只能在家,現在健身房、抖音短視頻都可以練,沒必要再打開Keep App。”有資深健身者如此說道。

用戶粘性不高也反映在招股書里。數據顯示,月會員留存率從2020年的73.3%下降至2022年的65.3%。而2022 年,Keep 平臺的會員滲透率為 10%,僅比前一年提升了 0.5%。

在Keep創始人王寧眼里,Keep目前是成為一個體育品牌,它使用通過品牌來打造自己的健身生態系統,盡可能拓展服務場景。只是,王寧可能高估了品牌的壁壘。

另一方面,Keep激進的營銷和商業化動作也在損害著品牌力。2020年6月,Keep因運動文胸、頭巾等產品使用說明不符合標準,涉嫌虛假宣傳,被江蘇省消保委約談整改;2022年1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代餐產品測試結果顯示,Keep代餐奶昔多項指標不合格。

今年年初走紅的獎牌事件,更是引發了消費者對于Keep的信任危機。原意是打激烈用戶打卡跑步的運動,由于平臺隱形服務條款和大肆音效,最后形成了一條販賣獎牌、代跑的灰產。

圖|用戶投訴Keep

黑貓平臺上,關于Kepp獎牌的投訴有6243條,大多是報名參加不了服務,獎牌無法領、平臺也不予退款等。

福州的一位Keep用戶告訴我們,自己由于下雨未能參加獎牌跑步活動,致電客服對方卻拒絕退款。“沒有獎牌可以,退款也被拒絕了,對方還告訴我已經在條款勾選”。該用戶表示,Keep不退款條例隱藏在頁面文字中,未有明顯提示,涉嫌誤導消費者。

03.投資人或排隊等退出

當下,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存量時代,用戶增速逐步放緩。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規模10.67億,同步增長3.39%,普及率達到75.6%。這其中,電商、游戲等領域開始出現用戶紅利消退的趨勢。

Keep雖是國內運動健身平臺頭部企業,護城河卻不強。在用戶獲取上,還處于燒錢買量的階段,尚未看到扭虧的可能性。

不過,在平臺流量爭奪加劇、用戶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無論二級市場行情如何,keep也要硬著頭皮上市。因為再不上市,可能真的來不及了。

Keep招股書顯示,除了實控人王寧有6個月禁售期,其他上市前投資者和股東沒有任何禁售期要求。這意味著keep上市首日,軟銀、騰訊投資等就可以套現。

圖|Keep招股書

那么,兩周之后的上市日,投資者們會如何投票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