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兩年流失兩名核心技術人員 光云科技的阿里依賴癥何時能消

2022-02-21 08:31:38來源:大眾證券報   

年初至今,“數字經濟”火遍全球。在長三角資本市場,已經誕生一批優秀的涉及數字經濟領域的上市公司,位于浙江杭州的光云科技(688365)正是其中之一。不過,登陸科創板將滿兩年之際,光云科技的股價卻從最高時79.59元/股一路下跌至2月18日收盤時的12.43元/股,接近10.8元/股的上市發行價。與此同時,市場上有關光云科技的最近一份研報仍停留在2021年4月14日。

究竟是何原因,讓頭頂A股“電商SaaS第一股”光環的光云科技上市不久即“失寵”?

兩年流失兩名核心技術人員

Software as a service(以下簡稱“SaaS”),意為軟件即服務,是一種創新軟件應用模式。在SaaS出現之前,傳統軟件需要一次性支付所有費用,有的甚至需要構建復雜的服務器。而SaaS只需擁有網絡,即可直接使用。更重要的是,SaaS通常采用年費模式,對小微客戶非常有吸引力。

光云科技創立之初,便將目光鎖定在做電商軟件服務商,歷經近十年發展后,公司決意擁抱資本市場。2020年4月,光云科技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頭頂“電商SaaS第一股”光環登陸科創板。

從招股書中有關研發的表述看,光云科技的確科創屬性十足。公司表示已經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對電商和IT行業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快速改善產品功能、提升客戶體驗,為現有產品的運行升級提供了技術保障,也為未來產品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然而,就在上市將滿兩年之際,光云科技核心技術人員卻接連離職。2月15日,光云科技發布公告稱,主要參與營銷工具和APaaS業務框架研發的資深經理周杰已于近日離職。根據資料,周杰此前主要負責光云科技超級店長相關業務。離職時,周杰仍持有尚未行權的20000股2021年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但根據股權激勵計劃的相關規定,這部分限制性股票將不得歸屬并作廢失效。

是何原因,令周杰寧愿放棄激勵計劃的行權也要離開?光云科技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而已在光云科技工作近8年的周杰并非第一個選擇離開的核心技術人員。早在2020年2月,擔任公司NLP算法專家的王震同樣選擇在年報公布前離職。彼時給出的理由同樣是“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而對于上述兩名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是否會對公司相關業務產生影響,光云科技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不僅是核心技術人員出走。2021年11月,同樣持有尚未行權的2021年限制性股票的光云科技原副總經理章懂歷也辭職離開。根據招股書中的信息,章懂歷曾擔任光云科技的銷售總監。

營銷VS研發:都想要卻“厚此薄彼”

核心技術人員的出走對以產品力為重的光云科技業績影響究竟幾何,尚無法判斷。而眼下,公司又要面臨增收不增利,甚至虧損的難題。

根據光云科技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看,預計2021年最大虧損約為6600萬元。公司對預虧原因解釋為“公司加大了營銷渠道建設和產品研發投入”。這已經不是光云科技第一次使用該理由,2020年年報中,其用“報告期內大商家SaaS產品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增長較多”解釋了當期扣非凈利潤為何同比下滑38.11%。

數據顯示,光云科技確實是研發、營銷雙管齊下。公司研發支出已從2018年的8472.98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1.07億元,該數據2021年上半年達到了7166.29萬元。銷售費用的增幅則更為顯著,截至2021年6月底,這一數字已從2019年半年報的3531.57萬元增長至8857.28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92.25%的高速增長。

為何如此重視研發和營銷?光云科技表示“2021年仍處于公司的戰略投入期”。而根據相關公告披露的信息,研發和銷售費用主要“貢獻”給了“快麥ERP”“深繪智能”“有成系列”等服務中大型商家、企業級客戶的業務。

以“快麥ERP”為例,2020年半年報和2020年年報中相關銷售收入增幅分別高達355.98%、203.94%。不過,2021年半年報顯示,該數據增幅突然降至86.56%,首次低于當期銷售費用的增幅。

根據光云科技招股書中披露的信息,中大型商家SaaS業務付費滲透率已經接近100%,那么,銷售費用增幅領先于銷售收入增幅,是否意味著相關業務已經迎來增長瓶頸?對此,記者撥通了光云科技證券部的電話,工作人員回復:“相關業務正在穩定推進中。”

另外,對于記者提出的“快麥ERP”續費率究竟如何,目前是否存在續費率不佳,銷售費用主要被用于開拓新客戶,沒有被最大化利用的問題,對方表示:“續費率數據不便透露。鑒于SaaS行業前期投入較高,后期持續產出的行業規律,隨著公司產品不斷成熟,相應投入產生的效益將逐期兌現,目前即定義‘沒有被最大利用’太過片面。”

重營銷是否換來足夠的回報尚需驗證,光云科技常掛嘴邊的研發層面,也有新情況出現。雖然研發支出持續攀升,研發人員數量也在2021年6月底突破了500人,但從研發人員數量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和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兩項數據來看,均呈現下降態勢——2019年至2021年6月底,前者數據從32.31%降至25.37%,后者則從25.99萬元降至21.49萬元。僅從平均薪酬數據看,與光云科技在財報中“公司為吸引人才,提高薪酬”的表述存在沖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光云科技研發人員數量占比下滑的同時,其銷售人員的數量卻在激增。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的銷售人員由上期的426人猛增至1045人,增幅超過100%。

從業績預告中的表述看,光云科技應當是把研發和營銷擺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從數據上看,公司對營銷的重視程度似乎要更高些。

而對于記者有關公司是否重營銷輕研發的提問,前述工作人員解釋:“2021年10月開始,公司在長沙建立研發中心,長沙整體用人成本較杭州低,這一因素拉低了公司整體研發人員平均薪酬,不存在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

阿里依賴癥幾時能消?

另一方面,即使增收不增利、業績預虧也依然要研發、營銷雙管齊下,這反映出的或許是光云科技對業務構成的“擔憂”。

創立光云科技之前,公司實控人譚光華曾在阿里就職。彼時,恰逢阿里開放自身的服務市場,允許接口接入,譚光華索性辭去工作,投入到SaaS開發中。光云科技順利成為第一批阿里電商SaaS。憑借對阿里的理解,譚光華率領光云科技迅速成為電商SaaS的龍頭,旗下“超級店長”多年來在阿里相關類目付費軟件中排名第一。而在光云科技登陸A股后,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順勢成為光云科技的十大股東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光云科技的辦公地址與阿里園區直線距離僅相隔不到2公里。

然而,光云科技在借助阿里崛起后,卻始終無法跳出這個圈子。光云科技目前覆蓋范圍包括淘寶、天貓、京東、蘇寧等主要綜合電商平臺及1688、速賣通、拼多多、餓了么、蘑菇街、Lazada這些細分行業的龍頭電商。其中,不乏阿里系的身影。

從光云科技招股書看,SaaS產品收入大部分來源于淘寶、天貓,而在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的收入規模不大。不過,光云科技或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阿里可能存在的風險,多平臺戰略被推至臺前。

但是,根據招股書中2019年前三季度的數據,收入結構改善效果不大。在當期SaaS產品收入占比中,淘寶、天貓平臺高達82.42%。而在上市后,相關數據并未在財報中公布。不過,光云科技卻經常在財報中提及“快遞助手”業務在拼多多平臺上的收入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49.99%,2021年上半年增幅提高到52.86%。

根據招股書信息,“快遞助手”是光云科技多平臺戰略的代表產品,2019年前三季度,其在拼多多平臺上錄得收入1300.97萬元。不過,對于記者關于“快遞助手”拼多多平臺目前收入情況的追問,工作人員并未給予答復,而對于目前各平臺收入分布占比情況,工作人員表示:“不便透露。”(徐海峰 陳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