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重要性凸顯 小微企業“知產”如何變“資產”

2022-03-11 08:17:24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科技型企業的數量日益增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但調查發現,盡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業務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但其潛力尚未充分挖掘。業務辦理過程中,銀行都面臨哪些挑戰?要解決這些問題,銀行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銀行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路徑,亦是監管鼓勵的方向。

近日,在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召開的“2021年上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十大典型案例”發布會上,上海農商銀行“地理標志”質押賦能鄉村振興融資業務經市知識產權局、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保監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多方評定,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入選“十大典型案例”。據了解,這也是上海地區落地的首筆“地理標志”賦能商標質押融資貸款。

“地理標志”質押賦能鄉村振興

2021年10月中旬,上海浦東新區惠南鎮的上海新鳳蜜露果蔬專業合作社憑借“地理標志”——“南匯水蜜桃”的無形價值,獲得了上海農商銀行發放的百萬級商標質押融資貸款。

據了解,“南匯水蜜桃”于2005年獲批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0年“南匯水蜜桃”地理標志產品產值達到3.7億元以上,品牌價值達12.49億元。然而,“地理標志”不同于一般商標,其權屬基本為研究所、協會等特殊法人,通常貸款需求不多,真正需要融資的中小微合作社或者該農業協會內成員自有農產品商標價值又較為有限。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為此,上海農商銀行采用以“地理標志”賦能合作社自有商標價值的方式,將“南匯水蜜桃”品牌價值賦能至自有商標有權使用人處,以某合作社自有注冊商標完成質押登記后,為企業發放了貸款。這樣既發揮了“地理標志”的品牌價值,也避免了其權屬人不能質押、無需質押的問題。

談及該業務,上海農商行相關人士表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本質是企業融資,知識產權質押只是作為該筆融資業務的擔保方式。但由于知識產權本身有著無形、價值較難認定、交易市場局限等特點,可變現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傳統信貸采取這類擔保方式并不多。

“對于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來說,不動產抵押物的缺失是其融資可獲得性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小企業資產結構中70%左右是存貨、應收賬款、設備和知識產權等動產,但80%左右的擔保貸款抵押物仍依賴于不動產,使得動產資源成為了“休眠資產”。讓動產資源“動”起來并轉化為擔保抵(質)押品是解決中小微企業“金融壓抑”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毛道維認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適用于那些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科技型企業,譬如企業沒有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資產、現金流和信用評級等條件,但是科技型企業的知識產權本身是有價值的。”

作為“上海市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盟”首批成員單位,在市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上海農商銀行近年來不斷深入挖掘知識產權價值,在業務體量上厚積薄發。2021年共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20筆,其中16筆專利質押貸款,4筆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累計質押金額逾6億元,著眼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著力發揮金融資本帶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作用,切實推動“知產變資產”。

四大難題待解

“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運營體系的日益構建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可行性大幅提升,逐步成為我國實體產業變遷所形成的、符合市場需要的必然產物。”上海農商行相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目前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是真正意義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無需第三方分擔風險;第二是知識產權質押+第三方分擔風險,風險分擔方式可以由中央財政、地方政府、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評估機構等主體或多個主體組合承擔;第三是基于知識產權增信的信用類融資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業務規模呈快速增長態勢,但其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在業務發展過程中,企業和銀行都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有四方面:知識產權估值難、費用貴;知識產權貸后處置難,其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緩釋作用難以發揮;風控難,加上技術快速更新替代等因素,導致部分知識產權市場價值不高,貶值速度較快,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缺失,增加了質押融資風險;業務辦理周期長,價值評估、擔保、授信等關鍵環節分別由評估機構、擔保公司和銀行負責,拉長了整個業務周期,增加企業融資時間成本。

毛道維建議,銀行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貸前管理,重點在于審核企業貸款的使用方向、金額和期限結構的合理性;熟知企業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技術組合的特征,以及用于質押的技術在該技術組合中的關系和地位,以判斷質押知識產權的真實價值;同時及時關注知識產權市場的交易信息等。

在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看來,除了銀行本身需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部門、制度和風險評估體系外,其他方面也需要配套支持。比如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和登記服務,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資產的處置流轉體系,從財政政策等方面給予引導支持,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險種。

對此,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相關人士建議,知識產權估值是核定授信額度的重要依據。目前商業銀行依賴第三方評估機構的估值結果,增加了融資成本和風險,銀行應加強行業研究,加快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的建設,逐步形成自身評估能力;另外,在制度和市場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可著力建設風險補償基金作為增信機制,建立科技激勵企業清單,幫助商業銀行降低融資風險,該業務模式在北京、深圳、浙江等地區已初具規模且便于推廣,可快速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 (郝亞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