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通行證+再貸款 十項重要舉措保貨運暢通產業循環

2022-04-19 08:16:33來源:北京商報  

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面對近期備受關注的物流堵塞問題,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會議并部署了十項重要舉措。從通行證的發放到金融支持,會議列出了諸多要求,例如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通過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領域的1000億元再貸款撬動1萬億元資金等內容。

足量發放全國統一通行證

自4月16日首張全國互認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在福建發放后,多地均已跟上了全國統一通行證發放的隊伍。例如4月17日,遼寧省對從事跨省份重點物資運輸的車輛啟用全國統一式樣的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同一天,“云南省疫情防控重點物資跨省運輸車輛通行證線上辦理系統”也正式啟用,可以實現通行證的線上申領、審核、發放、亮證、核驗及回收各項服務。

4月18日召開的會議再次提及,要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實行“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

公路交通承擔著全社會70%以上的貨運量和客運量,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但近些年,受疫情及防疫政策的影響,貨車司機人數已經出現了大幅的下滑。

4月18日,交通運輸部也出臺了十項舉措保障物流暢通,其中再次提及,堅決取締在高速公路主線或者服務區設置的防疫檢查點,防止關停問題反彈;核酸檢測結果全國互認通用,對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綠碼、體溫檢測正常的貨車司機,各地要直接放行,不允許再“層層加碼”;加快推廣使用統一互認的通行證等內容。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周志成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目前物流不暢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節點擁堵問題,例如高速公路出口查驗較慢、排隊等待時間過長等,需要各地在擁堵比較嚴重的出口附近設置停靠站進行疏導。隨著全國高速公路出口和服務區的逐步開放,全國通行證的發放,情況應該會有所好轉。

再貸款撬動1萬億元資金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穩定,關鍵點不只在通行證。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同時提到,要逐個攻關解決重點地區突出問題。要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通過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領域的1000億元再貸款撬動1萬億元資金,建立汽車、集成電路、消費電子、裝備制造、農用物資、食品、醫藥等重點產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

此次提及的金融支持有了一定的新意。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曾對2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有所提及,據介紹,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支持企業范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

該工具適用的銀行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額度為2000億元,利率1.75%,采取“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貸款后,人民銀行對符合要求的貸款期限6個月及以上的科技企業貸款,按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

而用于交通物流領域的1000億元再貸款則為首次提出。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再貸款是指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錢,再由商業銀行貸給普通客戶的資金,這類資金專款專用,用以發揮杠桿的作用,帶動企業進行資金的盤活。比如沒有這1000億元的資金,1萬億元的資金可能也就趴在那里了,所以這1000億元的資金要發揮的就是盤活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4月1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其中在暢通物流,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要求發揮好民航應急貸款作用,加快科技創新再貸款落地,建立信貸、債券融資對接機制,支持貨運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循環。

但在徐洪才看來,比起金融支持,對于物流的疏堵,關鍵還是道路的暢通。因為在高速公路封閉的背景下,重要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貨車上了高速下不來,貨也卸不下來。因此重要的就是防疫政策要靈活,不能太僵化。(楊月涵)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