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安徽民營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規模總量擴張 貢獻持續提升

2022-05-02 13:56:18來源: 安徽日報  

規模總量擴張,貢獻持續提升

每年三四月,是上市公司上一年業績的密集披露期。近期,我省多家民營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處于新興產業的數家企業,業績均表現不俗:科大訊飛去年營業收入超過183億元,同比增長40.61%;華米去年營收62.5億元,自有品牌出貨量增長近六成,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毛利潤;歐普康視去年營收12.95億元,同比增長48.74%;美亞光電去年營收18.13億元,同比增長21.18%。

民營上市公司的業績,折射出民營經濟的發展態勢。面對疫情和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等不利影響,我省采取諸多強有力的措施激發活力、紓困解難,民營經濟爬坡過坎、頂壓前行,規模總量進一步擴張。去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6萬億元,同比增長8.7%,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60.8%,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3.5%。

市場主體的數量和質量,是評價一個地方市場活力、營商環境和發展后勁的關鍵指標。召開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萬人大會,表彰優秀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出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5條”,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排查、整治妨礙民營經濟參與公平競爭等問題……有溫度、有力度的政策舉措,讓民營企業家倍感尊重、倍增信心,也促進著民營經濟領域市場主體持續提質擴量增效。去年全省民間投資增長7.3%,占全省投資的60.6%。截至去年底,全省個體工商戶達456.8萬戶,民營企業達179.2萬家;規上民營企業4.25萬家,占全省規上企業總數的92.1%;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8萬家,占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1.7%。

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民營經濟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主體作用愈發凸顯,貢獻進一步提升。去年,全省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7.1%,占全省規上工業的58.1%,對全省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7.5%;規上民營工業利潤增長14.6%,占全省規上工業利潤的60.4%。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3535.3億元,占全省51.1%。截至去年底,全省民營企業擁有馳名商標300個,占全省馳名商標總數的88%。

研發投入加大,創新能力增強

以腔鏡技術為代表的微創外科技術具有手術視野清晰、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應用廣泛,但目前我國微創腔鏡裝備的九成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占據。民營企業合肥德銘電子揭榜超高清內鏡功能供給系統攻關任務,開發首臺國產4K超高清智能微創裝備,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外先進水平。攻關產品已在省內外10余家醫院臨床應用,為微創手術裝備打破國外壟斷、降低使用成本、實現高質量診斷作出了貢獻。

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基因,也是我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源。對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敏感,是民營企業的突出優勢,這使得它們具有強烈的技術革新意識。隨著安徽經濟向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邁進,民營企業愈發重視創新能力建設,在技術研發上取得可喜成果。 2021年,全省民營企業研發經費支出450.8億元,占全省企業研發經費支出64.8%;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16982件,占全省的71.9%。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94%。

得益于創新能力的提升,蔚來汽車、科大訊飛、陽光電源、國軒高科等一批行業龍頭民企的行業話語權、標準制定權和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強。 2021年,我省民營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683項、行業標準201項、地方標準273項、團體標準268項,分別占全省的86%、82%、76%、70%。

對于占民營企業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而言,創新能力的提升,則體現在專精特新企業的蓬勃發展上。我省堅持抓大、育小、培優,按照 “雙創→高成長小微→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構建覆蓋中小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體系。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育3218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占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17.7%的數量,貢獻了近28%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涌現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9戶。

從行業龍頭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讓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更加充沛,發展動能愈發強勁。

多方紓困解難,前景無限廣闊

池州安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鋁基新材料的民營企業,其產品可在光伏、新能源汽車、醫療器械等多領域應用。不久前,省經信廳在走訪企業時,得知安安新材料的產品符合我省多家制造業企業的供應要求,于是牽線搭橋,幫助產需對接。在經信部門“撮合”下,安安新材料成功拓展市場,簽下數億元訂單。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體諒和懂得企業特別是企業家的不易,多給他們力量和信心。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各級黨委、政府采取真招實措優化營商環境,和廣大民營企業并肩面對挑戰,一同搶抓機遇。

省委、省政府《關于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明確要求,嚴禁利用優勢地位拖欠企業賬款。近年來,我省大力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自2018年12月以來累計清償拖欠賬款147.5億元,涉及民營企業中小企業2.9萬戶。因清欠成效明顯,國務院減負辦在減負工作簡報和減負政策宣傳周上介紹我省經驗。

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我省深化政銀合作,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專項行動,創新形成“專精特新貸”“技術改造貸”等特色金融產品。截至2021年底,10家合作銀行累計新發放貸款5400億元,服務企業23萬戶,其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932.93億元,較年初新增127.95億元,年化平均貸款利率3.9%,較年初下降0.65個百分點。

建設完善“皖企服務云”,提供高效、便捷的政策服務;發放“徽商服務卡”,對優秀民營企業法定代表人、優秀民營企業家給予購房、醫療、乘機等方面優待服務;推行頂格服務企業機制,對企業“好時不擾、難時出手”……持續改進服務、多方紓困解難,安徽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懈努力,必將推動民營經濟上臺階提水平,步入更加廣闊的天地。(記者 汪國梁)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