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擦亮“數字經濟看雨花”品牌 雨花臺區以數字賦能全域發展

2022-08-22 09:28:49來源:新華日報  

數字經濟是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作為南京這座“中國軟件名城”的核心承載區,雨花臺區軟件產業規模占全省五分之一。擦亮“數字經濟看雨花”的品牌,該區正以數字賦能全域發展,以城市“軟實力”,扛起發展“硬擔當”。

“我們要推動城市和產業雙向奔赴、加‘數’攀升,努力實現全區高端、產業高峰、治理高效、民生高地的發展目標。”雨花臺區委書記、中國(南京)軟件谷黨工委書記張連春表示,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將“打造新濱江、建設數字城”作為該區推動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的有效路徑,努力繪就現代化典范城市創新名區的美麗畫卷。

創新為幟,產業高原起高峰

6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雨花臺區因推動“雙創”政策落地等方面成效明顯而榜上有名。這是該區2018年以來第四次因“雙創”工作成效明顯獲國務院和省政府通報表彰。

“最年輕、最創新”正成為雨花臺區最響亮的名片。該區常住人口60余萬,軟件產業相關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蹚出了“因產聚人、以人興城”的發展路徑,創新創業則是實現“流量變現”的關鍵一環。

去年,雨花臺區新增市場主體6980戶,總數達3.66萬戶,同比增長39.35%。創新型科技企業是其中最活躍的“生長因子”。2021年新增“雙創”載體面積2.42萬平方米,新增在孵企業708家。目前全區集聚高新技術企業826家,其中“跑”出了52家獨角獸、培育獨角獸和瞪羚企業。

以“人才雁陣”托舉“產業矩陣”,加快從“產業高原”向“創新高峰”邁進。該區正實施產業戰略科學家、領軍企業家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現從“工程師集聚區”向“科學家集聚區”邁進,打造創業夢工廠。到“十四五”末,高新技術企業要突破1000家,擁有院士、國家重點人才等頂尖專家50人以上,軟件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

能級躍升,打造全域“數字城”

6月24日,榮耀軟件研發總部項目簽約落戶雨花臺區,南京榮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揭牌。這一總部項目不僅帶動一批生態圈項目落地,更提升了南京在移動終端、電子消費領域的產業能級。

南京從“軟件名城”邁步“數字名城”,雨花臺區擔當主力軍。2021年,該區集聚涉軟企業3492家,軟件業務收入達2500億元,占全市比重近40%,占全省比重約20%。

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雨花臺區提出,要以軟件谷為核心向全區拓展,推動東部片區軟件產業高速增長、西部片區新型都市工業加速成長,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全區覆蓋,建設“全省數字經濟創新中心”。

以產業布局“比翼齊飛”推動全域“高新”。該區瞄準量子信息、未來網絡等前沿領域進行布局,強化數字產業化引領力。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智慧醫療設備等產業,打造產業數字化“硬實力”。

日前,南京市出臺的《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萬億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集群。雨花臺區乘勢而上再攀登——“十四五”期間,軟件業務收入邁上4500億元臺階,建成中國軟件名園和江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

數字匯流,重塑主城“新濱江”

日前,秦淮新河入江口步行橋國際招標方案出爐,雨花臺區江豚廣場將和河西魚嘴公園連為一體,新的城市地標景觀呼之欲出。江豚蹴浪花、綠廊繞城郭的風景絕佳處,正迎來新一輪的價值“重估”。

面向江河交匯處,打開城市新空間。雨花臺區委區政府提出,要秉持面向未來的氣度胸懷,從“秦淮新河時代”走向“長江時代”,聚力打造“雨花新濱江”板塊,開拓產業升級、城市躍進的縱深空間。數字監管、科技護航的10公里美麗江岸線,正成為城市新跨越的主軸線。

“新濱江板塊占全區面積43.43%,擁有全區超過80%的未開發用地,規劃人口為54萬人,建設現代化濱江新主城,就是再造一個‘新雨花’。”板橋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負責人表示,要立足產業特色,打造數字智造標桿區,放大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輻射效應,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區。

從南京南站西瞰,軟件谷產業起峰巒,新濱江建設起宏圖。雨花臺區委提出,要落實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推動城市發展與空間拓展相互促進,長江文化與濱江生態相得益彰,不斷提升區域承載能級,在新發展格局中塑造競爭優勢、形成發展勝勢,努力讓雨花臺區的數字經濟、大美濱江在全市領先、全省爭先。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