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千億級寵物食品市場頻頻“翻車” 專家:安全監管力度相對薄弱

2022-10-26 08:16:29來源:江蘇經濟報  

“之前網上買的貓條,我家貓吃了以后開始拉肚子,即便是買了好幾次的店鋪,還是遇到了問題,寵物食品安全真是防不勝防!”揚州消費者徐真向記者抱怨。

近年來,我國寵物食品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據相關機構估算,當前國內寵物食品市場規模已達1300億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突破2417億人民幣,吸引了不少資本巨頭入局。然而,寵物食品卻在安全問題上頻頻“翻車”,有專家指出,“相對于人的食品安全,寵物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相對薄弱,特別很多國家標準都屬于推薦性質,不具備法律強制力,給了部分商家可乘之機。”對于很多寵物主人來說,寵物是他們的家人,絕不會容忍它們受到傷害。并且萬物有靈,無論是從人性出發,還是從法律出發,寵物食品質量安全都應得到更多關注和保障。

千億級的寵物食品市場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的眾多寵物食品公司實現了業績和股價的雙豐收。就披露的半年報業績來看,源飛寵物上半年營收5.48億元,實現凈利潤1.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45%、71.85%;中寵股份營收15.9億元,凈利潤0.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42%、4.88%;佩蒂股份營收8.46億元,同比增長18.93%;實現凈利潤0.9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93%、37.21%。此外,還有福貝寵物、乖寶寵物和天元寵物等一批寵物食品企業在籌備上市中。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未來三年寵物食品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階段,市場總規模將從目前的1337億人民幣,增長至2025年的2417億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1.8%。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國產品牌正在成長為寵物食品行業龍頭。過去以瑪氏、雀巢普瑞納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依托技術、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先發優勢,占據了極高的市場份額。近年來,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張,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開始涌現,并且借助電商網絡平臺逐步崛起,行業排名TOP10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7席,原本的行業龍頭瑪氏市場占比已不足12%。

巨大的市場規模還吸引了不少“圈外人”的眼光,9月19日,京東集團舉行京東寵物戰略升級發布會,正式啟動全新升級的BEST戰略,將依托長期構建的供應鏈、全渠道、開放生態和服務品控等核心優勢,全面發力進軍寵物市場,實現“十百億”的戰略目標。去年,朝云集團重磅打造寵物食品品牌“倔強嘴巴”,直指中高端寵物主糧市場。零食巨頭來伊份三年前就開始布局寵物賽道,今年8月,其附屬企業擬作為合伙人以0元受讓中寵股份持有的1000萬共青城金瑞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份額,合伙企業主要投資布局于寵物食品、用品、寵物連鎖零售等寵物產業相關領域的優質或高成長的企業。

盡管被外界視為前景廣闊的黃金賽道,但由于行業門檻較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絕大多數寵物食品企業不得不選擇薄利多銷的競爭策略,由此導致了多輪“價格戰”。佩蒂股份的管理層在財務報告中公開指出,國內寵物食品市場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盈利空間。在這種激烈競爭的行業氛圍下,多數企業自2020年開始毛利率便不斷下滑。為了“生存”,部分無良生產商開始在品質上動手腳,這也是近年來寵物食品頻繁“翻車”的深層原因之一。

舌尖上的安全成焦點

“吃了一年貓糧,導致我家貓腎功能出問題”“剛買回來的狗糧大片結塊,里面甚至夾雜了不少塑料碎片”“網購的寵物火腿腸變質發霉”……記者登錄黑貓投訴平臺查詢,寵物食品安全相關的投訴問題多達703條。今年上半年,全國消協受理寵物類投訴6617件,同比增長約89.17%,其中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就是寵物食品安全問題。OMP寵物醫院的寵物醫生告訴記者,上個月他們的“病人”里,因為食品問題生病的占4成左右,并且相對自然生病的寵物更難醫治,有幾只貓送來時,他們也無能為力。帶著寵物來復查的梁女士告訴記者,她為了讓愛貓吃好一點,花了570元購買了幾袋進口貓糧和小零食,但是小貓吃后出現了不吃不喝、無精打采的癥狀,醫生檢查后認為是貓糧導致的腎毒性損傷。此外,不少消費者表示,在為自家的“毛孩子”購買食品時很難抉擇與甄別,東西能不能吃、好不好吃,寵物又無法告知自己,只能多留意。“在買貓條時我經常有些擔心,同樣牌子的貓條,在不同店鋪的價格差異極大,總感覺里面有些道道,”宿遷消費者魏顯歡告訴記者:“為了防止出事情,我一般都是看網上的攻略,然后挑最貴的買!”

相比于普通消費者,在南京虎踞南路經營寵物用品的店主陳飛飛更為焦慮,他遇到過兩次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是供應商送來的寵物食品臨近過期,另一次是貓條發臭。“我們出來開店是要對消費者負責的,還好兩次都被我發現了,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陳飛飛告訴記者,在經歷了兩次危機后,他加強了對供應商的把控,會詳細了解一下供應商在業內的風評和代理產品在線下門店的反饋,并且第一次合作只會訂購少量產品。經營貓咖的劉先生表示,除了品質問題外,很多寵物食品說明書也不夠詳細,不同的寵物體制不一樣,適合吃的食品也不一樣,他們常年和小動物打交道,有時候都容易踩雷,更何況一般消費者。對于問題食品,很多消費者還面臨維權難的問題。愛狗人士潘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說:“購買的寵物食品出現問題時,客服都是百般推脫,只會讓我從寵物身上找問題,更有甚者說我不會養狗,簡直火大。”梁女士也曾將醫院診斷證明和相關單據發給客服,但對方始終拖著不辦,不是說在走流程,就是要求梁女士補充材料,可當她提交后,客服干脆消失不見,到現在都沒有回復。

業內呼吁盡快制訂完善標準

面對良莠不齊的寵物食品市場,消費者呼吁建立健全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的呼聲日漸高漲。徐真表示,市面上的寵物食品又多又雜,來源復雜且質量難以保障,僅靠消費者自己分辨,肯定是力不從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強化監管。此前舉辦的中國首屆寵物食品安全創新發展論壇上,某寵物行業協會會長安中平就曾表示,由于國內寵物市場高速發展,優質的寵物食品供應鏈成了稀缺資源,導致很多不負責任的企業也混入其中,出現了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等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亂象,現在需要從業者共創行業好的生態發展環境。法律專家孟強認為,治理寵物食品亂象,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寵物食品的監管,寵物食品行業也要強化自治,通過制訂寵物食品安全標準,進而提升國產寵物食品的質量、口碑和市場份額。有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對于寵物食品的檢驗標準主要參考國外,而且很多國家標準都屬于推薦性標準,缺乏法律強制力,所以應當建立更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形成具有強制力的行業標準。

據了解,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制訂寵物食品相關的法律法規,直到2018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20號文件,首次制定了《寵物飼料管理辦法》《寵物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和《寵物飼料衛生規定》等一系列文件,才填補上寵物食品企業生產和監督管理方面的空白。其中,《寵物飼料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寵物飼料生產企業需對產品進行質檢,并如實記錄相關信息。此外,相關文件還規定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抽查寵物飼料產品。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涉及寵物食品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有8項,目前仍有3項還在研討中,已發布執行的僅有5項。特別近年來行業快速發展,相關標準的完善和實施愈發迫切,針對相關文件中規定寵物食品標準為飼料級,部分企業早已提出標準應當向人類寵物食品靠攏。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建立寵物食品標準體系,既為監管部門提供監管依據,也能為企業劃定生產經營紅線。業內人士也表示,建立更嚴格的標準對企業也是一種保護,只有產品更安全,才能讓消費者放心,進而帶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