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科創板做市機制今日正式開啟 “試驗田”功效被進一步發揮

2022-10-31 08:28:24來源:江蘇經濟報   

經證監會批準,10月31日,首批科創板做市商將正式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作為配套措施之一,上交所與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布《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科創板引入做市機制,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由訂單驅動向報價驅動的一次重大轉變,有利于多維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值得關注的是,首批被科創板做市商納入標的池的42只股票中,有9只股票來自江蘇,占比接近五分之一,再度表明江蘇企業在科創板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獲得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也展現出江蘇經濟較高的“科技”成色。

“試驗田”功效被進一步發揮

根據上交所官網公布的名單,共有14家做市商發布了50個做市交易股票公告,合計涉及42只科創板股票,其中不乏時代電氣、中國通號、中無人機、納微科技等硬科技龍頭企業。此外,42只科創股中22家為科創50成分股,市值權重占比達到67%。眾所周知,科創50成分股一直被譽為科創板“壓艙石”的存在,入選其中的股票業績基本穩定向好。例如納微科技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83.9%;中國通號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6.01億元,同比增長7.97%;杭可科技實現歸母凈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59.51%。

從時間軸來看,從首批科創板做市商資格出爐,到科創板做市商交易制度推出,僅用了一個半月時間。9月15日,首批8家券商的科創板做市商資格出爐,分別為申萬宏源、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10月13日,證監會批復第二批券商科創板做市商資格,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興業證券、東吳證券、浙商證券共6家獲得資格。緊接著,10月15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上線已準備就緒。

10月29日上午,上交所又組織了14家做市商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通關測試,對選擇的50只股票進行了全鏈條業務測試,作為科創板做市業務正式上線前最后一次全方位測試。競價交易測試從9∶15分開始,到11∶30分結束,包含兩次集合競價(開盤、收盤),以及兩個交易時段,模擬了生產環境交易的全流程。有參與測試的做市商透露,演練和測試的情況非常順利,結果也完美符合預期,測試涉及柜臺、風控、交易監管等多個系統。

上交所此前曾表示,此次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是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的重要舉措,對于科創板市場建設而言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動性、釋放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韌性;對于投資者而言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對于深化改革而言是全面推動科創板高質量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又一有益實踐。后續將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指導下,持續做好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各項保障工作,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完善相關配套機制,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蘇企繼續發揮領跑作用

據本報記者統計,首批被科創板做市商納入標的池的42只股票中,有9家企業來自江蘇,分別是天合光能、藥康生物、諾維贊、瑞可達、納微科技、金宏氣體、福立旺、明志科技和天奈科技,涉及醫藥、電子、機電和新能源等多個熱門行業。其中,蘇州企業數量最多,達到5家,占比超過一半;其次是南京,有兩家生物醫藥企業;此外,常州和鎮江各有一家。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常州的天合光能以1484.58億元市值,在42只股票里位列第三,僅次于1717億元的晶科能源和1690.38億元的中芯國際,中信證券和浙商證券兩家做市商都將目光投向了天合光能。

自科創板開市三年來,江蘇“軍團”數量超過89家,穩居全國第一,占比接近兩成;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市值合計也超過1萬億人民幣,占比約18%。專家表示,借助于科創板,江蘇一批關鍵技術攻關者,在多個“硬科技”領域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深度融合,促進多項技術創新取得突破。東吳證券投行質量控制部總經理劉立乾表示,科創板具有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上市條件,給出了更寬松的上市環境,也鼓勵更多的企業堅定走科技創新道路,利好江蘇這樣科技“成色”足的區域。數據顯示,從產業鏈布局上看,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集中于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29家,高端裝備領域20家,生物醫藥領域18家,新材料領域8家,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領域各有5家,共有23家為“專精特新”企業。江蘇證監局數據顯示,三年來,89家江蘇科創板共實現首發融資超1000億元,全國占比16%,再融資152億元,全國占比37%,研發支出合計275億元。

此次科創板做市商制度建設過程中,江蘇企業仍將繼續發揮領跑作用。同時在新制度下,江蘇企業也能借助科創板這個大平臺獲得更大發展。中信證券江蘇分公司鄭姓客戶經理表示,科創板股票上市數量日益增多,導致部分股票流動性明顯下降,容易在短期內暴漲暴跌,以天合光能為例,8月份市值高達1500多億,現在則縮水了100多億,不僅影響企業資金流,也會對投資者信心產生打擊。鄭經理指出,上交所適時推出的科創板做市業務,能夠有效提高做市標的的流動性指標,基地證券市場價格的波動,提高了穩定性,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投資者將更多資金配置到科創板,對于在科創板上市的江蘇企業來說是個重大利好。

或將迎來一輪“科創”行情

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上市以來,三年多已經有483家上市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交易,目前最新總市值達6.16萬億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7331.51億融資,成為A股重要組成部分。從科創板三季報業績來看,目前披露前三季度業績的422家科創板企業,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761.37億元,較去年同期570.27億,同比增幅達33.5%,表明多數科創板上市公司經營狀況較好,尤其是頭部企業的領跑作用,帶動板塊整體向好。

“科創板本身業績就不錯,這次引入做市商制度,相當于再加了一層保險,不出意外的話,科創板短期內至少迎來一波脈沖上行。”證券從業人士周先生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長期來看,做市商制度也將促進科創板良性發展。興業證券認為,科創板做市商制度是屬于競爭性做市商制度,而非壟斷性做市商制度。多個做市商之間的良性競爭有助于改善市場流動性,完善股票價格發現機制,為科創板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必要支持。科創板引入做市機制是中國資本市場交易機制改革的重要一步,為券商資本中介業務的擴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和空間,有助于券商業務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和促進券商經營更穩健,也有助于券商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客戶、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此外,科創板做市商制度對于券商也是重大利好。今年受市場波動較大的影響,不少上市券商在營收和凈利方面承受了較大的下行壓力。截至10月29日,披露前三季報的45家A股上市券商業績顯示,合計歸母凈利潤1070.43億元,同比下降30.08%。去年凈利潤過百億的4家券商,今年也只剩中信證券達標,還有太平洋、湘財股份、國盛金控、錦龍股份和哈投股份5家陷入虧損。開源證券諸海濱分析認為,券商抓住機會大力發展做市業務,也能在一級市場的北交所保薦業務和二級市場的研究、自營、資管、財富等業務產生有機聯系,形成業務鏈條中相互配合的閉環,最終有助于打造注冊制下券商的核心競爭力。

在未來做市標的選擇上,多家獲得試點資格的科創板做市券商表示,待業務平穩運行后,將視市場情況逐步增加做市股票,挖掘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東吳證券相關負責人稱,在具體做市標的選擇方面,優選公司保薦的上市企業,同時充分考慮公司各業務條線的協同效應,基于股票基本面以及行業長期趨勢精選做市標的。(樊 駿)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