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出臺 明確生物經濟發展多項具體任務

2022-05-11 08:11:52來源:科技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10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關情況。這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

“我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產業門類、體系齊全,具備加快發展生物經濟的有利條件,但生物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尚屬空白。”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在會上介紹,《規劃》將生物經濟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科技經濟戰略的重要內容,為應對生命健康、氣候變化、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重大挑戰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規劃》明確了生物經濟發展的多項具體任務,將大力夯實生物經濟創新基礎列于首位。在加快提升生物技術創新能力方面,《規劃》提出,加強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瞄準臨床醫學與健康管理、新藥創制、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生物育種、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領域,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度,開展生物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加強微流控、高靈敏等生物檢測技術研發,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發展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新技術。

《規劃》首次提出“生物經濟”的概念,并提出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產業。

“生物經濟涉及面廣,覆蓋較多產業領域。” 王翔解釋說,為突出重點,一方面,《規劃》明確將滿足人民群眾“醫”“食”“美”“安”新需求作為生物經濟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另一方面,《規劃》明確加快生物技術廣泛賦能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促進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產業多樣化水平。

王翔補充說,《規劃》從4個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經濟支柱產業:加快生物技術賦能健康產業;加快生物育種技術賦能生物農業產業;加快生物制造技術賦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加快信息技術賦能生物信息產業。

近年來,我國生物經濟創新發展引人注目。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在研的創新藥數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檢測、超級稻、人工合成淀粉、疫苗等領域已形成比較優勢。生物領域成為投資熱點,科創板上市企業中生物企業占比達1/3,“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約8%。生物制造體量進一步擴大,現代生物發酵產品占全球70%以上份額。

從醫藥工業領域來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在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我國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數量再創新高,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2021年,生物藥品制造、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制造等子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918億元,同比增長113.8%。(劉園園)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