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政策發力智能汽車 安徽自動駕駛的“后起之秀”

2022-05-10 15:46:54來源: 中國汽車報網  

提起安徽汽車產業,就不得不讓人想起合肥市的那場“驚天豪賭”。成功投資蔚來,讓安徽汽車產業不僅出了名,更是提了氣。乘著“豪賭”之勢,安徽汽車產業幾年在汽車產業轉型中可謂是大放異彩。除卻眾人皆知的電動化轉型,安徽在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也正在大跨步前行。

政策發力智能汽車

今年3月,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經濟與信息化廳聯合發布《安徽省“十四五”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計劃到2025年,安徽省智能汽車生態初步建立,“人-車-路-云”高度協同的智能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具體而言,《規劃》明確,要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補齊智能汽車產業短板、推動智能汽車測試示范。此外,《規劃》還將奇瑞智能網聯“燈塔工廠”建設工程、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工程等項目劃入“十大重點工程”之列。

實際上,安徽省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關注早已有之。據安徽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方錫邦介紹,早在2018年,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便開始設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專項,每年投入十幾億元支持產業發展。

2020年發布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也將智能網聯汽車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并從全省統籌布局的高度對合肥市、蕪湖市等地做出規劃。該方案提出,合肥片區主要負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聚焦產業創新;蕪湖片區則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打造戰略新興產業先導區。

作為安徽汽車產業轉型的“先頭兵”,合肥市在智能網聯領域的發展也是先人一步。日前,合肥市出臺了《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的路測流程、測試時間、商業化運營車輛條件等方面提出詳細要求。根據規劃,力爭在2025年實現合肥市包河區全域車聯網先導應用環境建設全覆蓋,將合肥打造成為全國車聯網重點產業集聚區、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區、標準制定引領區和落地應用示范區。

除卻合肥市,蕪湖市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布局上也是頗為積極。《蕪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技術(2021~2023年)》提到,要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首位產業,引進培育2家以上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能源整車企業和智能網聯汽車企業,產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達50%以上;零部件產業占據省內整車企業配套市場份額的35%以上。

“雙智”建設正當時

去年12月,合肥市與蕪湖市共同入選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以下簡稱“雙智”)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其中,合肥結合產業需求對工業園區進行智慧化改造,蕪湖則重點開展區港聯動智能網聯建設。圍繞著“智能網聯與智慧城市”兩大目標,合肥與蕪湖開展了一系列“雙智”建設工作。

2019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簽訂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互認合作協議,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推進長三角地區自動駕駛路測互測互認。同年,合肥市包河區發布《包河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拉開安徽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序幕,主動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體系。2020年,安徽省首條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示范區在包河區正式投入試運行,共向13家企業發放了37張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線路全長4.4km,主要建設內容包含了5G網絡覆蓋、道路感知設備安裝、路邊交通設施升級、云臺控制中心建設、5G場景應用建設等。

此外,合肥市還將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成為一個“5G-V2X智慧公園”,無人安防車、無人駕駛清掃車、無人駕駛觀光車、無人船、無人機等“水陸空”三位一體的無人駕駛設備均匯聚于此,形成了一個巨型無人駕駛體驗中心。根據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將重點以包河區為載體打造智能網聯先導區,公開測試道路不斷擴大,封閉測試場建成投運,建成監測臺和數據臺,并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臺融合共享,奮力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據悉,合肥市高新區也正爭取將自貿試驗區全域納入合肥市第二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開放區域,進一步拓展無人駕駛車輛在消防、防疫、客運等領域的應用場景。

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合肥的“交通超腦”也值得一提。據了解,“交通超腦”是融入先進技術的綜合智能交通系統,包括1個數據接入臺、1個超腦中樞、7大應用子系統智能臺,聚合數據匯聚共享、精準感知挖掘、智能分析決策和公眾出行服務等服務。在“交通超腦”的合力作用下,可實現10秒內預測5~30分鐘之后的區域交通態勢,均每兩分鐘完成11個路口的信號協調聯動。

另一座“雙智”試點城市——蕪湖,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列為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之首,并在蕪湖市經開區成立了安徽自貿區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聯盟,匯聚了奇瑞、百度、科大訊飛、中國汽研、京東、華為、中國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蕪湖)等重點企業、行業組織和高校,共同發力安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據了解,蕪湖市高新區已啟動高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項目建設工作,對示范區28km道路進行數字化改造、通過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智能網聯運控臺建設,進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示范與應用,并配套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75個,打造蕪湖市高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據悉,今年2月,位于蕪湖市高新區的智能網聯汽車小鎮正式對外開啟運營服務,計劃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研、造、用、游”打造特色產業旅游生態。

產業鏈基礎雄厚

“安徽省智能網聯汽車如今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眾多剛剛起步的城市或地區中,安徽省處于中上游水。”中科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邵元駿向記者介紹,盡管安徽省目前在路測方面仍有欠缺,但當地產業基礎十分雄厚,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得益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電38所、中科院合肥物質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傾力相助,安徽省在自動駕駛的人才儲備上頗具優勢。被譽為汽車領域“黃埔軍校”的合肥工業大學還于2021年新設了智能汽車專業,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領域輸送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制訂的安徽省地方標準——智能駕駛激光雷達與攝像頭的感知數據融合接口規范,也于4月29日正式實施。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研院園區已部署無人駕駛小車,并開展了為期300公里連續15天的路測。無人駕駛小車計劃于4月底正式接駁園區內學生,設置5個接駁站點。

除卻高校人才優勢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優勢,安徽省也在加大力度吸引諸多自動駕駛相關企業落地安徽。據了解,目前安徽省納入調度的億元及以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重大項目共159個,總投資3524.8億元。合肥市包河區還與北京中關村共同打造了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聚集了一批智能網聯核心零部件及系統集成企業先后落地。目前,合肥已匯聚了江淮、長安、大眾(安徽)、蔚來、安凱、科大訊飛、智行者、四維圖新、科大國創等人工智能、傳感器件、芯片和車聯網相關企業。

位于蕪湖的老牌車企奇瑞汽車則在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已實現L2+級智能駕駛技術量產,計劃于2025年實現L4級高度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今年2月,奇瑞主導建設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正式揭牌,計劃建設一系列專項原創實驗室,瞄準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臺、突破一系列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卡脖子”技術等多個目標。

在邵元駿看來,安徽省在半導體領域有非常好的基礎。因此,下一步應該將重點放在應用層面,引導這些基礎產業轉型升級。此外,政府層面需要加快測試場景、測試道路的建設,吸引相關企業在當地落地。針對合肥、蕪湖兩座“雙智”試點城市建設,邵元駿指出,“雙智”協同發展對每個城市而言都是一條陌生的道路,合肥和蕪湖若想取得先機,就必須根據現有產業基礎,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無論是重通信,還是重傳感,它們可以大膽嘗試不同線路。”他說。

“安徽最確定了重點支持的十大新興產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其中之一。每個產業都有一個副省級領導來擔任產業專項工作組的組長。省級層面已經明確支持,但具體如何實施、怎么操作還需要協會、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方參與,共同細化、落地。”方錫邦如是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