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細胞分裂過程中絲粒分布的兩步調節機制被提出 將使創造抗壓生物成為可能

2022-08-03 09:15:02來源: 科技日報   

自180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細胞核中著絲粒的分布問題。著絲粒是一種特殊染色體區域,對細胞分裂至關重要,但其分布的決定機制和生物學意義仍懸而未決。日本東京大學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塑造著絲粒分布的兩步調節機制。研究表明,細胞核中的著絲粒結構在維持基因組完整性方面發揮著作用。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植物》上。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一種稱為著絲粒的特殊染色體結構域被拉到細胞的兩端。細胞分裂完成并形成細胞核后,著絲粒則分布在細胞核中。如果拉向兩極的著絲粒分布保持不變,則細胞核的著絲粒僅集中在細胞核的一側。這種著絲粒的不均勻分布被稱為瑞伯(Rabl)構型,以19世紀細胞學家卡爾·瑞伯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種的細胞核反而呈現出分散分布的著絲粒,這被稱為非Rabl構型。

研究人員表示,幾個世紀以來,Rabl或非Rabl構型的生物學功能和分子機制一直是個謎,現在他們成功地揭示了構建非Rabl構型的分子機制。

團隊研究了植物擬南芥和一種已知具有非Rabl構型的標本,其突變形式具有Rabl構型。他們發現,稱為凝聚素II(CII)的蛋白質復合物和稱為核骨架與子骨架(LINC)復合物連接子的蛋白質復合物會共同作用,以確定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著絲粒分布。

隨后,團隊分析了擬南芥及其Rabl結構突變體中的基因表達,發現當施加DNA損傷壓力時,突變體的器官生長速度比正常植物慢,這表明器官生長需要精確控制著絲??臻g排列以響應DNA損傷壓力,并且非Rabl和Rabl的生物體對DNA損傷壓力的耐受性沒有差異。這些發現將帶來技術進一步發展,以適當的空間排列方式在細胞核中人工排列DNA,從而使創造抗壓力生物成為可能,并通過改變DNA的空間排列而不是編輯其核苷酸序列來賦予新的特性和功能。

總編輯圈點:

著絲粒是連接一對姐妹染色單體的特化DNA序列,主要被視為引導染色體行為的基因座。如文中所說,著絲粒分布有兩種構型,但這些構型的生物功能和分子機制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個謎。此時擬南芥又出場了,它是進行遺傳學研究的好材料??蒲腥藛T通過擬南芥發現了著絲粒分布的兩步調控機制,在探索其生物學意義后,他們意識到DNA在細胞核中的適當空間排列對應激反應很重要,或將引導開發出新的技術,用新方法賦予生物體新功能。(張夢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