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觀點:唐朝仕女妝是怎樣的?唐代女子妝容分為幾個階段?

2022-10-11 16:33:18來源:環(huán)球信息網(wǎng)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唐朝仕女妝(唐代仕女俑)相關(guān)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fā)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guān)于唐朝仕女妝(唐代仕女俑)事件的相關(guān)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

唐朝仕女妝(唐代仕女俑)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這首出自溫庭筠的《菩薩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子起床、梳洗、化妝的全過程 。

一個精致完美的妝容是一個女子出門的排面。人們常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無論是哪個時期的女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妝容。唐代時期,由于國家統(tǒng)一、疆域遼闊、政治穩(wěn)定、對外開放、文化多元,女性的地位比較高,因此唐代的女子妝容是中國古代女子妝容最為經(jīng)典的代表。

其實,唐代女子妝容猶如唐朝政治的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唐代不同時期政治的變化,因為妝容的風格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唐代女子妝容在不同階段有很大的差別,根據(jù)妝容的差別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初唐的淡雅嬌俏,盛唐的精致張揚以及晚唐的奇異夸張。

初唐時期

由于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初唐時期,朝廷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提倡節(jié)儉、樸素的風氣。這一時期的女子妝容也以含蓄婉約為主,通常是在臉上打上一層鉛粉,涂出淡白的效果后,輕掃一層淡淡的胭脂,淡雅又不失氣色。這種樸素淡雅的“白妝”和“紅妝”在初唐時期風靡一時。“白妝”類似現(xiàn)代女性涂勻粉底液,再勾一個細細長長的眉毛的樣子。這種妝容雖然簡單,但卻從不失素雅的美感。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洗盡鉛華”,就是從女子的“白妝”衍生而來。“紅妝”則是女性為了突出臉部輪廓,增強氣色,在額頭,眼尾,臉頰,下顎四個部位中選幾處點幾點胭脂的妝容。這兩種妝容的流行,充分體現(xiàn)出初唐女子溫婉又不失自信的性格。

盛唐時期

隨著唐朝國家實力的增強,對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到了盛唐時期,女子追求美的想法愈加強烈,《舊唐書》中就記述:“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琦羅錦繡,隨所好尚。”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庶無別。” 這其實是記載了盛唐女子追求極致美的愿望。盛唐時期的妝容與初唐時期追求均勻白晢的妝容不同,盛唐妝容風格大氣、艷麗。唐朝中期的審美標準發(fā)生變化,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使盛唐女子的臉部妝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多以紅妝裝飾,樣式復雜,妝容更加艷麗。最濃艷的稱做“酒暈妝”;顏色稍淺的,妝容較淡的稱為“桃花妝”;更為淡雅的稱作“飛霞妝”。武則天時期,女人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個臺階,這時候女子的妝容也更加“濃”。花鈿、斜紅、大面積的胭脂等等,幾乎想要將所有漂亮的樣式都涂在臉上,也因此有些盛唐女子妝容被一些人戲稱為“紅屁股” 妝。這個時期的女子妝容其實也是盛唐文化的一種美感。

晚唐時期

唐朝社會動蕩不安,統(tǒng)治者對國家衰落的趨勢不作為,迷于奢侈的生活,使社會由崇尚華麗奢華之風轉(zhuǎn)為頹廢病態(tài)的審美。這個時期的女子妝容呈現(xiàn)為病態(tài)審美觀,追求夸張,"血暈妝"為最突出的表現(xiàn)。《唐語林》中寫到,婦女把眉毛剃光,用紅色或紫色的染料在雙眼上下畫三四條弧紋,加之嘴角、眉周圍細小的花鈿構(gòu)成怪誕的妝容。除了血暈妝,白居易描寫的《時世妝》也是令人感到怪誕恐怖,“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tài),妝成盡似含悲啼。”女子只描繪黑色的唇妝,描一個八字眉,就不加以任何修飾。

唐朝不同時期的女子妝容分別體現(xiàn)了不同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唐朝女子妝容的多變大概和幾個因素有關(guān),一是通過對外來文化的融吸收 ,不斷改變妝容;二是女性地位的提高 ,特別是武則天掌權(quán)時期,女子討論妝容的機會增多,出門妝容的實用性也更強。

一個妝容的發(fā)展,不僅僅是女子追求美麗的表現(xiàn),它更是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的文化發(fā)展史。唐朝女子妝容的改變不僅是唐代女子的審美觀點、流行文化的改變,也是唐朝興衰的影射。

關(guān)鍵詞: 唐朝仕女妝 唐代仕女俑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guān)閱讀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