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今日看點:東岳廟為什么不能拜?東岳廟是拜什么的?

2022-10-21 16:08:34來源:環球傳媒網  

提起東岳廟為什么不能拜(東岳廟是拜什么的)大家在熟悉不過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東岳廟為什么不能拜(東岳廟是拜什么的)嗎?快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五壇八廟就是最具有北京祭祀文化特色的景點,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五壇”為天、地、日、月、社稷;“八廟”為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堂子、歷代帝王廟、文廟。但是“八廟”說法更是眾說紛紜。 更多的指知名度較高的佛教和道教廟宇:隆福寺、護國寺、妙應寺、普度寺、雍和宮、白云觀、東岳廟、朝天宮。

今兒咱們就去素有陰司地府之稱的北京東岳廟,也就是北京民俗博物館逛逛看看!

先看看東岳廟的平面圖:

東岳廟平面圖

北京東岳廟是我國正一道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間,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了。這是一個被繁華高樓包圍的廟宇,多次毀于火又重建,道教正一派的道場。現在的東岳廟能看到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清朝留下來的了!

中路正院采用軸線對稱的布局形式,將琉璃牌樓、廟門(已拆除)、洞門牌樓、瞻岱之門、岱宗寶殿、育德殿等依次排列在子午線上。其它建筑則均勻、規整、對稱地分布于兩側。巧妙地利用牌樓和門的設置變化,沿軸線的縱深方向,形成相對獨立了又相互連通的六進院落。

東岳廟你知道供奉的主神是誰嗎?

東岳大帝是泰山的山神,祖廟在泰山腳下的岱廟。所以,東岳廟的主殿“岱岳殿”。

那么,誰是泰山神呢?各典籍記述不同,一種即《神異經》所說的金虹氏,它受到了道教的承認,被載入道經中。另一種出自《封神演義》,即小說虛構的人物黃飛虎。由于東岳大帝主宰幽冥十八層地獄及世人生死貴賤,職務繁重,所以廟中一般還配有或說七十六司,分司眾務。其中最有名的是速報司,司主或說是包拯,或說是岳飛。北京東岳廟的就是岳飛岳王爺; 東岳廟最有名的是三多和四絕! 東岳廟的三多是:神像多,最多時三千多尊,為全國寺廟之最;碑刻多,楹(ying)聯多。1.神像多:東岳廟雖屬道家,卻囊括了許多其他教派神像。3000多尊,其人物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故有“東岳廟神像甲天下”之說。 2.楹聯匾額多:大殿小殿每一間門口都有一幅楹聯,詮釋了各殿司神職能,也表達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3.碑刻多:碑刻主要位于廣嗣殿和阜財殿門前,分東西碑林;又有公明碑和透亮碑。其中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fu)所書《道教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琉璃牌坊

景點:琉璃牌坊

琉璃牌樓,位于神路街北口,三間四柱七樓,是東岳廟的標志性建筑,也是目前北京街道上唯一存在的磚石琉璃牌樓。 琉璃牌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是老北京最著名的牌樓之一,牌樓現在與東岳廟的廟門隔朝陽門外大街相望。牌樓為三間四柱七頂的黃彩琉璃牌樓。牌樓上正中南北兩面各有一塊石匾,北面書“永延帝祚【zuo】”,意思是永遠延續帝位;南面刻“秩祀岱宗”,意思是要規規矩矩的祭拜泰山之神,泰山之神就保佑平安。這幾個字為明代宰相嚴嵩所書。但是我在想,這個是明萬歷年間太后所建,嚴嵩是嘉靖年間的權臣,琉璃牌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嚴嵩死于1567年,所以,我覺得有待考證,不過北京的六必居醬菜,那幾個字好像確實是嚴嵩寫的;

已經拆毀的山門只能在照片上看看了!

之前已經拆掉的山門為三洞式,三個門洞分別象征著“天神”“地祠”“人鬼”三界,步入山門,就代表著我們已經跳出這三界了。俗話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道教所指的三界和佛教所指的三界是不同的。據說最早北京東岳廟的山門遠在兩三公里以外的通惠河邊。每天早晚,北京東岳廟的道士都要騎著馬啟閉山門。在民間流傳的道士走馬觀山門,這句話,指的就是我們北京東岳廟。

山門是東岳廟原本的正門,1988年因拓寬朝外大街而被拆除。現在東岳廟的廟門其實是原本的二道門——欞星門,在山門拆除后,這里作為了正門。原來懸掛在山門的康熙帝御書“東岳廟”橫匾也移到了這里。原山門內東西兩側的鐘鼓樓還存在,不過變成廟門外的建筑,有些不倫不類了。

景點:鐘樓和鼓樓

鐘鼓樓:一般的廟宇都是東鐘西鼓,而北京東岳廟正好相反,鼓樓在東,鐘樓在西,

鼓樓

東邊的匾文寫的是“鼉(tuo)音,“俗稱“豬婆龍”爬行動物,為鱷魚的一種,皮可以制鼓,再有,其叫聲如同敲鼓,所以用“鼉音”來比喻鼓樓,看到這個詞就知道這是鼓樓了!

鐘樓

西邊寫的是“鯨音”因為撞鐘的木桿為鯨魚形,還有就是龍生九子,老四蒲牢趴在大鐘上面,但是蒲牢膽子特別小,最怕大個兒鯨魚了,所以一遇到鯨就會發出尖叫,聲音特別洪亮!所以看到鯨音就知道是鐘樓!

景點: 瞻岱門

瞻岱門

瞻岱門:位于欞星門正北。面闊五間,廡殿頂,過廳式。門內正中三間為穿堂,兩梢間南側供龍虎二將(哼哈二將),北側供岳府十太保(翊靈昭武使溫元帥,順靈昭化使李元帥,協靈昭濟使鐵元帥,鎮靈昭贊使劉元帥,通靈昭佑使楊元帥,宣靈昭慶使張元帥,廣靈昭惠使康元帥,安靈昭應使岳元帥,顯靈昭利使孟元帥,永靈昭助使韋元帥)。內檐正面掛《東岳大帝寶訓》。 懲惡揚善是東岳信仰的核心內容。最為著名的就是懸掛在瞻岱門上的《東岳大帝寶訓》,藍匾金字,詞曰:“天地無私,神明鑒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比三者乃天運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性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做。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什么命,問什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自速。諦聽吾言,神人監服。”

神都不計較,不必燒香磕頭,好自為之便可。算什么命,問什么卜,這句話說得好灑脫啊,

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凄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來世.

而道教則完全不同,道教講究今世,信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這輩子的事兒這輩子解決!瞻岱門俗稱龍虎門。懸掛的楹聯為:陽世奸雄,為天害理皆由己,下聯: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東旁門的楹聯是:陽世陰非,在爾心還想欺飾,假善真惡,到此地難討便宜。西旁門是:倚勢欺人,人或容神明不恕,瞞天昧己,己未覺造物先知。

哼哈二將

鎮守瞻岱門的是道教的神,神龍虎將,我們俗稱“哼哈”二將,哼將手中持槍,哈將手中持鉞,氣勢威猛。據傳,他們都有制敵的絕招,青龍神將用鼻子一哼,便噴出兩道白光,將對方的魂魄吸走,白虎神將張嘴一哈,噴出一團黃氣,令對手魂消魄散。這是封神榜里的描述!他們是《封神演義》中的兩位英雄哼哈二將陳奇和鄭倫。

岳府十太保

道家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來這里內行人都會用道家的太極陰陽步跨過瞻岱門的門檻,男左女右。瞻岱門的北側是岳府十太保,均為坐姿,象征著北京東岳廟的等級地位。

大算盤(瞻岱門兩側各有一個)

瞻岱門東側門和西側門各掛了一個大算盤,這個大算盤也是東岳廟的一大特色, 乘除分明,毫厘不爽。意為公平公正處事。

兩個大鐵算盤,長六尺,高三尺,珠子累累,共209珠,上刻“乘除分明”“毫厘不 爽”,相傳由滿人葆亨所獻。

北京東岳廟大算盤:鎮廟之寶之一,相傳由滿人葆享所獻,葆享是清朝光緒年間的山西布政使,家住朝內拐棒胡同。光緒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兒子結婚,日子是讓道士給選的,當時有一個在朝為官的御史叫鄧程修,前往道喜,遭門房冷遇,便生報復之心,在皇帝面前告了葆享一狀,說葆享在圣祖仁皇帝(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忌辰之日為其子舉辦婚禮,大擺宴席,實屬大不敬之罪。皇帝將葆享革職查辦,葆享感到非常意外,同時也覺得很窩囊。就叫外孫子做了兩個大算盤,掛在了北京東岳廟,讓東岳大帝主持公道。據說這兩個大算盤掛上不久,鄧程修就得病死了。后來人們就用北京東岳廟的算盤作為鎮宅辟邪的吉祥物了。 也有人說,這是七十六司判官用來計算世人的心地與言行,以便獎懲的。

景點:福道:過瞻岱門,眼前豁然開朗,一條高近1米,長約60米的長長甬路直通迎面的主殿——岱宗寶殿。兩側分別引出東西環廊回廡,連檐通脊,連接東、西朵殿和配殿,合圍于瞻岱門兩側,猶如宮殿朝堂,肅穆威嚴。

福道

景點: 壽槐

先有老槐樹,后有東岳廟

在老北京人常說的東岳廟順口溜里還提到了“擺一擺的老槐”,而它正是京城十二名槐之一的東岳廟壽槐。這株老槐因為靈氣十足,當地居民更喜稱之為“福樹”或“壽槐”。有關這株壽槐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這棵老槐樹靈氣十足,如果能有幸在樹下繞上三圈,能使繞樹的人吉祥如意,心態平和,延年益壽,所以被人們成為壽槐。

乾隆西碑亭和玉馬

康熙東碑亭和銅特

景點:東西碑亭和碑亭前的玉馬和銅特

東岳廟的正院里東西各有一座碑亭。 東碑亭里立的是康熙四十三年的《東岳廟碑記》,記述康熙三十七年,東岳廟失火后皇家出帑銀重修的經過。西碑亭里立的是乾隆二十六年的《東岳廟重修碑記》,記述乾隆二十六年皇家出帑銀重修的事項。 咱們先聊聊東岳廟給乾隆皇帝增壽的傳說! 老北京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人行萬里路,不如東岳廟走一步。相傳乾隆皇帝在他七十二歲的時候,有一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主管人間生老病死的東岳大帝視察故宮,便急忙率領百官跪拜迎請,東岳大帝見乾隆態度誠懇,便向他泄漏了一個天機,告訴他陽壽將盡,如果想延長壽命,就必須到東岳廟請神祭拜。乾隆大驚,第二天,親自趕往東岳廟,找到主持,說明此事并讓其選好了皇道吉日。乾隆回宮后,齋戒三天,沐浴更衣,按時抵達東岳廟。乾隆皇帝非常虔誠地祭拜了東岳大帝。然后沿著神路東側向南走了八步,做了一首迎神歌,把天神請來后,行大禮誠心祭拜,拜完后,又在西側走了八步,做了一首送神歌。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乾隆在做送神歌時,著實費了很大心力,終于把神送回了天庭。 諸神回到天庭后,根據乾隆在請神和送神時所走的步數,給他加了十六年的陽壽。乾隆當時是七十三歲,七十三加上十六,正好是八十九歲,所以乾隆皇帝活了八十九歲,成為歷代皇帝最長壽的一個皇帝,史稱古稀天子。在民間流傳的曹植七步成詩,乾隆八步成歌的典故就是由此而來的。

特別之處在于西碑亭前的玉馬和東碑亭前的銅特,是別處沒有的。

老北京有三摸,潭柘寺有摸石魚求富,白云觀摸石猴求靈,北京東岳廟摸銅特治病。東岳廟的“銅特”是一個銅鑄神獸,俗稱銅騾子。此獸騾身、馬頭、驢尾、牛蹄,有四不像之稱。相傳它是文昌帝君(道教中掌管功名利祿之神)的坐騎,還有說康熙皇帝巡幸江南騎過它。民間傳說,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或不舒服,去摸銅特相應的部位,一摸就會好,特管事,特靈驗,特好使!手到病除。如今,這只銅特頭部、腹部、尾部甚至鼻子都被摸得黃亮黃亮的。

西側是乾隆御碑,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碑文記述自康熙重修東岳廟,至今已有六十年,衰敗以甚,乾隆皇帝乃于二十六年,出資重修。并作了兩首祭神時恭迎神仙降臨的迎神歌和拜完神后恭送神仙重返天庭的送神歌。乾隆皇帝還令宮廷樂師配樂,以為頌唱。這兩座御碑樓均為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紅色墻面,穹然雙峙,表現出帝王的尊嚴。 白玉馬是文昌君的坐騎,當官的最喜歡祭拜玉馬,但是不能用手摸,而是用心祭拜,據傳能保佑官運亨通,平步青云,馬到成功。 東側碑樓內矗立的是康熙御制碑,碑文記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東岳廟因居民用火不戒而遭焚毀,第二年,圣祖下令重修,三月開工,直至四十一年六月止。康熙夸耀此次重修“不勞一民,不興一役”,殿閣廊廡整飭一新,較以前更加雄偉壯觀。且素來對泰山神崇奉備至,每過魯地,皆要派遣官員前去祭祀。東岳廟位于京師之巽位,其位適宜,可“隆望秩之典”。神既然適得其位,老百姓自然爭相祭拜,重修之后,必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景點7:碑林

老北京的順口溜“機靈鬼兒,透亮碑兒,小金豆子,不吃虧兒”就是指東岳廟內的四個趣聞傳說。也就是石碑文化的四絕,這個咱們進去找到慢慢說說這故事!

早年間,北京的老爺爺、老奶奶,或是大爺大媽見著哪家兒的孩子聰明、機靈一準繞上一句“機靈鬼兒、透亮碑兒”,或者把這一句拆成四句說:“瞅這孩子,機靈鬼兒似的”、要不就說“看這小子嘿,透亮碑兒似的”,再就是“小金豆子,不吃虧兒”。其實,這機靈鬼兒、透亮碑兒也罷、小金豆子不吃虧兒也罷,說的是東岳廟里的四塊碑。

透亮碑

“透亮碑兒”指的是西碑林炳靈公殿前的一座石碑。因碑首兩條盤龍有六處有意刻漏而得名。這種透雕手法用在“螭首龜趺”碑刻的極為少見,在視覺效果上更具立體感。老北京人十分形象地叫作“透亮兒碑”。石碑雕刻工藝之精湛令人叫絕。這塊石碑碑首刻有兩條蟠龍。此碑采用透雕手法,在龍身處鏤刻出六個孔洞,人們透過碑首,可以看見碑后的天空,因此得名“透亮碑兒”。這座石碑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其透雕工藝絕無僅有,北京大大小幾十座廟宇中,沒發現第二個。碑下的赑屃【bì xì,龍之九子第六子,樣子似龜,喜歡負重】頭早已被砸掉。碑身與碑座石材顏色不同,我想可能會張冠李戴。當年文革破四舊,東岳廟里一百多塊石碑都被撂倒、砸爛或掩埋,后來啟出、恢復,石碑眾多,難免不會出錯。

機靈鬼兒

“機靈鬼兒”的故事來自于一塊石碑。在東岳廟院中東面碑林有一塊順治皇帝題寫的石碑,石碑內容是《重建東岳廟金燈碑記》,碑座兩側各雕刻有一個提著燈籠的小道童。碑座兩側各刻有一個小道童提著燈籠,雕工精湛,不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都像道童用眼睛看著人笑。 傳說有一段日子,廟里有兩個小道童經常在晚上提著燈籠出廟玩耍,到廟門外小攤上佘糖果吃。時間一長,攤主打聽,但卻沒人認識這兩個小童。攤主一天夜里偷偷跟小童身后,但兩小童進廟門后,就不見了蹤影。第二天白天到廟里來找,主持說廟里根本沒有這兩個小孩。攤主畫影圖形,找遍全寺,才發現是碑座上的兩個小家伙。于是,主持將石碑左童的燈籠用紙糊上,右童的一只腳用線捆住, 從此以后再也沒見到打著燈籠的小道童出廟玩耍。

但現在這兩個小家伙的臉卻不見了,鑿掉了!估計是人為破壞的

“小金豆子”青石

“小金豆子”指的是岱宗寶殿西側走廊地面玻璃下面罩著的方形青石塊,據說這塊青石塊上有許多閃光的小金點兒,人們以為是金子就爭相摳取,這些小金點被稱為“小金豆子”。后來摳的人太多了,就加上玻璃罩保護起來。其實,這是一塊銅礦石,上面的金點根本不是黃金。景點介紹說,在此石塊上跨過可來年發財,不少游人跨石祈福。由于玻璃上的水汽和污垢,趴在玻璃上根本看不到石頭上的金點子,只好從玻璃上跨過祈福。

“不吃虧兒”的故事也來自一塊石碑,但實物已經不存在了。查資料得知,寺院里有一石碑座,上面刻畫的是一群淘氣、頑皮的小猴捅蜂窩,馬蜂飛來,小猴們抱頭逃竄,神態生動逼真。我想,也許哪天從附近哪個地方挖出這塊石碑,那也算是東岳廟乃至老北京的一大新聞了!

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

最著名的是趙孟頫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被書法界俗稱為《張公碑》或《道教碑》。趙孟頫是元代大書法家,常說的書法四大名體"顏柳歐趙"的"趙"即是趙孟頫。多年來,且不說瞻仰碑體,國人就是能得到一張《張公碑》的拓片都是值得驕傲的幸事。民國初年,每到春季,琉璃廠榮寶齋就會搭席支棚,將《張公碑》的拓片在廟會上出售。 趙孟頫在《張公碑》中洋洋灑灑近三千字詳細記述了張留孫的的生平,贊美之辭盡現碑文之中。此碑於趙孟頫逝去七年之后〔1329年〕由張留孫之弟子吳全節立石。雖東嶽廟屢經戰亂及文革破壞,所幸此碑埋於地下得幸免於難,現此碑立於神道東側碑林中外罩玻璃鋼供游人瞻仰。 石碑下的赑屃造型明顯與周圍的不同,雖有破損但還不算太嚴重。當年東岳廟的神像和石碑大多慘遭厄運,這塊張公碑能夠保留到今天也算是萬幸了。

岱岳寶殿

景點:岱岳寶殿

岱宗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殿頂采用廡殿式,即殿頂前后左右四面都為斜坡狀,前后坡相交于正脊,左右兩坡同前后兩坡相交成四脊,具有四坡五脊的特征,故又稱“四阿五脊殿”。早在商代,四阿頂即已出現,直到清代,這種殿頂仍然為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制。殿身檐下施單翹三昂九踩斗栱。正脊兩側飾以螭吻,張嘴吞含著正脊,尾部上卷。背上有一劍柄像是一把長劍將螭吻固定在正脊上。相傳,它是“龍生九子”之一,能驅魔防火,是古建筑的保護神。殿頂覆綠剪邊琉璃瓦,朱楹丹欞,梁棟五彩,飛檐翹角,十分壯麗。殿身梁、檁、枋、額均繪有皇家才準許使用的龍錦枋心的和璽彩畫。天花為正面坐龍,瀝粉貼金,美輪美奐,富麗堂皇,充分顯示出帝王的尊貴 在岱宗寶殿門檻正中下墊有兩塊長方形石板,善男信女常在這兒跪拜,所以又叫“拜臺”。石質堅硬,色澤光亮。經過眾人常年踩踏,仍沒有一點兒磨損的痕跡。傳說東岳大帝出巡,必腳踏這塊石頭,然后騰云而去。 大殿里面(未開)端坐在玉羅臺上的主神就是主掌人間生老病死、富貴貧賤,統領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十八地獄的冥府之王“ “東岳大帝”。殿內大帝坐像高4.46米,臺下兩側,是四文臣、四武臣。像高3米,粧鑾瀝粉貼金,衣帶紋飾生動。每尊塑像的神態各不同。文臣既具仙風道骨,又有儒者風范。武臣則氣勢逼人,威武中又顯示出儒雅的風度。

景點:七十六司(可能有的兄弟看了這組雕像,會心驚膽戰,我就不放那么多照片了!)

岱宗寶殿及東西朵殿、東西配殿以及瞻岱門之間,是七十二間連檐通脊的廊廡,前后檐斗栱均呈明顯的元代形制特點。除去兩朵殿東西兩側的四間用做張留孫、吳全節、炳靈公和三茅真君的祠堂外,余下的六十八間廊廡內供奉的是東岳大帝統轄下掌管陽世間善惡禍福、因果報應、輪回轉世的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其中有八間廊廡內是雙座神像,故六十八間內實際有七十六司。 各司由北向南,按照穆位順序排列。七十六司內的神都如真人大小,每個司多則十二、三尊,少則七、八尊。主神皆端坐神臺之上,除行雨地分司主神形象為龍王外,其余各神有黑臉的、有白臉的、還有紅臉的,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皆身著各色官袍,足登朝靴,或手持圭板,或怒斥罪人,或側首沉思,或雙手合十。侍童或手捧官印,或手持書卷陪侍左右。 據說現在的泥塑是1995年重建時由“泥人張”的傳人重塑的。七十六司的設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諸鬼神,宣揚的是仁民愛物、忠君孝親的傳統倫理。

每司前都有一副楹聯,表明該司的“職責范圍”,如“速報司”的楹聯是“報應眼前律法不寬尺寸,威靈身側約繩豈俟年時”。道教認為,“善惡之報,如影隨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處或災病,都因其善惡行為所致。將岳飛奉為該司司主,即因他含冤而死,必更易體會他人受屈心理,定能從速秉公行正,懲惡揚善。

“放生司”的楹聯為“放生博愛悠悠齊適其天,覽物垂慈歷歷諧同我性”,以傳統道德中仁愛思想為基點,倡導博愛萬物眾生,勸誡人們不要濫殺動物,具有保護自然和人類生態環境的意義。一位虔誠的教徒拜謁東岳廟后,題寫了“七十五司信有無,朝陽門外萬人趨。也知善惡終有報,不懼官刑愧鬼誅。”的詩句,道出了東岳廟的警示作用。

據說以前每當夜幕降臨時,廟里的廟役就會搖著銅鐸(tong duo),繞著七十六司廊廡走一圈,各司神聽到鐸響就會升堂辦公。

下次咱們再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