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肉價較去年同期漲四成 多方舉措確保豬肉價格穩定

2022-10-21 09:31:41來源:大眾證券報   

9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快速攀升,創出年內新高。而隨著冬季臨近,北方地區開始了傳統的冬儲菜消費,腌咸肉、灌臘腸等季節性消費再度拉動了對豬肉的需求。為了保證豬肉價格穩定,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即將投放市場。

肉價較去年同期漲四成

“夏天豬肉價格剛便宜了沒多久,現在豬肉又漲價了。”消費者王女士告訴《大眾證券報》記者,“前陣子買的豬小排四十多已經,沒幾天就漲到五十幾了,漲價非常明顯。”

記者在某生鮮平臺上看到,20日,400克豬小排39元/盒,帶皮五花肉300克18元/盒,小里脊180克16.8元/盒,帶皮前腿20.5元/盒。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20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35.47元/公斤,比19日上升1%;牛肉78.08元/公斤,比19日下降0.6%;羊肉67.59元/公斤,比19日下降1.3%;雞蛋12.36元/公斤,比19日下降0.1%。2022年第40周(10月10日-10月14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35.25元,環比上漲12.1%,同比上漲108.8%,較上周擴大1.6個百分點。

豬肉消費量占據全球半數

不過,面對迅速上漲的豬肉價格,王女士也表示:“不會因此改變飲食習慣少吃豬肉。”

王女士表示,日常炒菜、燒菜并不需要買太多豬肉,炒菜多個兩三塊,燒菜多個十塊八塊并不是特別大的影響,而豬肉作為日常飲食中的重要肉類,地位也不會因為價格浮動而受到影響。不過,對方也表示,現在牛羊肉、魚蝦、雞鴨的品種也很豐富,豬肉已經不是每日必需品。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豬肉是國人最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約占國人年均肉類消費量的60%。其中,生鮮豬肉占豬肉市場的78.5%,豬肉制品占比約為21.5%。2021年上半年,豬肉產量2715萬噸,增加717萬噸,增長35.9%。2021年全年共產豬肉5296萬噸,同比增加38%。預計2022年我國豬肉產量將進一步增長,增至5877.22萬噸。

消費量方面,統計顯示,2016-2019年我國豬肉表觀消費量持續下降,2020年我國豬肉表觀消費量為4669.7萬噸,同比增長2.71%。2021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消費需求旺季不旺,未達到市場預期。受國內豬肉產量明顯增加影響,2021年豬肉表觀消費量達5659萬噸,較上年增長24.5%。根據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年在豬肉消費需求剛性增長下降,但仍將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預計中國豬肉消費量4841萬噸,在全球豬肉消費中占比47%。

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即將投放

對于近期豬肉價格的迅速上漲,農業農村部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國慶節期間規模養殖場及散養戶生豬出欄量階段性明顯減少,支撐生豬及豬肉價格漲至高位,國慶節后,多數規模養殖場生豬出欄量有所恢復,少數仍壓欄增重,而散養戶普遍看漲壓欄,加之部分豬源二次回圈增重,致使生豬供應量總體偏緊,而部分地區灌腸、腌臘制作帶動豬肉需求微增。供需共同支撐豬肉價格持續上漲。

新希望在今年半年報中分析認為,總體而言豬禽養殖逐步向好,豬價在上半年大部分時間里都延續著去年以來的低位徘徊態勢,再加上國際地緣沖突加劇了飼料原料價格上漲,以及非瘟弱毒疫情在北方多個省份再度暴發,使全行業繼續承受較大的經營壓力,也推動生豬產能進一步去化,生豬存欄在一季度末都下降到近一年來的最低點。在食品端,逐步升高的豬禽價格增加了屠宰的收購成本和食品深加工的原料成本,但上半年國內多地散發的新冠疫情又影響著消費的恢復,都給食品行業帶來一定壓力。

發改委10月19日表示,據監測,10月10日-14日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40%,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上漲一級預警區間。為切實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

20日,發改委再度發布消息,建議大型養殖企業保持正常出欄節奏、順勢出欄育肥豬,促進生豬價格穩定和市場平穩運行;不得故意壓欄抬價,更不得串通漲價。大型養殖企業一致認為,當前生豬價格已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盲目壓欄和二次育肥會造成市場價格大起大落,不利于行業長遠發展。相關企業表示,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頭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及時出欄育肥豬,必要時適當加快出欄節奏,增加市場供應。(朱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