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42家醫療器械公司業績整體向好 體外診斷與醫療防護設備最賺錢

2021-04-20 09:41:24來源:證券日報網?  

截至4月19日,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申萬行業分類中,醫療器械86家上市公司里已有42家披露了2020年年報。受市場需求影響,去年我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業績表現較好,目前僅有一家公司年報披露歸母凈利潤虧損,部分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數十倍。

體外診斷與醫療防護設備最賺錢

受益于核酸檢測試劑、醫療防護和醫療設備產品及服務銷售收入暴增,主營這類產品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最為明顯。如基因檢測公司圣湘生物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7.63億元,較上年增長1203.53%;歸母凈利潤26.17億元,較上年增長6527.90%。一次性手套龍頭公司英科醫療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38.37億元,較上年增長564.29%;歸母凈利潤70.07億元,較上年增長3829.56%。

新冠疫情的到來,給全球醫療能力帶來考驗的同時,也加快了醫療器械公司發展的速度,給產業內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為了保持業績的增長,多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也在年報中表示,未來將加大技術創新投入,進一步推動高新科技在產品上的應用。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益于疫情需求的醫療器械公司業績暴增后應當理性看待,這類公司應把盈利的資金重點用于推進符合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方向,如果盲目擴張與防疫相關的低端醫療器械產品,必然會導致產能的浪費和投資浪費,也難以獲得資本的認可。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醫療器械板塊經過長周期調整,目前已經進入相對安全的邊際區域,優秀的公司業績表現也為該板塊注入了活力。目前診斷試劑已經基本完成國產化,中低端醫療設備國內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因此未來相關公司的增量不在于產能擴張,而是產品創新和品牌突破。

張翠霞說:“從目前市場對醫療器械板塊投資偏好看,有的公司業績雖然增速明顯,但估值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內生動力不足,僅靠現有產品的擴產難以保障市場地位和利潤空間。有充足實力進行新產品開發,采取以市場為導向研發新材料的公司,更被市場關注與看好。如醫療防護設備行業競爭激烈,但這個行業在一站式打包集成采購、定制式醫療器械等領域,均有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差異化發展機會。”

高值耗材成長可期

高值耗材行業在過去幾年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高值醫用耗材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高值醫用耗材行業市場規模約602億元,到2019年規模已增長至約129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高值耗材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也保持了穩定增長,如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公司心脈醫療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7億元,較上年增長40.91%;歸母凈利潤2.14億元,較上年增長51.40%。眼科醫療器械公司愛博醫療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73億元,較上年增長39.88%;歸母凈利潤9656萬元,較上年增長44.80%。

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伴隨著醫療器械進口替代的主旋律,國產醫療器械公司正在逐漸崛起,高值耗材是進口替代的主要方向,部分高端產品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如生物可吸收冠脈支架、可降解醫用鎂骨釘、人工心臟等,且在鼓勵國產醫療設備采購等政策推動下,業內公司在加速市場布局。

龔濤表示,這類企業具有高成長性,但也要注意高估值和高研發失敗風險,他說:“關鍵要看公司是否有技術壁壘或產品居于市場壟斷地位,如無法確保自身產品獨特性,將面臨未來醫療器械集采的價格競爭。此外產品銷售方向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如果是產品以出口為主的公司,大幅度業績波動可能性更大。”

消費類醫療器械需求漸增

在眾多醫療器械公司中,消費類醫療器械公司的增長雖然并不突出,但這類公司在疫情的影響下同樣獲得了產品與品牌的雙增長。如魚躍醫療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67.34億元,較上年增長45.26%;歸母凈利潤17.91億元,較上年增長138.04%。

張翠霞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們收入提高,對于消費類醫療期器械需求量逐漸增大,如體溫槍、血壓儀等。歐美國家醫療器械和藥品銷售占比約為一比一,而我國器械銷售只占藥品銷售額度的30%左右,未來提升空間十分明顯。

北京看懂研究院醫療行業研究員陳喬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此前醫療器械全國集采的產品信息看,都屬于產品成熟、競爭激烈、高附加值、用戶基礎大的耗材產品。消費類醫療器械受集采的影響較小,主要競爭在于產品的技術迭代和智能化水平。

不僅僅是消費者對于醫療器械有智能化需求,醫院也希望借助于醫療器械實現在線問診的升級。佛山市禪城中心醫院執行院長胡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互聯網醫院實現了醫藥和醫保的對接,接下來就是患者的日常身體數據與醫院數據的對接,這需要家用智能醫療器械的輔助,為此醫院也在與一些醫療器械企業展開這方面的研究。(閆立良 郭冀川)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