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江蘇上半年落實各項退稅降費政策 落地稅費“紅包”超2700億元

2022-07-11 08:52:16來源:江蘇經濟報  

近日,省財政廳會同省稅務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對上半年我省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和助企紓困各項財政政策情況進行發布。會上,省財政廳預算處處長方立本表示,減稅費、強信心、增信貸、降成本,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是今年宏觀財政政策的一大亮點,尤其是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以及小微企業推出的“退”“減”“免”“緩”一系列稅費支持政策正在落地見效,江蘇財稅部門主要從七個方面發力穩住經濟大盤。

全面落實各項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上半年,全省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繳稅費超過2700億元,其中,留抵退稅1667.6億元,減稅降費268.6億元,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800.7億元。一方面,積極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省財政快速下達中央財政支持落實退稅減稅降費轉移支付949億元,強化市縣財力保障。另一方面,有效落實中央和我省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力度,實施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減稅57.7億元;免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六個行業納稅人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房土兩稅”減稅20.5億元;按50%最高幅度減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六稅兩費”,減免稅費48.8億元;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減免失業和工傷保險費63.5億元。

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一是加大財政資金直接投入。今年省級安排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約150億元,重點支持重大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預計帶動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近千億元。二是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目前,全省已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545億元,完成全年發行任務,支持全省915個公益性項目建設,帶動有效投資超過8700億元。三是支持重大項目市場化融資。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重點企業提升投融資能力,有效發揮財政資金對市場化項目建設投資的引導作用。

統籌財政資金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調整優化省級部分涉企專項資金支持方向,按照30%的比例,統籌約57億元用于支持穩定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支持企業復工達產。一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和強鏈補鏈,下達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10.4億元,支持生產經營暫時面臨困難的“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勞動力密集、社會效益高的民生領域服務型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二是支持文體市場主體恢復發展,下達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2.3億元,支持旅行社、旅游景區、演出經紀機構、特色旅游飯店等市場主體紓困,幫助文旅市場復工復產;下達省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5241萬元,支持120個體育場館防疫紓困、免費低收費開放;安排1000萬元對電影重大項目給予幫扶,支持因疫情管控暫停營業的電影院復工復業。三是對保供物流企業、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物業服務業等行業予以補貼,下達專項資金2億元,支持暢通重要生產物資物流,以及交通運輸、建筑業、物業服務等行業疫情防控。

全面實施國有房屋租金減免政策。將人防、工會、供銷社行業系統出租房屋一并納入減免范圍,并明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承租國有企業(包括全資、控股和實際控制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上半年,全省共減免國有房屋租金50.89億元,惠及3.9萬余戶服務業小微企業和6.5萬余戶個體工商戶。

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省財政廳出臺政策,綜合運用預留份額、價格扣除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上半年,全省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715億元,其中小微企業396億元;全省共減免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近22億元;政府采購中標供應商憑政府采購合同在線申請貸款,合作金融機構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優惠利率和綠色通道,上半年全省實際發放“政采貸”約10億元。

積極發揮財政金融協同效應。一是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省財政設立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會同省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合作推出“小微貸”“蘇科貸”“蘇農貸”“蘇信貸”“蘇服貸”等政銀(擔)合作專項貸款產品,由基金提供最高80%的貸款風險補償。1月至6月,累計發放優惠貸款超過800億元,平均利率4.26%,惠及超過2萬戶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市場主體。二是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財政支持力度。對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的單戶1000萬元以下、擔保費率不高于1.5%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最高給予1%的擔保費補貼。今年,省財政安排資金4.57億元,用于對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業務給予擔保費補貼。

全力支持穩崗就業。一是加大就業資金支持力度。省財政統籌中央資金,安排就業補助資金24億元,補助資金規模較上年增長8.4%。二是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上半年,全省發放穩崗返還39.3億元,惠及企業53.67萬戶、職工846.76萬人。三是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和留工培訓補助。對招用2022年畢業年度首次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失業保險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擴崗補助。對中高風險疫情地區停工停產的大型企業,以及非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的餐飲、零售等5個行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上半年,全省共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7.94億元,惠及企業12.12萬戶、職工158.73萬人。

將組合式稅費“好政策”化為“真效果”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作為其中的“重頭戲”,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備受關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6月25日,全國已退到納稅人賬戶的退稅款超1.8萬億元。

近一段時期,受國際地緣政治復雜演變、國內疫情起伏反復等因素影響,不少市場主體遭遇困難。尤其是廣大中小微企業,面臨原材料價格高企、訂單不足、用工難用工貴、融資難回款慢、物流成本高等現實問題。對此,黨和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發揮宏觀政策空間較為充足、宏觀政策工具較多等優勢,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在保市場主體方面打出了系列“組合拳”。

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最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年初,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大留抵退稅力度。全國兩會后,留抵退稅政策實施方案做了進一步細化。4月1日起,留抵退稅新政策正式實施。如今,超1.8萬億元的稅款以“真金白銀”的形式實實在在退還給企業,給市場主體吃下了“定心丸”。

從規模看,中小微企業是受益主體。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所在,保市場主體關鍵在于保中小微企業。今年實施的大規模留抵退稅,一開始便明確“優先安排小微企業”。相關統計數據顯示,4月以來,已經獲得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4.5%,共計退稅7563億元,金額占比44.4%;中型企業退稅3783億元,金額占比22.2%。這足以說明,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類型多、規模大、覆蓋面廣,廣大中小微企業是留抵退稅政策的主要受益群體。

從行業看,制造業等6個行業受益明顯。讓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輕裝簡行”,留抵退稅有效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底氣、勇氣和信心。統計顯示,4月1日至6月25日,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的制造業等6個行業獲得退稅9912億元,其中制造業退稅4411億元。對制造業企業來說,留抵退稅在提升利潤水平、降低采購價格、緩解資金壓力、改善成本結構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影響,有助于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吸引高素質人才,將資源向創新和研發傾斜,提升制造業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了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減緩新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必須增強留抵退稅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要繼續推動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落地見效,特別是要將留抵退稅等“好政策”化為“真效果”,助力經濟運行快速恢復。同時,還應探索與其他政策聯動,綜合降低企業成本,進一步激發中小微企業內生動力、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朱彬彬 洪姝翌)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