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深圳“助企行”:打通政策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2022-10-31 09:17:32來源:深圳商報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目標之一,就是“到2035年,深圳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企業是深圳經濟發展的主體,是創造稅收的主體,也是推動深圳創新發展的主體,在夯實物質技術基礎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以來,深圳打開政策工具“百寶箱”,連續推出了5個“30條”,瞄準市場主體關切,圍繞減輕企業負擔布局施策,盡顯深圳穩增長決心。不僅如此,深圳以精準施助打通政策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通過企業大走訪,摸清制約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逐項列出清單,及時精準高效地將惠企政策傳遞給企業。

深圳商報推出的“助企行”系列報道正是精準施助過程中發生的典型案例。在這些案例中,有的涉及政策的落地,有的解決企業用工問題;大到融資難,小到公交地鐵接駁,都是“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解企業之所困”的實招。

精準助企,“雙贏”之舉。企業獲益,深圳發展也獲益。

深圳營商環境也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優越的營商環境,是深圳的強項,是深圳城市競爭力國內領先的關鍵所在。2013年開始,深圳在全國率先啟動商事制度改革,并以“一號改革工程”的力度持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如今,深圳營商環境改革已步入5.0時代,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說到底,營商環境改革是為企業服務,不管推出何種優化措施,改革的最終效用要看企業的感受。在“助企行”過程中,政府能了解到企業最直觀的感受,對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營商環境大有裨益。

深圳的高質量發展將獲得更加長遠持久的動力。過去10年間,深圳經濟發展實現了從“速度”到“質量”的轉變。深圳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僅占全國的0.02%;但2021年深圳3萬億元的經濟體量,在中國GDP的占比達到2.6%。深圳還創造了中國大中城市地均GDP最高紀錄——貢獻GDP超過15億元/平方公里。

這樣的成就,緣于深圳用創新驅動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深圳擁有全國最高的創業密度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密度:平均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16.29戶,平均每平方公里約有10.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還有一個聞名遐邇的 “6個90%”創新密碼: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正因為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深圳才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服務好深圳企業,就是在夯實深圳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錨定高質量,深圳必將不辱使命,建功新時代!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