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鐵娘子”董明珠罕見認錯:坑太大,請給點時間……

2023-07-04 09:10:33來源:天天在線  

董明珠填坑。

作者|唐吉訶德

來源|天天財經11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在格力電器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依舊穩定輸出妙語連珠的人設,大談分紅和外界最關心的接班人等問題。

十分罕見的是,一向一身傲氣、樂于自夸的董明珠,坦然承認了自己在格力鈦上犯的錯誤,并懇請大家給她一點時間。

董明珠:前老板給我擺了一個坑!

格力這次持續了大概兩小時的股東大會堪稱火爆,186名參會股東里不乏拖著行李箱,從外省遠道而來的投資者。用董明珠的話說是“過去幾年(股東大會)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陣仗。”

董明珠在現場解答了很多提問,最受大家關注的無疑是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等。

圖源:證券時報· e公司

格力鈦的前身是銀隆新能源,一直以來,投資者對格力電器收購格力鈦股權的質疑聲不絕于耳。盡管這么多年董明珠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格力電器股東大會現場 來源:中國證券報

格力電器2022年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格力鈦的總資產為250.24億元,總負債247.86億元,凈資產總額約2.38億元。去年格力鈦的營收是25.87億元,凈利潤-19.05億元。

投資者擔心當格力鈦需要股權融資時,格力電器是否會出手支持。

對此,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擲地有聲,除了詳細解釋為什么要收購格力鈦,以及格力鈦目前情況外,她還“低頭認錯”,表示“如果不是前老板給我擺一個坑的話,這是個非常好的企業。”

至于這個坑何時才能填完,董明珠則希望大家再給格力鈦一點時間,“這個坑太大了,填平需要一定時間。我覺得是非常有希望的。曙光就在前面。”“它不是一日之功,我相信明年可以看到一點點希望。”

大約在六年半前,“認死理”的董明珠自掏腰包,還動用個人關系拉來了王健林和其他三家企業共同增資30億,入股珠海銀隆,讓外界再一次見識到了董明珠的“造車”決心。

彼時她就對外表態,稱銀隆的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最先進的。時至這次股東大會,董明珠對格力鈦的技術仍懷有很大信心,并透露自己之所以要收購格力鈦,是希望借格力鈦打開汽車空調的銷售。“我當時舉債都要賭這一局,就是為了把格力電器的產業鏈拉得更長。”

“格力鈦的儲能等技術沒問題,否則格力的光儲空調沒法做。當年格力收購銀隆,是為格力汽車空調、汽車電機、汽車電容增加應用通道,因為向車廠賣汽車空調很難。格力鈦的平臺,讓格力產業鏈延長很多。”

從董明珠的表態不難看出,她的目標一如六年多年前,希望有一天“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給你們帶來的美味佳肴,這就是我的夢想”。”

無論外界如何看待這一項目,董明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回應投資者稱,格力鈦的技術絕對沒有問題。

“格力經常喜歡搞驚喜動作”

格力的豪橫分紅在業內是響當當的。據統計,從1996年上市到2011年的,格力電器累計分紅53.96億元;2012年-2022年累計分紅1011.46億元,合計現金分紅1065.42億元。

去年底的時候,中新經緯曾報道過格力電器再次大手筆分紅55.37億元,用格力電器強調的話來說,是“公司現金分紅水平高于所處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但董明珠的大手筆并沒有得到小散的一致好評,有人就吐槽稱“股票分紅是大股東套現,小股民虧稅錢”“分了2年紅我還虧一百萬 ”。

在此前公布的2022年-2024年股東回報規劃中,格力電器曾將這三年的分紅規劃設定為每年每股現金分紅不低于2元,或現金分紅總額不低于當年凈利潤的50%。

不過在4月28日披露的股東回報規劃修訂稿中,格力電器將分紅下限確定為每年每股現金分紅不低于2元,刪除了“分紅總額不低于當年凈利潤的50%”的指標。

圖源:證券時報· e公司

2022年,格力電器的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公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共計派現56.14億元。這個方案引發普遍不滿,大家認為格力的分紅力度不及預期。

董明珠在這次股東會上表示,“有信心明年格力電器的現金分紅能達到‘每股派2元’的標準,或者加個‘以上’都有可能。格力經常喜歡搞驚喜動作。”

董明珠還說,2012年至2022年,11年里格力電器累計現金分紅超千億元,她希望投資者與格力電器同舟共濟、有福共享。

當下市場上有一些“唱衰”格力電器發展的聲音,但她堅定認為格力電器始終是一家非常健康的企業。

問世八年銷量成謎

除了董明珠,還有人在乎格力手機嗎?

是否會收購與自己主業或多元化相關的公司,這也是部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格力鈦,格力電器依然在努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但跨界布局的效果難以評價。

做手機是除格力鈦之外最被人詬病的業務。

“格力造手機肯定會超過小米,不比蘋果手機差”的豪言猶音在耳,但今年5月,格力被傳出已解散手機核心團隊,隨后遭到格力電器“手機研發持續進行中”的否認,在之后接受媒體采訪中,董明珠堅稱“手機是堅持不會放棄的,是一定要做下去的。”

和格力鈦一樣,不管遭受多少質疑,董明珠的手機夢十分執著,至少對外不曾松口過。

董明珠帶貨格力手機 資料圖 圖源:格力直播間

從2015年做手機至今,這八年時間里,格力究竟賣出過多少部手機,真實的銷量數據沒人知道,甚至很多消費者都沒親眼見過格力手機,在線下實體門店,銷售格力手機的少之又少。

如果說從2014年—2021年,格力電器會在每年的財報里提及手機業務,那么2022年年報中只字不提,是否能從側面說明格力手機的業績并不亮眼,甚至是確實已經解散業務線?

從全球角度來說,智能手機的保有率已經達到了高點,更遑論跨界搞手機的格力呢?

董明珠依舊不松口的背后,或許仍與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布局有關。準確的說,是其自身的傳統賽道遭遇天花板,被美的、海爾趕超的同時,背后仍群狼環伺,格力只能努力尋找一個多元增長的拉力。

只不過放眼搞跨界的公司,古早的有海信、TCL等老牌家電,后有吉利、蔚來和百度等,在手機這個拼刺刀的紅海存量市場,真正能出圈的屈指可數。

手機業務的失敗,和格力鈦的巨坑一脈相承,是董明珠 " 一意孤行 " 的縮影。但30年沒休過假的董明珠是不愿意服輸的,用她的話說就是,“格力電器的戰略規劃從來沒輸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