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試駕全新皓影e:HEV和e:PHEV:雙電機動力更直接,配置相當驚喜

2023-07-06 18:20:25來源:天天在線  

編輯丨銘一

廣汽本田皓影,它是CR-V姊妹車,也是廣汽本田的當家力作,相信大家對它并不陌生。廣本皓影于2019年年底上市,可以說還很年輕,但如今已經有著近50萬臺的銷量表現,足以見證市場對它的認可。


(資料圖片)

在2022年年底的時候,廣本皓影迎來了換代,新車在設計、配置等方面迎來不小的調整,并推出了7座版本。半年后,廣本將它的混動版本帶給了我們,也就是e:HEV和e:PHEV版本,為方便理解,二者對應的分別是之前的銳·混動以及最新推出的插電混動車型。

全新車型的定價已經公布,其中e:HEV售價區間為19.99-26.39萬元,e:PHEV售價區間為22.59-25.99萬元。作為參考,去年年底上市的燃油版車型,售價區間為18.59-24.99萬元。

借著本次新車上市的機會,我們也對全新一代皓影進行了一番試駕體驗,下面我們就談談它的動態感受如何。

動態體驗:動力切換平順,沒有壓縮后備箱空間

在介紹試駕感受前,我們先來對它的動力系統做個介紹。全新皓影e:HEV和e:PHEV配備了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動及插混系統(兩擋),其中e:PHEV搭載的2.0L阿特金森直噴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0kW,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35kW,純電續航里程91km,綜合續航里程可達1060km。

先來說全新皓影e:HEV,在試駕中,我們經歷了一段擁堵的城市路段,這個過程中全新皓影e:HEV幾乎全程都在用驅動電機行駛,油門線性且好掌握,濃濃的本田味。在高速路線中,電機和發動機的切換也很平順,幾乎感受不到突兀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動系統為電機和發動機驅動分別配備了專用齒輪,所以即使是高速行駛,動力后勁也幾乎沒有衰減,設計的極限速度甚至高達193km/h,要比其他的“跑不快”的混動車型好太多。

全新皓影e:PHEV車型,則是在e:HEV基礎上進行的優化升級,由于搭載了大容量電池,同時PCU的輸出功率提升了15%,所以將電機快、順、安靜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在短途行駛時完全可以享受到電動車般的體驗。

和此前的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不同的是,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動系統的升壓技術再次得到升級,甚至取消了發動機與驅動電機共用的終傳齒輪,改以“油/電”雙終傳齒輪結構,一方面提升了高速行駛的最高時速和再加速性能,另一方面則是提升了整套系統的可靠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皓影e:PHEV雖然未配備快充,不過考慮到本就不大的電池包以及優化后的慢充效率,這塊17.7kWh的電池包可在2.5小時內充滿,是否支持快充倒也無所謂了。

既然是混動車型,那油耗表現自然是重中之重,按照官方說法,e:HEV車型的WLTC綜合工況油耗為5.49L/100km;e:PHEV車型NEDC虧電油耗為4.8L/100km,我們的實際體驗也和這個數據大差不差,油耗表現還是很香的。

另外,得益于MM理念,和市面上的其他插混車型不同,e:PHEV車型的電池包設置在后排座椅下方,而非后備箱,這就保證了后備箱的實用性。e:PHEV車型和e:HEV車型的后備廂空間容積一樣,二者均為586L。

至于全新一代皓影e:HEV和e:PHEV在設計方面的不同,二者很難作出區分,拋開車輛尾部的標識,二者的外觀設計幾乎一模一樣。內飾部分同樣高度重合,唯一區別是e:PHEV在換擋區域有一個專屬的“純電行駛”按鍵。

操控性上,新車的方向盤指向比較精準,底盤調校扎實,快速過彎也很有信心,整體駕駛感受還是比較討喜的。

配置再升級:四塊大屏,科技感十足

必須要承認,這代皓影的配置表現還是相當到位的,由HUD抬頭顯示+流媒體后視鏡+液晶儀表+中控屏組成的四塊屏幕,讓這代車型充滿了科技范兒。

全新車機內置Honda CONNECT 3.0智導互聯系統,可支持導航、手機互聯以及車聯網等功能,并支持OTA升級。

此外,更年輕運動的方向盤、懸浮式中控屏、空調/音量物理按鍵、手機無線充電等的出現,也讓人眼前一亮,甚至讓人懷疑這樣的內飾竟來自本田之手。

駕駛輔助方面,Honda Sensing 360駕駛輔助系統,憑借5個毫米波雷達+1個攝像頭,可以360°進行探測,使車輛擁有LCCM變道后衛系統、FCTW穿行先知、轉向桿自動變道等駕駛輔助功能,其中e:PHEV車型還搭載了智能泊車輔助。

寫在最后

整體來看,全新皓影e:HEV和e:PHEV的動態表現還是相當驚喜的,得益于本田在混動領域的深耕,全新升級的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動及插混系統也讓其擁有了更強勁、更順暢的表現。此外,全新的內飾設計、四個屏幕、更豐富的配置等,也再次提高了這代車型的實用性和便利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