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殘疾預防日,聽他們講述殘疾兒童康復的感人故事

2023-08-25 20:21:51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8月25日是第七個“全國殘疾預防日”,由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北京市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共同舉辦的“健康成長共享陽光——我們的康復故事”康復成功案例分享活動舉行。主辦方從報名參選的121個案例中遴選出8個有代表性的康復案例,由康復教師、兒童家長等分享給聽眾。

陽陽是個白白凈凈的小男孩,但卻患有孤獨癥。他的康復老師孫宇娜清楚記得孩子剛入園時的狀態(tài),“他坐不住椅子,沒有模仿,理解不了指令,沒有語言與認知能力,大小便不能自理,經常尿褲子,吃飯靠喂,咀嚼能力差,大眼睛空洞無神,一副無欲無求,孤獨地沉迷在自己世界里的狀態(tài)。”

課堂就這樣開始了,孫宇娜會先和陽陽找機會拉近關系,陪他不停地玩耍,等充分得到孩子的信任后便開始了模仿練習。“起初的練習進行得很艱難,我做完之后,陽陽根本沒反應,怎么辦呢?那就進行輔助!從全輔助開始,一遍又一遍地教著,慢慢到半輔助,再到獨立。通常簡單的一個模仿動作陽陽就要一兩個星期才能完成。”孫宇娜說,在他們持續(xù)的學習中,陽陽逐漸具備了模仿能力,有了模仿她又加入進去簡單的指令,再邁向語言關,從口部模仿到簡單發(fā)音,小陽陽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一年后,陽陽有了基礎的認知能力,能夠用2到3個字簡短地表達,執(zhí)行簡單的指令。陽陽的學習開始進入快車道,如今他可以走進幼兒園,與小朋友們一起開心地玩耍。

“慧慧是在一歲左右的時候被發(fā)現‘不同’。同齡的小朋友已經可以獨坐得很穩(wěn),甚至可以扶著東西走路了,可是慧慧卻還坐不穩(wěn),后來去醫(yī)院檢查,診斷結果為肌張力嚴重低下,需要進行康復訓練。”來自順義區(qū)仁美慧新肢體康復中心的徐春磊分享道,經過和慧慧父母的溝通,并結合專業(yè)評估,他們給慧慧制訂了教學計劃,由此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康復訓練。

徐春磊介紹,每天,康復老師們都會和家長分享關于康復的經驗,同時手把手指導慧慧的家長親自對孩子進行訓練。經過三個月的訓練,慧慧有了明顯的進步,上課的時候配合度越來越高,而且能夠獨立地側翻身,坐得也比剛開始的時候穩(wěn)定了很多,達到了五分鐘左右。一年后,進步更是明顯,她能夠長時間獨立坐,很穩(wěn)定地向前俯爬、向前走,基本不再流口水。

“兒童階段是殘疾康復的黃金時期,抓住這個關鍵期,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對兒童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副主任臧新義直言。記者了解到,市殘聯(lián)將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推動殘疾兒童康復走向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精細化。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