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為啥華為“非它不可”?

2023-09-08 12:10:55來源:天天在線  

自8月29日華為宣布上線銷售Mate 60 Pro以來,大家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國產的5G芯片,振奮于華為在重重封堵之下的技術突破,拉近了兩國的半導體行業差距。


(相關資料圖)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另一項在智能手機上的“首秀”技術——衛星電話。

衛星電話是指利用人造衛星作為中繼站,可以實現突破地理限制和地形限制的語音通信,可在無法獲取地面移動信號時自動連接衛星信號,來保障通信的安全和流暢。

其實在手機上,衛星通信這個概念要更早于衛星電話被使用。去年前后接連發布的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都配備了衛星通信功能,可以實現雙向短信。

衛星通訊因其特有的覆蓋范圍廣、應用場景多、可靠性高等優勢,廣泛地應用于海洋、沙漠、戶外等地面移動信號缺失的地區。

在極端場景下,可以作為用戶在關鍵時刻的求救保命法寶。

這項被戲稱為“捅破天”的衛星通訊技術,對于智能手機究竟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衛星電話的前生今世

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其后伴隨著太空競賽和各國的實際需求,至今人類總共發射了大約50000顆人造衛星,其中絕大部分已經失去功能,成為了圍繞地球的太空垃圾。

衛星的用途極為廣泛,而提到通信衛星就不得不提到1987年提出的“銥星計劃”。

這個摩托羅拉提出的最早用于服務全人類通信的銥星計劃,太空部分由七條衛星軌道組成,每條軌道上分布11顆衛星,就像金屬元素銥一樣,在原子核外分布著77顆電子。

銥星計劃通過衛星接力來實現全球通信,可以脫離地面基站限制,傳達到任意角落。

這個計劃雖然構想非常美好,然而在商業上慘敗給移動蜂窩。最終破產并被美國國防部收購,為政府和軍隊服務。

而后馬斯克的Starlink星鏈計劃再次將大眾目光吸引到衛星通信領域。

2015年,馬斯克就宣布要發射大約1.2萬顆通信衛星到軌道,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這個星鏈將為人類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進入衛星互聯網時代。

截至2023年7月份,星鏈計劃共有4519顆衛星發射成功,其中有4487顆衛星正在運行,目前可提供5Mbps到200Mbps不等的傳輸速率。

全球主流的衛星通信系統還有國際移動衛星系統、歐星系統、全球星系統(iPhone 14的衛星通信功能服務商)以及我國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和北斗短報文系統。

華為Mate 50系列的衛星通信功能使用了北斗短報文通信系統,而華為Mate 60系列的衛星通話采用的是天通一號衛星通信系統。

在衛星通信領域,也長期存在著技術封鎖。

在這種背景下,華為與北斗/天通一號的組合如何加速進入衛星互聯網領域更讓人期待。

衛星電話,會成為手機的標配嗎?

繼華為Mate 60系列發布后,備受矚目的iPhone 15也將于近日發布。

據悉,iPhone 15的衛星通信功能對比iPhone 14將有全面升級,在沒有移動信號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進行電話和上網通訊。

除了整機外,模塊配件市場更早也開始引入衛星通話技術。

8月24日,聯想官方宣布,摩托羅拉將發布天通衛星電話模塊,這并不是一款智能手機,而是一款內置天通衛星電話模塊的手機殼,可適配moto X40。

在蘋果和華為兩家行業領頭羊的帶領下,其他廠商也紛紛加入。

小米14系列近日被傳出基于高通和谷歌的聯合打造下正在測試衛星通信功能。

據悉,安卓14系統可對衛星通信功能做到底層支持,高通在處理器上可加入衛星通信功能,其最新的旗艦芯片可原生支持。在軟硬件適配的情況下,智能手機支持衛星通信也就變得相當可行了。

然而也并非所有廠商和用戶都適合這項技術。

盡管自從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推出衛星通信后,陸續有報道稱用戶依賴此功能發出求救信號并成功自救,但真正需要使用的頻率仍然相當低。

除此之外,衛星通話所需的大功率以及引發的散熱問題是需要解決的。

截至目前,關于Mate 60 Pro衛星通話的發射功率仍未有準確的測算。但是從網友測試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撥打衛星電話前,手機會自動關閉Wi-Fi、移動數據和相機功能,這也是用于騰出能耗資源,以增大放射功率。

在網友的拆機視頻中,可以看到,Mate 60 Pro背后裝配了大面積的散熱片,用以應對手機散熱的問題。

能耗高也伴隨著續航問題。對比來看,非智能型的衛星電話在電商平臺上的售價僅需三四千元,雖然外形粗曠、功能有限,但是其可靠性要遠勝智能型衛星電話。如有海事或者戶外需求的情況下,配備這樣的衛星電話可能更安全。

這些問題也將考驗后續跟進的智能機廠商。除了引入新功能,如何優化新功能帶來的其他問題才是爭奪用戶的關鍵。

而對用戶來說,除了應用場景少、使用頻次低以外,衛星電話的費用仍相對較高。

以中國電信銷售的衛星電話卡為例,年費1000元,包含750分鐘語音和5條短信,超出套餐撥打和接收衛星電話都是1.6元/分鐘。

開通衛星電話卡意味著一筆不小的固定支出,而不開通則用不了,這也是擺在用戶面前的一道兩難題。

尾聲

如何評價現階段的衛星電話,取決于用戶的使用場景、廠商對智能手機的適配優化以及整個產業推進的情況。

從衛星短信到衛星通話,以至于未來的衛星互聯網,產業正在依托于本土的衛星產業體系,結合民用加速推進技術布局,也期待能更早地服務用戶,使其享受到衛星技術帶來的便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研究和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