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世界焦點!“特斯拉”裁員不是新聞,是昨日重現

2022-07-16 07:36:57來源:汽車公社  

特斯拉的裁員還在繼續。

本周,特斯拉已確定在美國加州圣馬特奧(San Mateo)裁減229名員工,并永久關閉該地區的某個辦公室。這些被裁撤的員工主要隸屬Autopilot駕駛輔助系統團隊,主要負責Autopilot的車輛數據維護。

幾天前,業界就爆出特斯拉計劃對自動駕駛部門“動刀”的消息,只是彼時并沒有具體裁員的細節官宣。這是特斯拉啟動全球人員縮減之后,動作較大的一次裁員,涉及自動駕駛團隊主管、標簽紀錄工人和數據分析師。


(資料圖片)

有意思的是,美國另一家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也傳出裁撤員工的消息,最新數據是可能削減約5 %的崗位數量,原因是該公司在某些領域增長過快。Rivian在美國總部約有1.4萬名員工,預計將有700人左右失去工作。

在供應鏈問題進一步加劇、且原材料價格持續飆漲的2022年,造車初創公司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也是從上半年開始,美國汽車行業的裁員潮漸起,主要集中在新造車企業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就連領頭羊特斯拉,其創始人馬斯克也多次強調了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考慮到俄烏沖突、全球高通脹等不利因素,一場新的危機很有可能在美國上演。

裁員潮,來了

特斯拉位于加州圣馬特奧的自動駕駛團隊,是被直接解散的,兩百多人失去工作,剩下的數十人將被轉移到特斯拉的布法羅團隊。

目前尚不清楚裁員的真正原因,有北美媒體分析,馬斯克此舉屬于全球裁員10%的一部分。但也有分析師認為,就特斯拉自動駕駛數據相關的職位屬性看,布法羅的工資水平要遠低于圣馬特奧,這或許是出于降本增效的現實考量。

考慮到自動駕駛業務在行業轉型和戰略層面的重要性,特斯拉對相關領域的員工首先“動刀”,確實讓業界感到費解。不過,和核心研發團隊相比,這一批被裁撤的員工大多屬于中低等技能、且較低薪資水平的工作——

例如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數據標記,其工作的主要職能,只需要確認特斯拉算法是否能識別出某個物體。

因為崗位的可替代性相對更高,很多汽車制造商往往將數據標注等工作外包給外部公司,按照降本增效的思路看,承壓于高成本的特斯拉率先砍掉這一類崗位,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最近,裁員的不只特斯拉。

就在上周,由福特和大眾汽車投資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宣布裁員約150人,雖然受波及的人數并不算多,但考慮到該公司目前全球員工也只有2000名左右,所以這次裁員的動作并不算小。

Argo AI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里解釋說,這是業務審慎調整的一部分,為公司未來的增長提前籌劃。過去一年,Argo AI的研發和項目推進都十分迅速,不僅與沃爾瑪達成送貨服務合作,還在德國慕尼黑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

雖然還沒有正式官宣,但Rivian首席執行官斯卡林格(RJ Scaringe)已在發給員工的一封郵件里表示,管理層計劃在本周五舉行全體員工會議,商議裁員的具體事宜。

這也意味著,裁員已是板上釘釘,只是具體人數和補償方式還未正式出爐。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Rivian這一輪裁員將集中在非制造崗位,包括職能重復度高、且容易被替代的團隊,被裁撤的員工將在未來幾周陸續收到解雇的正式通知。

發言人透露,作為成本削減的一部分,Rivian的裁員是謹慎且深思熟慮的。該公司目前正處于產能快速爬坡的關鍵階段,在公布第一季度財報時,Rivian尚持有現金高達160億美元,即使考慮到耗資50億美元的美國新工廠,目前的現金流依舊充足。

十字路口的洗牌

今年還有另一個信號。

炙手可熱的SPAC,終于在今年慢慢“降溫”了。前幾年,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成為北美IPO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香饃饃”,募資規模占比最高甚至超過50%。在經歷了2020和2021年的募資繁榮之后,SPAC在美國的熱潮正逐漸消退,這給造車新勢力們又出了一道資金難題。

就拿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Lordstown為例,其財務負責人曾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如若無法籌措足夠的現金支持,該公司的基本運轉很難維持到2023年。

該公司第二季度以2.3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位于俄亥俄州的造車工廠,但這比交易帶來的實際收益,并不能支撐其電動皮卡Endurance的量產和交付。

這是擺在Lordstown眼前最大的現實,但也是美國造車新勢力們共同的難題。

真正的危機來自現金流,當下的每一天都是燒錢的,時間流逝,資金流動性也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供應鏈困難進一步加劇、且材料價格持續飆漲的2022年,造車初創公司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不要懷疑華爾街的敏銳嗅覺。

今年上半年,包括高盛、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在內的華爾街大佬都選擇縮減SPAC收購業務,或直接宣布停止新的SPAC發行。對于那些在SPAC流行期上市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這樣的趨勢并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缺錢,他們中的大多數又回到了昔日脆弱的財務狀況。

缺錢的不只Lordstown一家。

前段時間,彭博社曝出蘋果或收購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Canoo的消息,因為蘋果造車的研發項目與后者的產品邏輯類似,且對方的人才資產儲備目前已足夠成熟,這些都對蘋果量產新車十分重要。

5月上旬,Canoo對外承認了潛在的流動性資金緊縮,為了加快“籌錢”的步伐,該公司已從現有股東那里獲得3億美元的資金,并與融資伙伴簽訂總計3億美元的股權購買協議。但是,這6億美元并不足以支撐公司運營和新車量產——按照彭博社的估算,該公司今年和2023年將消耗總計11億美元。

甚至還有破產。

可能已經有讀者知道,美國電動貨車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于7月正式宣布,公司計劃按照《美國破產法》第7章的破產程序進行清算。值得注意的是,這家美國造車新勢力一年前才在納斯達克上市,且一度被美國資本鼓吹為“特斯拉勁敵”,上市一年就瀕臨破產,多少有些諷刺。

重復中國的淘汰之路

把時間軸往前推,這不是美國造車新勢力遭遇的第一輪洗牌,過去十幾年的時間里,已經有不少造車新公司在財務上無法支撐,被收購,或是被淘汰。我們現在看到的裁員與資金鏈困局,與其說是新聞,不如說是昨日重現。

例如成立于2007年的電動車公司Fisker,曾被視為特斯拉的有力競爭對手,推出的全球第一款電動豪華跑車Karma,一度成為好萊塢明星們的寵兒,風頭甚至超過特斯拉當時的電動敞篷跑車Roadster。

但是,Fisker也在短暫的風光后陷入財務危機,于2013年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中國的吉利和東風都曾對該公司伸出過橄欖枝,但作為初代美國造車新勢力的Fisker最后還是被萬向集團收購,并于2015年更名為Karma Automotive。

美國經濟已進入衰退周期。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每當美國通脹水平超過5%,隨之而來的大多是經濟衰退,甚至是影響極深的經濟危機。但是到今年5月,美國的通貨膨脹已經飆升到8.5%,創下過去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成為經濟疲軟的真正根源。

對于大洋彼岸的美國汽車行業,前幾年勢如破竹的新造車公司們,也將重走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老路。以2022年為轉折點,昔日站在風口上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們,也將面臨新的困境,不再是資本的寵兒——

那些被鼓吹的泡沫,回歸冷靜與理性,就像大海里的浪花,縱使一浪高過一浪,終究慢慢消失。

今年5月,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上預計美國經濟或將遭遇衰退狀態,且這種危機至少持續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考慮到俄烏沖突、全球高通脹等不利因素,新的危機很有可能在美國上演,特斯拉一定要關注成本和現金流,未來的日子將越來越艱難。

他甚至還認為,優勝劣汰是“好事”,資本已習慣向“傻瓜公司”傾注金錢,只有當破產發生,資本才能看到真相。

早在2022年新年伊始,馬斯克就在自己的推特上發表了對新一年經濟形勢的預判,彼時他的預判就是較為悲觀的,甚至預測在今年春季或夏季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宏觀經濟大衰退,危機到來的時間不會晚于2023年。

正因為此,當路透社傳出特斯拉或將裁員10%的消息時,我們對馬斯克的這波操作并不感到意外。

很多泡沫,快被戳破了。

美國證監會上半年的“重錘”,敲打的是利用SPAC賺得盆滿缽滿的投資巨頭,但最終被這把“重錘”擊碎的,或是那些通過SPAC借殼上市、希望用PPt“造車”賺快錢的公司們。

經歷了IPO之后的短暫甜蜜期,美國的造車新勢力也將在“內卷”的競爭中迎來真正的洗牌。

關鍵詞: 特斯拉裁員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