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天天日報丨頂流理想摸著L9過河

2022-08-01 08:46:30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頭圖來源:IC photo

作者 | 于躍 崔秋陽


【資料圖】

編輯 | 新言

短短十天之內,車圈頂流理想L9又“出事”了。

7月26日,一名銷售在雨中駕駛理想L9試駕車連撞十幾米護欄,相關聊天記錄顯示,車輛主動剎車失效,前軸氣囊爆了,最終斷軸趴窩。往前推大約十天,理想L9才被曝出空氣懸架斷裂事故。一時之間,本就自帶流量的理想L9再一次喜提熱搜。

在L9即將交付的當口,遭遇這樣的變故,理想內部的壓力可想而知。

當第一次事故發生后,理想門店的銷售被要求立刻統一口徑,“原則上不主動溝通”,被用戶問到則回應統一話術。

第一次事故發生后網傳疑似理想工作群聊截圖 來源:網絡

在理想汽車門店,銷售們對空氣懸架問題保持高度警惕。7月21日,未來汽車日報來到北京合生匯理想門店探店,試圖俯身拍攝空氣懸架時,店內銷售蘇毓立刻快步上前嘗試阻止。面對詢問,蘇毓拿出了統一話術,“出事的那個車還不是最終量產版本,現在廠家已經把空氣彈簧的質保提升至8年/16萬公里”。

理想官方也在用“冷處理”的方式,試圖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針對兩次事故,官方并未發布正式的文字聲明,并回應未來汽車日報“不會單獨發表文字聲明解釋此事”。

就連一向高調的理想汽車CEO李想,也罕見地在微博默不作聲了。

自7月17日L9試駕車前懸架斷裂以來,李想就沒在微博上發布過任何動態。此前,或是與網友爭辯,或是和余承東、何小鵬等業內大佬互動,李想都不曾缺席。

目前來看,理想的一系列冷操作都頗為奏效,理想沒有面臨口碑崩塌,L9的訂單也依舊火爆。只是似乎,李想的沉默,向外界傳遞出幾分焦慮。

空氣懸架該不該背鍋?

截至發稿,關于這兩起事故的原因,尚無定論。大家的關注點,普遍集中于理想L9配備的空氣懸架。

未來汽車日報調查發現,理想L9有三家空氣彈簧供應商,分別是德國的頭部空簧供應商威巴克,以及國內的保隆科技和孔輝科技。

發生事故的那輛理想L9,使用的是威巴克供應的空氣彈簧。未來汽車日報前往北京地區的理想汽車直營門店,發現門店展車的前空氣彈簧也來自威巴克——空氣彈簧標明了“德國制造”,并且有威巴克的字母“V”標志。

不過,威巴克相關負責人向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威巴克將為理想L9供應空氣彈簧,目前還未開始規模化量產。保隆科技和孔輝科技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他們已經和理想汽車達成了合作,不過目前還沒有開始為后者供貨。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理想L9空懸斷裂事故發生后,保隆科技內部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問題,一位負責人表示,可能是空簧緩沖塊受到了過大的沖擊力,金屬部件刺破了橡膠部件,導致空簧減震器失效。

孔輝科技負責電控懸架業務的一位經理也給出了類似的分析,應該是L9前軸空簧緩沖塊的頂膠強度不夠,導致空簧減震器總成失效。

他猜測,上述事故可能是在試駕過程中出現了暴力駕駛,以90km/h的速度通過20厘米深坑,車輛損壞是正常的,“如果要求完好無損,那就太苛刻了”。

“頂膠是空氣彈簧和減震器的安裝點,也是該系統總成中受力最大的一個點,加上這個部件本身屬于易損件,如果在使用中損壞,很難維修,只能整根更換。”

箭頭所指位置為緩沖塊,頂膠在其內部 來源:威巴克官網

無論空簧減震器還是傳統螺旋彈簧減震器,都有受力極限,但目前業內并沒有針對空簧減震器總成能承受的最大沖擊力形成統一標準。

保隆科技內部調研發現,威巴克為理想汽車供應的空氣彈簧最高可以承受6.5噸的沖擊力,保隆科技的量產產品可以達到9噸。

保隆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要規避類似的事故,就需要駕駛員平穩駕駛。

另一方面,要應用空氣懸架,保證空氣彈簧、儲氣罐、傳感器等一整套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也在考驗車企的裝配工藝,以及如何通過軟件調教懸架系統。

上述負責人以奔馳S級舉例,要實現魔術車身,就需要空氣彈簧、雙目攝像頭以及復雜算法共同配合。

為了安撫消費者,7月18日,理想汽車修改了L9空氣彈簧質保方案,官方將為空氣彈簧本體、空氣泵、儲氣罐提供8年或16萬公里質保。不過,保隆科技和孔輝科技兩家供應商卻透露,供應商向整車廠承諾的質保時間沒有這么長,應該是理想汽車自己延長了質保期限。

來源:理想汽車官方微博

L9訂單依舊火爆

理想自掏腰包延長了空氣彈簧的質保期限,給不少車主吃了一顆定心丸。

6月21日理想L9發布會結束后,北京的一位理想ONE車主趙龍立刻下訂了一輛L9,“發布會當晚官方App都崩了,比當年的iPhone還難搶”。

訂車大半個月后,趙龍在門店試駕了理想L9。他感到整體很滿意,“L9比理想ONE的舒適性有了明顯提升,唯一不太滿意的是胎噪聲比較明顯”。

理想L9試駕車發生的空懸斷裂問題,并沒有影響趙龍的購車決策,他認為理想延長質保后,量產產品的強度也會增加,反而對這款車更有信心了。

門店里,L9的銷售似乎也絲毫未受影響。

銷售蘇毓向未來汽車日報介紹,“大定訂單已經有一萬多臺了,如果現在訂車,最快要等到10月才能交付,銷售情況還是相當火爆的。”

在北京清河萬象匯理想汽車門店,銷售人員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截至7月27日,門店已有200多位客戶完成了“鎖單”。鎖單意味著用戶交的5000元預訂金轉化為定金,理想汽車開始排產客戶所選的車型。

未來汽車日報走訪了北京合生匯、清河萬象匯以及藍色港灣等多家門店,發現目前還沒有因上述兩起事故選擇退單的準車主。大部分用戶前往門店看車時,重點關注的是車輛的功能屬性,空氣懸架并非大家的核心關注點。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不過,也不是所有準車主都如此篤信。

二胎媽媽李晴也在發布會當晚預訂了理想L9。不過,接連發生的兩起事故還是勸退了她。“發生第二起事故之后理想官方公布了(其實是轉發)當事車輛的行車記錄儀視頻,這更讓人產生懷疑,為什么第一起空氣彈簧發生事故時沒有(公布)行車記錄視頻?”

“當一款車主打家用人設時,安全就應該在第一位。”

放棄理想L9,李晴仍然打算購買一輛電動汽車,但選車時更慎重了——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便犧牲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豪華配置,也要更高的安全性。“騰勢D9、嵐圖夢想家等車型都在考慮范圍內。”

終須走出舒適圈

看起來,要完成李想制定的“8月交付、9月交付過萬”的目標,理想L9似乎是穩了。

盡管如此,李想內心的焦慮依然隱約可見。因為無論有多火爆,L9依然是一款增程式車型,這是屬于理想的舒適區。而理想終究需要邁出舒適圈,直面更艱難的純電戰場。畢竟,友商已經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樣本數據。

比亞迪官方發布的2021年財報及2022年上半年銷售數據顯示,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比亞迪分別實現銷量59.37萬輛和64.14萬輛,其中純電車型和混動車型幾乎各占一半。

乘聯會數據進一步佐證了純電產品在新能源市場的重要性,自2021年7月以來,BEV純電車型在新能源市場穩定占據了75%以上的市場份額。

對于理想而言,僅憑借增程式車型打天下意味著自斷一臂,而且斷的是主利手。

事實上,理想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

2021年理想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顯示,其將拿出赴港IPO所籌款項中的20%用來研發高壓純電動汽車技術、平臺及未來車型,并于2023年起每年推出至少兩款純電車型。

7月27日,有博主在微博爆料,基于理想純電平臺打造的MPV車型(內部代號W01)來了,從網曝圖片來看,這輛經過偽裝的MPV正由理想汽車總部駛出。

來源:微博

針對上述爆料,未來汽車日報向理想官方求證,對方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3月,李想還在微博篤定地表示,理想的產品規劃里并沒有MPV,無論增程還是純電,在底盤鋪裝電池后,都會損失MPV“上下車和空間”這兩個最重要的優勢。另外,MPV較高的風阻系數也將成為電驅動車型的續航殺手。

李想在線辟謠 來源:微博

距離辟謠僅四個月,理想就被曝光了純電MPV車型。一位傳統主機廠智能駕駛工程師分析稱,在傳統車企,一款車型從立項到偽裝車測試大約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最快也要0.8年(即9.6個月)。

由此看來,李想辟謠可能只是欲蓋彌彰。

但無論李想是否真的不看好純電MPV,可以確定的是,跳出舒適圈后,理想的“觸電”之路并非一路坦途。

大眾(中國)一位工程師田磊認為,進入純電領域的技術門檻不會太高,因為最核心的電機、電驅、電池可以向供應商采購,對于理想來說,難點在于“增程式混動與純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在轉變過程中,車輛的傳動系統、底盤結構、整車架構等全都要改變”。

同時,雖然三電技術可以由供應商提供,但田磊認為,采購回來的零部件與自身車型是否匹配,還需要理想自己調整。

此前,理想ONE的底盤調校一直備受質疑。如果不補足這塊短板,田磊擔心理想第一款(純電)產品很可能僅代表“理想有能力造純電車型,而不是造一款有競爭力的純電車型”。

拋開技術層面的轉變,理想的定價策略或許也要調整。

目前鋰礦價格仍然居高不下,蔚來和小鵬采用的單一車型多款配置的方案,可以根據不同電池容量靈活調價。以小鵬為例,在今年3月的漲價中,小鵬P7電池容量為60.2kWh且原售價在25萬元以下的多款車型(P7 480G、P7 480N等)漲價幅度為1.5萬元左右,而電池容量為83.1kWh且原售價在26萬-27萬元區間的P7 670G、P7 670N+等車型漲價幅度為1萬元左右。

低價車型漲幅高,可以憑借其走量優勢多消化一部分被電池漲價推高的成本,高價車型漲幅低,可以盡量降低漲價對銷量產生的不利影響。

此外,補能網絡也是理想亟待追趕的功課。

截至7月初,特斯拉已在中國大陸開設了1200多個超級充電站,充電樁的總量超過8700個;蔚來已經正式上線了第1000家換電站;小鵬自營充電網絡累計上線超950座。形成這樣規模的補能網絡,這三家車企分別花費了8年、4年和4年。

李想也曾坦承,補能網絡是車企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特斯拉能賣得這么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補能網絡十分發達”。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在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目前理想已有專門團隊在推進充電站選址工作,并將“從高速公路充電站切入”。但截至目前,理想尚未在建設充電站方面公布過具體進展。

憑一己之力在車圈帶火了“落后的”增程技術,這大概是所有理想人最引以為傲的事。但從長遠來看,沒跑通純電的路,就遠未到舉杯歡慶的時刻。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趙龍、李晴、蘇毓、田磊為化名)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