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全球熱議:營收大漲,卻大裁員,福特在焦慮什么?

2022-07-31 05:31:08來源:鳳凰網汽車  

“我們人手過剩,且(很多)技術不再起作用。”

在回答福特將“裁員8000人”的傳聞時,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這樣回應。


【資料圖】

盡管在Q2交出一份營收同比增長50%的亮眼財報,但成本和轉型的“焦慮”,依然困擾著這家美系巨頭。

2022開年以來,福特股價累計下跌35%。二季度,福特海外銷量不振,在華銷量下滑22%。同時公司CFO曾坦言,成本大漲,讓電動化主力車型Mach-E,“幾乎沒有利潤”。

投資Rivian,也帶來了24億美元虧損。同時,全球性通貨膨脹,預計將為福特帶來40億美元的成本壓力。

下半年,福特不僅要完成全年增長15%-25%指標,為2023年實現60萬電動銷量做打算,CEO還背著削減30億美元成本的“KPI”。

巨大的壓力之下,福特該怎么做?

增長:靠什么支撐?

2022年Q2,福特營收為402億美元,同比增長50%。其中,汽車營收為379.1億美元。公司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37億美元,凈利潤為6.67億美元。

各項指標的增長,主要是得益于產品結構調整。據統計,4月至6月期間,福特車型的平均售價上漲10%,至5.19萬美元。

但同比的數據,僅能證明福特已經度過了“至暗時刻”。各項數據同比上漲,也是因為在2021年第二季度,福特的凈利潤下跌近50%。

銷量方面,福特F系列、探險者以及林肯多功能SUV領航員的銷量增長最明顯,取代了福特現已停產、利潤率較低的車型。例如,福特在Q2銷售了近30萬輛F系列皮卡,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截至二季度,福特全球汽車市場占有率為5.3%,其中北美和中國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9%和2.3%。

福特CFO表示,在北美地區,福特息稅前利潤為33億美元,營業利潤率為11.3%,兩項指標均同比上升。同時,因為批發價格增長了89%,大大抵消了更高的大宗商品成本和通脹壓力。

公司強調,福特在北美的產品訂單量仍然強勁,“幾乎所有2022款新車都已售罄”。包括于2022年五月開始交付的純電F-150Lightning。官方還表示,經銷商展廳的客流量也保持在高位。

南美地區,福特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在歐洲,福特發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2%,主要增長來自商用車,基本處于盈虧平衡的狀態。

在中國市場,福特第二季度處于虧損狀態,銷量下降22%,至約12萬輛。但整體來看,6月以來國內車市強有力的刺激,讓銷量有一定回升。

數據顯示,6月福特國內銷量同比增長2.9%,環比提升37.6%。4月上市的新蒙迪歐,Q2銷量達1.1萬輛。同時,林肯品牌6月銷量超8300輛,同比增長18.8%,環比上浮70%。

對于未來業績預期,福特首席財務官羅禮祥表示,公司在Q2的業績主要來自北美地區的增長。下半年,海外市場的成交量會增長高于北美。第三季度的增幅不會像本季度這么高,大部分成交量增長將出現在歐洲和中國。

業績公布后,福特沒有調整收益目標。公司預計2022財年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EBIT)將在115億美元至125億美元之間,較2021年增長15%至25%。

隱憂:被壓縮的利潤

盡管預計銷售額會增加,但福特警告投資者,由于通貨膨脹以及關鍵商品和運輸價格上漲,利潤將受到打擊。

羅禮祥此前透露,Mach-E的成本比生產燃油車Edge的成本高25000美元。公司在2020年底推出Mach-E時,他們每售出一輛汽車都能獲得利潤。但由于通貨膨脹及原材料上漲,福特已經無法從該車型身上獲利。

他還指出:“由于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福特的部分客戶也已經出現不付尾款或推遲付款等問題。”

吉姆·法利也對此評價:“福特的成本沒有競爭力,我并不滿意。”目前,福特仍在積極研究如何抵消飆升的成本。

他指出,在今天的超級競爭市場,真正的對手不是傳統的原始設備制造商,而是純粹的電動汽車公司,包括中國新造車。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從分銷成本中獲得2000美元,才能與他們競爭。”因此福特現在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造,試圖簡化業務并提高利潤。

從定價的角度來看,福特將會把經銷商利潤率,壓縮到1300美元到1700美元之間。

同時,福特正努力向訂單制轉型。“對電動車來說,動態定價非常重要。”隨著供應量增加,未來價格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同時,福特所有在銷售、銷售和廣告上的投入,目前每輛車成本平均是600美元,這部分可以簡化。

轉型:先裁8000人?

7月中旬,福特汽車剛剛宣布了一系列確保動力電池新增產能和原材料供應的戰略合作,以實現其2023年底6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能目標,并已完成2026年200萬輛電動車產能目標的70%配套動力電池定點工作。

這意味著,福特計劃電動車銷量年平均增長率超過90%。到2026年,利潤目標是整體調整后的EBIT利潤率為10%,電動汽車的EBIT利潤率為8%。

為實現電動化目標,福特開啟了一場內部“改革”。官方表示,從2023年開始,福特汽車的運營和財報披露將聚焦在以下三大業務部門:

FordBlue–作為燃油車業務主體,負責公司旗下標志性燃油車業務的成本優化和精益運營,以實現盈利性增長。

FordModele–加速創新,推出更多行業突破性的電動汽車產品,形成規模效益,同時負責為福特汽車各個業務單元及產品提供軟件、智能網聯技術和服務。

FordPro–為商用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更高水平的專屬一站式服務,包括全系的燃油和電動汽車產品及配套服務。

有分析師將這種調整,視為福特公司的“分拆”。名為FordModele的電動化部門,將獲得自己的企業空間。有知情人士透露,電動化部門與制造燃油車的傳統業務FordBlue界限分明。這兩個業務部門將各自獨立運營,并在工程等共同領域相互支持。

重組也代表著裁員。正如吉姆·法利所說,“這意味著(福特)將需要更少的人。”

彭博社認為,被裁員工主要來自新成立的福特藍色部門,該部門主要生產內燃機汽車。

目前得知,福特正在尋求削減30億美元的成本,主要來自新命名的福特藍色(FordBlue)部門,該部門負責生產野馬(Bronco)運動型多功能車(SUV)等傳統內燃發動機汽車。

EvercoreISI的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如果福特裁員8000人,可能意味著公司將節約10億美元,“有助于從早期電動汽車虧損中為投資提供資金”。

吉姆·法利此前也表示,將用內燃機車業務的利潤來構建FordModele不斷擴大的產品線。

福特急切地改革,或許也與近年來整體銷量下滑有關。根據F&ITools發表報告,福特在2021年全球銷售量為394萬輛,在各大品牌中排第8名。但在2020年,福特的全球銷量還是423萬。

基于這一業績,加深品牌轉型與提升競爭力的急迫性不言而喻。

同時,電動化路上,還有著來自投資人的壓力。在業績會上,有投資者質疑在電池成本高漲的情況下,福特是否有必要繼續大額投入電動化轉型。

按照全新的計劃,福特將加速并追加在電氣化領域的投資,到2025年底,公司將在包括電池開發在內的電氣化業務方面投入超過300億美元。

但吉姆·法利表示:“我們不打算撤退”。他進一步解釋,福特在加強軟件投資,并期待訂閱等服務利潤上漲。

在電動車規劃上,福特預計在2023年推出一款中型SUV,基于生產大眾ID.4的MEB平臺打造,與福特純電動車Mach-E歸屬于同一序列。

計劃顯示,這款新車將會在目前在德國科隆電動車制造中心生產。2024年,一款基于ID5.打造的運動轎跑車型也將上市。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