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運營先行市場主導 廣州重磅發布自動駕駛產業三年行動計劃

2022-08-04 09:35:25來源:中國汽車報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發布《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提出對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L3自動駕駛及以上級別的車型,按照每個車型1000萬元給予整車企業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

6月底,廣州還重磅發布了《廣州市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進一步培育區域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廣州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既有政策規劃引導,又有資金獎勵支持,更有開放包容的胸懷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廣州自動駕駛產業可謂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的特色之路。

打造完整的運營政策體系

當前,各地無人化自動駕駛產業的競爭集中在政策創新,哪個城市能出臺更具突破力的創新政策,率先實現規模化商用,哪個城市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一清創新創始人兼董事長、香港科技大學自動駕駛中心主任劉明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廣州市一直采取全國最開放的政策許可方式、營造全國最寬松的營商環境,推動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

2018年,《廣州市汽車產業2025戰略規劃》中提出制定車聯網發展規劃,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兩區一高地”。此項戰略規劃的提出,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年,《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規范性文件出臺,指導意見明確組織管理原則及測試申請條件,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提供了依據。

2021年,廣州市正式發布了《關于逐步分區域先行先試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應用示范運營政策的意見》、《在不同混行環境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應用示范運營的工作方案》兩個政策文件,啟動自動駕駛混行試點,構建“1+1+N”混行試點下自動駕駛示范運營政策體系建設。這也意味著,廣州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化應用方面邁出關鍵一步。

2022年,廣州市工信局、發改委發布《廣州市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進一步加強了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構建以創新為主體、以自主可控為導向的產業生態,加快推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廣州基本形成了整車、零部件及配套、汽車電子、新能源系統、智能網聯解決方案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這些政策和成果都表明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效益凸顯。

“三管齊下” 龍頭企業齊聚廣州

政策牽引之下,自2021年獲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首批試點城市以來,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卓有成效。

廣州市工信局不久前剛剛發布了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成績單。廣州“三管齊下”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管前沿,加快測試驗證;管基建,推進車路協同;管上路,全國首發運營。

截至目前,廣州累計發放201張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開放測試道路202條。全市開放測試道路雙向里程789公里,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590萬公里,已建成新豐、花都、南沙、增城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

黃埔、南沙、番禺、海珠等區域建成140多個路側設備(RSU),涵蓋了園區、封閉測試區域、半封閉及公開道路、橋梁、環島等多種使用場景,市民在廣州黃埔區部分路段已可以感受到車內紅綠燈倒計時等車聯網服務。百度阿波羅、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廣州沃芽等中國自動駕駛研發頭部企業齊聚廣州。

截至今年6月底,廣州出臺了“示范運營車輛型號申請指引”“道路運輸應用示范運營工作指引”“汽車數據管理工作指引”等自動駕駛領域系列指引(標準),建立起一套較完整的自動駕駛示范運營政策體系,小馬智行2款3個型號的車輛通過該市混行試點自動駕駛車型認定,在廣州南沙區啟動示范運營。

據了解,廣州在智能網聯車路協同建設上確立“一帶四區、區域互聯”的格局。“一”是指“一個頂層設計”,全市各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步調統一,建設統一的CA認證體系、市級統一數據平臺以及車聯網直連頻段的統一使用規范、各平臺之間統一的傳輸協議;“四區”是指建設黃埔、花都、琶洲、番禺四個城市級車聯網示范區。“區域互聯”是指區域之間、車企之間、平臺之間、終端之間、型號之間形成互聯互通。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羽認為,廣州政府的開放,使得廣州在自動駕駛企業落戶和ROBOTAXI等商業化運營方面取得了頗為亮眼的成績。小鵬智能汽車的量產,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一清創新、京東(無人配送車)等自動駕駛領域知名企業的相繼落戶,都在證明廣州是一塊培育自動駕駛產業的沃土。

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科研創新短板待補

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未來出行的核心支撐,促使多個城市各顯神通,競相爭奪自動駕駛這一把打開新興產業大門的金鑰匙。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長沙等40余個省市先后出臺相應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從道路測試、載人測試、示范運營到無人化等多個階段開展積極探索。

每個城市有各自發展自動駕駛的特色。劉明認為,廣州的智能網聯汽車以運營先行,自下向上發展,鼓勵支持自動駕駛汽車在各類場景中運行,積極探索建立城市的智能出行政策體系。長處在于,廣州市是國內首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許可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國單車封閉測試成本最低的城市。同時,廣州是國內推進遠程駕駛測試進度最快的城市,開放道路測試路段長度居全國前列,發放自動駕駛路測牌照數量居全國前列。

但劉明也指出,自動駕駛屬于新興行業,不僅要重點培育智能網聯汽車龍頭企業,也要根據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細化多元化的示范案例,比如港口碼頭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工業物流領域自動駕駛等。

王羽則認為,廣州的優勢在于作為一線城市,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資源,是市場和貿易相當發達的前沿地區,雄厚的經濟實力能支撐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政府持開放寬松的態度,積極推動科技向經濟轉型,助推前沿科技的落地,因而能孵化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但不完美之處在于,廣州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成績不俗,科技創新能力卻不足。以北京為例,依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衍生出了大批自動駕駛初創企業,而廣州卻缺少國家科研院所、國家工程實驗室、知名學府的科研力量支撐。同時,在推動科技創新走向產業化的路徑上,須由政府牽頭來統籌規劃、協調資源、財稅支撐、推動產業孵化,然后才是產業孵化后的回饋稅收,發達國家的經驗亦是如此。廣州在系統性科技產業化的過程中單一地由產業基金公司或者市場化企業來主導推動,存在一些瑕疵和問題。

多方協同 行穩致遠

從傳統汽車到智能網聯汽車,廣州汽車產業轉型之路如何走?打造世界級的自動駕駛應用,廣州未來又該如何發力?

面對新的課題,劉明認為挑戰在于廣東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建設較為滯后,測試道路放開還很嚴格,各地市間的測試存在互不認可的情況,比如廣州的測試里程深圳不認可,需要重新積累測試里程;以及自動駕駛行業的興起,復合型人才鳳毛麟角,高端人才更是稀缺。

因此劉明建議:整合產學研資源,發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學校優勢,一方面通過港科大自動駕駛實驗室進行技術賦能,另一方面吸引高科技人才,進行技術人才轉化;編制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路線圖,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加快對智能汽車智能終端零部件、車規級芯片及傳感器組件、軟件生態系統等領域的研發,加快布局一批與智網汽車產業鏈緊密關聯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大項目,推動灣區重點城市實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鏈長制,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云計算平臺、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

王羽則建議,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在科技走向產業化的過程中,政府要承擔主人公的角色;引入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在自動駕駛領域頗有研究成果的高校、研究機構等,打造創新產業園區,形成源源不斷的科技資源支撐。

同時在資本上推動科技和經濟融合,打造科技和經濟的協同平臺,進而推動自動駕駛的前沿產品經過實踐驗證走向量產;還要發揮國家級行業組織的作用,協同中央資源和本地資源的對接,引導自動駕駛行業健康、自立、可持續發展,方能行穩致遠,走出廣州特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