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比亞迪在計劃什么? 天天訊息

2023-07-05 07:31:50來源:蓋世汽車  

比亞迪的好消息還能更多嗎?能。

7月2日,比亞迪發(fā)布了2023年6月產(chǎn)銷快報。數(shù)據(jù)顯示,比亞迪6月銷量為253,046輛,同比增長88.2%,首次月銷量突破25萬輛關口;今年二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超70萬輛,去年同期為35.4萬輛,同比增長近100%,創(chuàng)下季度最高銷售記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不僅是比亞迪的自我超越,尤其是對比其“最大敵手”特斯拉來看。

根據(jù)《巴倫周刊》分析,特斯拉二季度交付的46.6萬輛汽車中,預計包括約15.5萬輛在中國銷售的車輛,在中國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70%。而比亞迪二季度在中國的銷售增速接近100%,快于特斯拉的70%。

且更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早已不滿足國內市場,其汽車產(chǎn)品正在駛向全球的各個角落。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6月,比亞迪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合計1.05萬輛。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累計銷量7.43萬輛,已經(jīng)超過去年全年海外銷量5.36萬輛。

圖源:比亞迪

根據(jù)蓋世汽車對比亞迪出海勢頭的觀察,目前比亞迪對海外市場的“野心”正在逐漸膨脹,“走出去”似乎已經(jīng)是該公司未來長足發(fā)展中的關鍵一環(huán)。

加勒比都“不放過”,比亞迪在世界各個角落

實際上,比亞迪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就在逐步加緊出海的步伐。

且截至目前,比亞迪在各海外市場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競爭激烈的東南亞市場。

首先看新加坡。2022年7月,比亞迪宣布進軍新加坡的乘用車市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成為新加坡最受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之一。

根據(jù)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比亞迪電動汽車在2023年1月至5月期間的注冊量達303輛,位居新加坡電動汽車榜首。從市場份額來看,2023年前5個月,新加坡純電動汽車注冊總量為1462輛,其中比亞迪在純電動細分市場的市占率高達20.7%。據(jù)悉,比亞迪在新加坡的暢銷車型包括BYD ATTO 3(元PLUS)以及比亞迪全新e6。

再看泰國。根據(jù)泰國AutoLife官網(wǎng)數(shù)據(jù),BYD ATTO 3(元PLUS)5月上牌量為2025臺,連續(xù)第五個月獲得泰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23年1-5月,BYD ATTO 3總上牌量為9310臺,市占率達38.6%,持續(xù)領跑泰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

圖源:比亞迪

在大洋洲,比亞迪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jù)新西蘭交通部最新數(shù)據(jù),新西蘭5月電動汽車注冊量為1219輛。其中,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型是BYD ATTO 3,該車型再次獲得純電動汽車月銷量冠軍。今年1-5月,BYD ATTO 3共計銷售1402輛,位居新西蘭純電汽車銷量第一。

近段時間,該公司海外動態(tài)更加頻繁,從其業(yè)務涉及到的區(qū)域來看,比亞迪已經(jīng)不滿足于歐洲、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區(qū),正在走向眾多電動汽車“鮮為人知”的國家和地區(qū),比如美洲。

6月26日,比亞迪宣布與行業(yè)領先的汽車經(jīng)銷商ATL汽車集團達成合作,將共同為加勒比地區(qū)提供新能源乘用車產(chǎn)品,推動當?shù)仄囯妱踊M程。

據(jù)悉,比亞迪本次聯(lián)手ATL汽車集團,主要希望為加勒比地區(qū)消費者提供新能源乘用車銷售及售后等服務,業(yè)務覆蓋10個國家,包括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開曼群島、庫拉索、巴巴多斯、阿魯巴、安提瓜、圣盧西亞、圭亞那和蘇里南。

彼時,ATL汽車集團執(zhí)行董事長Adam Stewart表示:“未來,比亞迪將成為牙買加甚至加勒比地區(qū)排名第一的電動汽車品牌。”

無獨有偶,比亞迪在巴西市場也已醞釀許久。終于在今年6月底,有外媒報道,比亞迪將于7月4日正式宣布在巴西巴伊亞州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工廠。

比亞迪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李柯稱:巴西是比亞迪在美洲市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銷售市場。同時比亞迪巴西分公司總經(jīng)理李鐵也指出,與歐美等高端車型相比,比亞迪完全有能力實現(xiàn)“彎道超車”,在高端電動車型、混動汽車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

根據(jù)比亞迪方面公布的信息,截至目前,在乘用車領域,比亞迪已經(jīng)在巴西建立了24家經(jīng)銷商線下門店,預計今年年底設立100家門店。

300萬、500萬、1000萬……出海潮的背后,是不斷增長的銷量目標

比亞迪把車賣到海外,并不是新鮮事。

截至目前,國內大多數(shù)車企在海外均有布局。就近期階段性成績來看,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1-5月,汽車整車出口193.3萬輛,同比增長79.8%;整車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2倍。2023年1-5月,在我國汽車主要出口車型中,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機動車、客車、轎車和載貨車四大類主要出口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長,其中純電動機動車增速更為顯著。

顯然,汽車“出海”,尤其是新能源車出海,已經(jīng)成為汽車行業(yè)又一大看點。

圖源:比亞迪

那么,亮眼的出口成績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驅動中國車企走向海外?

是需求,且更多的是來自車企端的銷量需求。

6月16日,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如此形容眼下的汽車市場:“卷剛剛開始,未來還會更卷。”他表示,未來汽車行業(yè)的洗牌將會非常慘烈。站在五年、十年或更長遠維度來看,未來能活下來的是少數(shù)車企。

余承東所言似乎已成為汽車行業(yè)內的共識。今年4月份,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就曾直言:眼下淘汰賽才剛剛開始,未來,300萬年銷量規(guī)模將只是入場券。他認為,2025年底,將不會再有“新新新造車企業(yè)”,彼時進入32強的企業(yè)將會浮出水面。在下一個十年,主流車企只有前八名,子品牌會并入大品牌里面,最后形成“巨無霸企業(yè)”。

根據(jù)何小鵬的判斷:“在這些企業(yè)里面,300萬或500萬銷量,將是基礎。縱觀國內新能源車企,能夠沖刺此銷量目標的車企已然明晰。其中,比亞迪是最具潛力的種子選手之一,余承東也認為,比亞迪是能活下來的巨頭之一。

畢竟,比亞迪2023年保守的銷量目標已經(jīng)達300萬輛(包括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且目前來看,比亞迪今年上半年銷量已達到2022年全年銷量的三分之二,也完成了全年目標的41.85%。

王傳福曾在2022年股東大會上強調,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將發(fā)生大變革:“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3-5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然而,300萬、500萬甚至1000萬的銷量目標,還有更高的市場份額,僅僅“屈居”于國內市場,能夠滿足比亞迪的野心嗎?

當然不夠。

中國汽車品牌出海處于‘吃肉’階段:出海是“必選項”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和中汽協(xié)數(shù)據(jù),中國汽車近兩年高速增長。

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chǎn)銷突破500萬輛;2022年2月突破了1000萬輛;到2023年7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chǎn)銷突破2000萬輛。第二個1000萬的時間僅有16個月的時間,速度很快,由此預計第三個千萬應該在2024年7月前能夠實現(xiàn),持續(xù)的新能源汽車高增長將成為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新動力。

不得不承認,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在不斷加速滲透是事實。

但值得注意的是,滲透終有窮盡。尤其是此前的價格戰(zhàn)、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再延續(xù),以及鼓勵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等態(tài)勢,似乎都向行業(yè)內釋放一個信號:新能源車在來勢洶洶不斷“攻城略地”的同時,急需警醒自己去不斷開辟新能源汽車尚未“涉足未深”的新土壤,也正是這些肥沃的土壤,可以供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不斷向上攀升,滿足一個又一個不同階段的銷量目標。

圖源:比亞迪

根據(jù)全國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331萬,超越歐洲的218萬和北美洲的70萬,優(yōu)勢明顯。2022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650萬臺,大幅超越歐洲的248萬和北美洲的106萬的銷量。2023年1-5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78萬臺,繼續(xù)大幅超越歐洲和北美洲的銷量。

透過上述眾多“領先的數(shù)字”,可以看出中國新能源車的戰(zhàn)略引領了世界新能源發(fā)展的浪潮,各國政府和國際車企全面跟進新能源轉型,這不但對中國汽車行業(yè)從跟隨到跨越領先起到重要作用,也為國內新能源車企提供眾多的新市場。

走出國門,已經(jīng)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的共識,且皆在積極踐行。

比亞迪大概是近年來出海最為頻繁的新能源車企之一。尤其是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比亞迪出海步伐加快。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巴西、新西蘭等53個國家和地區(qū)。

摩根大通在調研比亞迪主要海外門店后認為,比亞迪國內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和海外擴張將帶來潛在上行空間,并表示仍看好該公司。

圖源:比亞迪

摩根大通認為,比亞迪應該聚焦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為插電混動汽車領域的發(fā)展,在這一領域沒有來自任何外國品牌的較大競爭,只有來自中國同行的部分競爭,預計比亞迪今年的插電混動汽車銷量將能占到69%的市場份額,高于2022年的64%。

其二是預計比亞迪2023年下半年利潤率將改善,受益于產(chǎn)品結構改善,利潤率較高的騰勢和仰望的銷量貢獻提升。比亞迪的整體毛利率或將從2022年的17%提高至今年的20%左右。

其三是出口是長期上行空間的另一個推動力,可能也是盈利的下行保護,因為國內業(yè)務競爭激烈。

長安國際公司副總經(jīng)理孫澤軍說過:“中國汽車品牌出海目前處于‘吃肉’階段,是盈利的狀態(tài),而過去二十多年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

尾聲:警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海外布局愈發(fā)廣闊,危險也正在逼近,比如近期關注度較高的歐盟“雙反調查”,以及上汽集團在印度設立的全資子公司——MG汽車印度有限公司的股權紛爭。

單就前者來看,6月28日,蓋世汽車報道,兩位歐盟高級官員透露,由“首席貿易執(zhí)法官”Denis Redonnet領導的歐盟委員會貿易保護部門目前正在討論是否啟動一項調查,允許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額外的關稅或實施限制,這也被稱之為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雖然目前歐盟內部對如何應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一事仍存在分歧,但這也已然為國內新能源車企敲響警鐘:不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干擾中國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要知道,美國便是比亞迪出海的典型“絆腳石”之一。以至于在6月份,比亞迪執(zhí)行副總裁李柯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談到關于比亞迪在美國銷售電動汽車的問題,她非常明確地表示:“美國市場不在我們目前的考慮范圍之內”。

希望未來,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全球市場內“開疆拓土”的過程中,能夠盡少遇到“美國們”。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