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即時看!80、90 后童年記憶的世嘉游戲,怎么就不行了 .

2023-06-30 23:22:56來源:ZAKER科技  

最近,FTC 與微軟的反壟斷官司進行得如火如荼,在整理文件的過程中,一份郵件被曝光。

郵件顯示,微軟一直想收購世嘉:


【資料圖】

" 我們認為世嘉的軟件陣容在各細分市場均擁有全球號召力,有助于 XGP 訂閱在主機與主機以外市場打開局面。"

作為微軟獵物的世嘉,在不久前卻是一名獵人,不久前,世嘉以 7.76 億歐元,收購了曾制作《憤怒的小鳥》等游戲的廠商 Rovio。但奇怪的是,世嘉收購 Rovio,在業界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反而在成為微軟的獵物后,才稍微有人關注一下。

昔日的游戲巨頭,連收購別人都無人關注,混成這個樣子,也是夠唏噓的。

世嘉這個名字,年輕點的小伙伴可能不太熟悉,但老狐還記得,當年世嘉的 MD,可是和任天堂紅白機爭老大的存在。

世嘉公司(SEGA),前身是美國的標準游戲公司,該公司專門生產賭博工具。

二戰結束后,美國在日本駐軍,為避免美國大兵在異國他鄉無聊,標準游戲公司空運了不少老虎機,供大兵消遣。

1951 年,標準游戲公司把總部遷往日本,并更名為 Service Game,1965 年,Service Game 更名為 SEGA(世嘉),并進軍街機市場。

街機(arcade game),即立柜式游戲機,早在 20 世紀初期,就遍布各個酒吧餐館,但直到 60 年代,依然沒有一家公司通過街機賺大錢。

世嘉就是第一個賺大錢的,1973 年,世嘉發布電子游戲街機 Pong-Tron,正式開啟電子游戲的黃金時代。

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家用游戲主機開始蓬勃發展,世嘉決定擴大業務,投入主機開發。

1983 年 7 月 15 日,世嘉發布 8 位家用主機 SG1000,巧合的是,任天堂也發布 8 位主機 FC(紅白機),也選了同一個日子。

世嘉在主機領域的道路,走得相當曲折,為搶占市場份額,世嘉決定采取機海戰術。

1983 年推出 SG1000,1984 年推出 SG1000 Ⅱ,1985 年推出 SEGA Mark Ⅲ,世嘉一年推出一款新主機,更新速度堪比手機廠商。

但消費者能一年換一臺手機,卻不會一年換一臺主機,世嘉這樣的更新頻率,確定不是耍猴?

另外,主機是需要游戲適配的,廠商剛適配了舊機,你就出新的,廠商又要重新適配?他們可不干。

世嘉的主機第一炮,打得并不順利,除了 SG1000 銷路尚可,其余兩款主機因游戲數量不足,銷量慘不忍睹。

相反,只出產 FC 的任天堂,銷量逐漸與世嘉拉開差距,1985 年《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橫空出世,更是把 FC 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痛定思痛的世嘉,放棄了機海戰術,經過 3 年研發,于 1988 年推出 16 位主機 MEGA DRIVE(MD)。

MD 搭載了一款性能極強的 CPU,還采用了和街機極為相似的 MC 68000+FM 音源的構架,視聽效果非常出色。

不過,MD 在日本的銷量,始終比不上 FC,FC 雖然性能差,卻擁有《勇者斗惡龍》、《最終幻想》等日式 RPG 大作。

MD 的游戲,大多是移植街機,街機游戲 大多是 " 車槍球 ",沒有 RPG 這個種類,對于深愛 RPG 的日本玩家,MD 游戲吸引力有限。

但歐美玩家就不同了,他們對日式 RPG 并不感冒,MD 的游戲種類,完全對了他們的胃口。

1990 年,任天堂推出 16 位主機 SFC,立刻橫掃日本市場,把 MD 打得潰不成軍。

但 MD 在歐美的生命力,卻出乎意料地強大,不僅徹底擊敗 FC,對 SFC 還能有來有回。

MD 時代的世嘉,除了銷量能和任天堂一爭長短,游戲 IP 也不遑多讓,你任天堂有馬里奧,我世嘉也有索尼克。

與外形憨厚的馬里奧相比,索尼克的特點就是 " 快 ",給人一種機智靈動的感覺。

不過,世嘉的著名 IP,有且只有一個索尼克,而任天堂的著名 IP,并不只有一個馬里奧。

世嘉對游戲付出的心力,終究比不上任天堂,MD 的游戲,更傾向于感官刺激,內容也更大膽。

MD 出現過《night trap》這種以真人拍攝的獵奇游戲,也出現過《真人快打》這種暴力血腥游戲,后期還出現 " 開車 " 游戲。

世嘉這種游戲策略,也延續到 1994 年發布的 32 位主機土星(Saturn)身上。

土星發售之初,世嘉就宣布成立 " 電視游戲軟件倫理審查機構 ",并依據內容的不同,分為 " 全年齡推薦 "、"18 歲以上推薦 " 和 "X 指定 " 三個類別。

如果說 MD 的 " 某些游戲 " 還是 "18 歲以上推薦 ",那土星的 " 某些游戲 " 則是 "X 指定 ",不少玩家就是沖著這些游戲買土星。

讓老狐印象較深的游戲,是《野球拳》,具體情況不多說,小伙伴們可以自行判斷。

過于追求 " 成人化 ",讓世嘉喪失了數量更龐大的兒童用戶,除了游戲問題,土星無論是研發還是發售過程,也是錯誤百出。

土星的主板有 8 顆處理器,不過由于沒有完整的函數庫,大多數游戲只能用單顆處理器運行,這種 " 一核有難,八核圍觀 " 的架構,讓很多廠商束手無策。

由于 MD 在日本銷量不理想,世嘉日本總部決定提前開發土星,且進度越快越好。

而 MD 在美國賣得不錯,相對獨立的世嘉美國分部自己就搞了一個名叫 32X 的外設,希望能延長 MD 的壽命。

后來雙方一溝通,發現這是自相殘殺,但他們都不愿意放棄手上的項目,導致土星和 32X 不僅開發進度接近,連發售時間也差不多。

1994 年 11 月 21 日,32X 在美國發售,一天后,土星在日本發售,1995 年 2 月 3 日,32X 在日本發售,1995 年 5 月 11 日,土星在美國發售。

玩家和游戲廠商都傻眼了,半年內出現兩款性能類似的設備,我要買哪個?我要適配哪個?

與此同時,索尼推出 32 位主機 PlayStation(PS),不僅來勢洶洶,在當年的 E3 主機發布會,還誕生了一個名場面。

在世嘉高層口沫橫飛地介紹完土星的性能后,輪到索尼高層上臺,他就說了三個數字,然后迅速離開:

"299"

這是 PS 的售價,比土星還便宜 100 美元,土星的結局,就此注定。

土星的銷量只有 926 萬,32X 更慘,僅為 80 多萬,兩者銷量相加,才勉強突破千萬。

這個銷量,不僅不到 PS(1 億)的零頭,也遠不及任天堂后來出的 N64 ( 3293 萬)以及前輩 MD(3075 萬)。

土星的慘敗,使世嘉虧損嚴重,在研發 128 位主機 Dreamcast(DC)時,世嘉很清楚,這次不成功,便成仁。

DC 采用日立 SH-4 中央處理器,圖形芯片使用 PowerVR2,每秒能處理 300 萬個多邊形。

為展現 DC 機能,世嘉專門打造 3D 游戲《莎木》系列,該系列是現代沙盤游戲的雛形。世嘉還邀請日本頂尖廣告策劃,專門打造系列廣告 " 湯川專務 ",為 DC 造勢。但世嘉的主機,注定要和問題相伴,由于 DC 的零部件良品率低,導致 DC 產能不足,玩家買不到機器,廠商也不想為其打造游戲。

除了《莎木》等系列,DC 其他游戲十分匱乏,一臺缺乏游戲的主機,很難引起玩家的興趣。

產能不足導致廠商不打造游戲,沒有游戲導致銷量差,銷量差導致產能繼續不足 ...... 陷入死循環的 DC,很快迎來最終結局。

913 萬,是 DC 的最終銷量,這個成績甚至還不如土星,既然不成功,那就只有成仁了。

2001 年 3 月,世嘉宣布 DC 停產,并退出主機市場,徹底轉型成為第三方游戲軟件商。

此后的世嘉故事,頗為平淡,他們轉型后推出的知名游戲并不多,也就《如龍》系列、《夢幻之星》系列,以及老牌的《索尼克》系列等。

進入本世紀,街機游戲衰落,世嘉一度關閉和變賣了日本國內 110 家街機廳。

新冠疫情爆發后,為維持經營,世嘉把街機運營業務徹底轉讓出去,只保留街機和游藝設備的研發。

老狐玩過不少 MD 的游戲,因此世嘉也算帶來很多美好回憶,雖然這些回憶,猶如世嘉的輝煌歷史般逐漸消逝。

但世嘉沒有消逝,盡管不再輝煌,盡管少人關注,但他們還是活下來了。

面對微軟的虎視眈眈,世嘉還能活下來嗎?老狐衷心希望,他們能活下來。

參考資料:

情報姬:拳打索尼腳踹任天堂,世嘉終于統治了世界

游民星空:世嘉,觸碰過王冠的失敗者

網絡圖片

編輯:陳展翔

活下來才是王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