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兩人編造散播“上海封城”不實信息被立案 讓謠言止于法治與信息公開

2022-03-24 10:08:17來源:北京商報  

3月23日,根據上海警方通報,兩人編造散播“上海封城”等不實信息,被立案偵查。

此前一天,有關“上海馬上封城7天”“全封4天”等不實言論在網上大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經警方調查,相關不實信息發布者自行編造上述信息,發布在同事群、業主群內,造成大規模傳播和惡劣社會影響。

相似的一幕還圍繞著東航空難展開。“東航上百億巨虧壓縮飛機維修費用”“MU5735墜毀第一視角影像流出”“某公司7名董事在失事飛機上”……類似的標題在網絡上鋪天蓋地,有些內容甚至讓不少人信以為真。

全民注意力聚焦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容易滋生謠言的地方。謠言是虛假的信息,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但無論制造謠言,還是聽信謠言,受到個體認知水平差異,周圍社會環境、傳播渠道、信息公開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讓謠言止步,首先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回應關切,確保信息發布及時準確,大眾就會將公開的信息和自己獲知的謠言相對比,久而久之,當大家發現政府公開的信息總是準確且及時,謠言就自然失去了市場。

圍繞公共事件的新聞發布會早已專業化、常態化。以疫情信息為例,無論是一周次數不等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還是出現疫情后,各地有針對性的每日例行發布會,都是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與公眾實現信息對稱,暢通民間獲取權威信息的渠道,不給流言蜚語創造可乘之機。

“3·21”東航空難事故信息披露同樣緊鑼密鼓。22日晚間,事故發生僅一天,國務院調查組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飛機墜毀詳情及最新搜救進展。23日下午,事故處置調查組舉行第二場發布會,發布找到一個飛機黑匣子的關鍵信息。而當日晚間的第三場發布會則披露了已發現部分飛機殘骸和遺體殘骸,已發現的黑匣子初步判定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

解決謠言問題,信息公開與依法處理,標本兼治,缺一不可。網絡時代,既要尊重公民的知情權和表達權,保護公民的參與權和監督權,同時也要對蓄意制造謠言者依法嚴懲不貸。疫情之下,災難面前,對不懷好意地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應給予堅決、有力的打擊,這是執法機關應盡之責。

正如有些玩笑開不得,有些謠言更是造不得、聽不得。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負責任地網絡謠言是危害網絡、危害社會的毒瘤,是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褻瀆,對重大災難的消遣。不信謠、不傳謠,不編造、不轉發未經核實的信息,應成為每一位公民在網絡生活中的基本素養。而共同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和防疫秩序,應成為所有網民的共同責任。

(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