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大量投放消毒片致居民身體不適 違背科學的過度消殺不可取

2022-05-16 10:05:39來源:北京商報  

當“消殺”成為各地防疫的基本操作時,不規范、不專業的消殺行為也頻頻引發爭議。

上周,江蘇睢寧防疫人員“入戶消殺”的視頻在網絡流傳,挑動了不少網友的神經。5月13日,上海浦東新區北蔡鎮南新六村大量投放消毒片,導致小區內散發消毒片味道,還引起有的居民身體不適。

5月15日晚,北蔡鎮防疫辦通報,已責成整改,并向居民表示歉意。上海市愛衛辦表示,要求各區以此為戒,提高消毒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杜絕此類不規范消毒現象。

頻頻引發爭議的“消殺”,實際上是“終末消毒”的一種。視頻中的消殺場景在居民家中,而南新六村投放消毒片則是在公共場所,無論是哪一種,如果操作不當,都可能對居民生活及公共環境帶來新的健康隱患。

消毒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但前提是消毒要做到科學、精準、專業。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專家曾多次提醒,簡單的往街道上或是車輛輪胎上反復噴消毒劑都是過度的,起不到切斷傳播途徑的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作出提示,過去兩年多的新冠防控中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通過“物傳人”的方式傳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傳播方式。

在疫情期間對外圍環境的過分消殺,源自一些地方基層對病毒氣溶膠等可能傳播方式的擔憂。這是人的自然心理反應,但這類反應不宜過度,更不能機械執行。

消毒劑普遍具有揮發性,如果在公共場所過度消毒,會影響途經人員的健康,而對外部環境大范圍消毒,殘留的消毒劑也會造成污染。

疫情期間,防控為先,要在合理、適度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消毒是技術活兒,對成分、濃度、時長、方式都有要求。尤其是使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消毒,必須進行“避人”操作,讓人免受其害。

沒有科學依據的大面積消殺,適得其反的過度行為,不僅不會對防疫工作有所助力,反而會浪費資源,造成形式上的虛假安全,增加民眾擔憂,并給環境、人與物品帶來損害。

在這場與病毒對抗的持久戰中,我們總結了大量科學的預防和治療經驗,同時積累了應對病毒的一整套流調、收治、消殺規范。

但隨著防疫的常態化,這些政策規范如何執行,實際操作如何更加合理、精準,有據可循,都將直接影響常態化防控的最終效果。

比如,一再陷入爭議的消殺,其覆蓋范圍、技術指引、人員要求,都應有更好的科學規范和標準更新,才能獲得民眾更大的理解和配合。

疫情相關信息經常牽動人心,那些易引發爭議誤解的不科學行為,必須引起關注。而以捍衛居民健康為出發點的防疫,不能反過來給居民添堵,為健康增憂。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